OKR管理法则:阿里巴巴、华为绩效管理实战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绩效管理变革不是一场OKR与KPI的拉锯战

近年来,绩效管理几乎成了组织管理的“雷区”。在我为企业做培训的过程中,很多管理者,甚至企业家向我抱怨,企业的绩效管理难做。然而,绩效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几年,关于绩效管理创新的呼声不绝于耳。诚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绩效管理在观念、概念、目标、工具与方法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变化与创新。在观念上,由原来的绩效考核转变为全面的战略绩效管理;在概念上,呈现结果导向—行为导向—潜能导向的转变;在目标上,由改善员工绩效水平,向提高员工工作投入转变;在工具与方法上,由财务转型管理工具转变为灵活、智能的全面型管理工具。

绩效管理的创新没有止步于此。近两年,绩效管理创新的热议话题点是KPI,许多管理者都认为可以用OKR来颠覆KPI,从而推动绩效管理的又一次变革。事实上,绩效管理变革,并不是狭义上的绩效考核制度方式与层面的改革,更不是OKR与KPI的拉锯战。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全局出发,考虑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变革。

那么,当绩效管理从KPI时代走向OKR时代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结合OKR与KPI进行绩效管理改革呢?阿里有一句“土话”,叫“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要想让企业的绩效管理有所创新,管理者首先要具备变革的四大思维。以下为新形势下绩效管理变革的四大思维。

操作思维:整合OKR与KPI

KPI意为关键绩效指标。对于员工而言,它考核的是企业要员工做的事情。OKR意为关键结果。它考核的是员工要做的事。

KPI与OKR虽然都强调目标结果,归根究底即是对执行力的考核,但两者考核的重点不同。同时,在考核执行力的具体思路上,两者也存在差异。KPI会先确定组织的总目标,随后进行目标分解,直至目标被层层细分到员工个人,即将个人目标量化,从而考核员工绩效;OKR是让企业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了解目标需要达成的结果,即对结果达成情况进行考核。表1–3是KPI与OKR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比表。

KPI与OKR虽然有同有异,但二者在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管理者是否会正确使用的区别,并不存在互相颠覆的问题。不同的管理者,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对KPI与OKR的具体运用情况也有所不同。管理者用得好,枯木也能开新芽;用得不好,妙手也难回春。因此,怎样才能在企业中恰如其分地进行KPI与OKR考核是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表1–3 KPI与OKR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比

定量思维:弱化绩效评级与奖励之间的联系

在大部分企业里,绩效通常与奖励挂钩,绩效评级越高的员工获取奖励的机会就越大,获取的奖励数额也越多。但在现实情况中,员工工作的完成情况不能被完全量化,因此绩效不应作为评价一名员工的唯一指标。

管理者在进行绩效管理时,不能一味地绩效评级划分员工,应该选取新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反馈与建议,从而为员工提供新的工作驱动力,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因此,管理者应该拥有定量思维,弱化绩效评级与奖励之间的联系,将员工的奖励与员工的绩效、职业技能、价值观、岗位的具体情况以及客户的反馈情况等诸多因素关联,从而使奖励机制实现“一对一”向“一对多”的转变,全方位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实验思维:及时更新绩效管理工具

目前,可供管理者选择的绩效管理工具可谓是层出不穷,例如阿里巴巴使用的绩效管理工工具有360度绩效考核法、271绩效考核法、KPI考核法、OKR考核法、目标管理法等。这些绩效管理工具虽然各有千秋,但在本质上都是针对企业内部制定的考核管理制度,并由管理者将其落实到绩效管理的过程之中。

虽然绩效管理工具繁多,但管理者在具体的运用上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需要根据企业与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绩效管理工具,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绩效管理的目标。

除了选择适用的绩效管理工具之外,管理者还要有实验思维,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外部资源情况,及时更新绩效管理工具。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升级与发展,为企业的绩效管理带来了新工具与新方法。目前,有许多软件开发商加强了对绩效管理工具的开发强度,已经有部分技术超前的开发商研发出了实操性强、快速、实时的智能化绩效管理工具。企业可以尝试将这些建立在技术与数据之上的软件工具,与本企业的绩效管理工具结合,使企业内部实现智能化的绩效管理,从而形成一套灵活、便捷的绩效管理方案,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创新思维:从全局出发,注重绩效支持与辅导

有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企业绩效管理的变革,使绩效管理模式逐步僵化,其主要表现为只注重绩效管理的形式、流程以及最终结果。这让绩效管理浮于表面,不能对员工进行真正的考核。

为了避免绩效管理变得僵化,管理者应该从全局出发,在注重结果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绩效管理的过程。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两大重要环节——绩效支持与绩效辅助是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部分。

绩效支持是为员工提供完成绩效任务的工具与资源。例如,员工在完成工作时需要的信息、知识、经验、规范流程等资源与工具。提供绩效支持,可以帮助员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绩效任务。在绩效支持的过程中,管理者可以明确员工急需的工作资源,从而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员工的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绩效辅导几乎贯穿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主要通过员工与管理者的讨论实现。让员工明确自身任务时,管理者需要与员工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以及制订相关预防、规避风险的方案。在员工遇见问题时,管理者与员工的讨论主要围绕如何解决问题,为员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指导员工继续进行工作等。

绩效辅导的重点是,管理者需要及时发现员工的问题,并尽量在问题未发生或者未扩大之前,与员工商讨解决方案,制订相关措施与方案。这不仅能够使员工高效地完成任务目标,还加强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增强了管理者的威信,提升了管理效果。

众所周知,绩效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战略方向不对、工具使用不当等方面的错误,使企业面临遭遇损失的风险。而绩效支持与绩效辅导可以帮助管理者防范、规避风险。在绩效辅导的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交流、讨论,可以让管理者明确员工的想法,收集员工的建议,从而在全局上把握绩效管理,确保绩效管理的战略方向正确。

除了绩效管理的战略方向与工具使用会出现错误之外,企业内部还可能会出现个人效率上升,但整体效率下降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绩效支持与绩效辅导可以改变员工的关注点,让员工在关注与自身相关的指标的同时,关注整体效益;在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效率。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兼具综合性和复杂性,不仅包含了管理方式,还包含了绩效支持与绩效辅导等环节。而KPI与OKR只是进行绩效管理的两种方式,二者之间的拉锯战只是绩效管理变革的一部分,并不能与绩效管理变革画等号。

管理者在进行绩效管理时,不应该只关注有关KPI与OKR热火朝天的争论,而应该去思考如何在企业内部实现KPI与OKR的平衡与运用,并以此为据点,推动绩效管理的整体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