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全息成像
算力的突破让超导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反应,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也仅仅只是提升,没有人工智能,超导计算机也只是个大型的计算机,各项数据的处理也需要研究人员进行录入,只不过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数据计算减少了研究员们的等待时间。
人工智能的标准界定并不明确,不过魏来认为,真正的人工智能,必须具备绝对控制,绝对理性,自主判断三个方面。哪怕在最极端的状况下,都能帮助人类做出最佳选择,给出建议,执行相应的命令。
虽然做不到极简化的命令执行,不会自己写代码的超导计算机仍然给魏来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优化和提升。在研究中心闭关了许久的魏来终于将全息成像的系统初步制造了出来。不去涉足全息成像的领域,就永远不知道全息成像实现的难度。
懂得越多,魏来越觉得无知是一种幸福。从一开始的全息技术初步研究,到现阶段的全息环的生产,初步的生态建设,魏来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魏来终于明白系统所说的国家能造的全景模拟扫描仪是怎么一回事。
魏来现在的身份是有权限进行查询国家的高精尖科技的资料,但也只是查询权限,在研究全息技术的时候,魏来申请调取了全景模拟扫描仪的相关资料,再与脑海中的全息成像技术进行比对,发现所应用的技术只有少许部分重叠。
条条大路通罗马,将最初的科技看作起点,再将最终的需求看作终点,只有终点的需求不变,而产品会产生各种变化,所需要的技术也就各不相同。全景模拟扫描仪,从字面意思上很明确,能够从各个角度进行模拟扫描分析的仪器。
魏来这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全景模拟扫描仪可以是同样的称呼,同样的功能,但却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只要能将物质或者环境进行扫描,模拟生成三维立体的图像,再进行数据分析都能叫做全景模拟扫描仪。
全息成像技术是一个大类别,全息,就是全部信息的展示。人们所在的环境处在三维世界当中,那么三维立体的展示对于人们来说相比于平面展示就获取到了更多的信息,但是人眼有极限。
人眼视度是人的肉眼可视角度的度数。人类通常是124度,当集中注意力时约为五分之一,即25度。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6度,双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88度。人两眼重合视域为124度,单眼舒适视域为60度。
全息技术能够带来更全面的数据,拓展的是基本信息的获取面,全息技术的出现对改变人们的记录方式尤为重要,是三维体系当中的基础科技之一,更是从二维到三维的突破应用。
魏来的心态也随着全息技术的深入了解逐渐变态起来。全息技术的研发是在十周年发布会之前,魏来打算用作十周年发布会上的备用准备,开始投入研发的。说到全息技术,深受科幻电影影响的魏来的第一反应就是空中投影,自由交互,酷炫。
系统回收的基地车当中,全景模拟扫描仪的出现更是给了符合魏来想象当中的全息技术,大厅的圆环空间,空气中浮现的全景地图,浓浓的科技风格铺面而来。魏来怎么想都觉得全息成像对于现在的幕后科技,还不是手到擒来,分分钟就能造出来酷炫无比的全息投影产品,研究的难度肯定没有常温超导来的复杂,这样的全息装置更是凸显了公司的格调,网友们必然买单。
实际上,在接受了全息成像技术的知识传承之后,魏来第一时间就制造出了全息成像的全息环,也就是送给母亲和又忘记送给苏谦夫妇的小礼物的本体,在系统技术给出的说法当中,全息环是实现全息成像技术的基座,可大可小。
如果说显示器显示出画面得最小单位是像素,每一幅图画文字都是由像素点构成,那么全息环当中,基本单位就是全息粒子。通过粒子锁定与变化构成不同得图案,全息粒子并不是真正的粒子,只是更接近空间粒子的存在形式,是全息显示的最小单位。实质上是通过全息环进行光线的控制,从光学角度可以说利用了光的干涉与衍射,以及折射与反射来实现在环状范围内立体成像。
这让全息成像的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众所周知,光的传播有着不同的介质,介质不同,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自然现象,有了全息环的技术,无论是空中水中,全息环复杂的光学模拟与调整控制,使得整个全息场景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
这种全场景的应用让魏来深深的被全息成像征服,在颜色方面,通过不同的反射与吸收,全息环也能够让显示的内容更为真实。全息环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点,也有着应用的限制,环形空间的高度被固定在了1米,不过对于魏来来说,这已经是极大的突破。
何况在高度限制上,魏来也有着研究方向的安排,将多个全息环进行协同工作,来实现高度的延展。整个全息环的制造相当简单,全息成像技术相比于常温超导材料合成技术不同,包含的类别与信息远远超过单个合金制造的技术,魏来不再需要进行制造方面的研究,成熟的技术能够迅速制造出全息成像的基座。
基座完成之后,魏来第一时间就通上电,与研究员们对全息环进行测试,然而事实上什么也没有发生,实验室当中几人面面相觑。
“什么情况?这是失败了?检查下哪里出问题了。”
“魏总,这全息环就相当于显示器,你通上电,它也没什么东西能显示啊。”
“醉了,没反应过来,都忘了这就是个基座。”
于是魏来受尽折磨的旅程开始了,显示器造好了,还需要更多的内容,来进行应用,单纯的全息环安静的待在实验室当中,仿佛在嘲讽面前的研发人员。
魏来与研发团队进入了紧急讨论,魏来的心态也就从此时彻底发生了变化,前有超导技术的长期研发,魏来可不想全息技术再来一次。好在全息成像技术更为全面的知识传输,缩短了魏来和团队的研究时间,第二个环节则是研究全息记录器,和全息环类似,全息记录器就是摄像机。
全息环只有显示的功能,却没有记录的功能,全息记录器所需要的技术不单单是全息成像技术,还有深度扫描技术。这是两项技术的结合,通过深度扫描技术记录整个环形空间内的信息,然后通过全息成像技术进行数据的转化传输,实现记录和显示。
两项技术的结合的研发难度相比于全息环的开发,让魏来没有那么轻而易举的生产出全息记录器。全息记录器相对于全息环来说,功能则更为复杂一些,内环是整个全息记录器的“镜头”,但是记录器有着极大的弊端,就是颜色信息的不全面,在通过整个环形空间内的扫描之后,有遮挡的背面空间将无法获取到颜色的信息,智能得知外形的细节。
魏来暂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除非整个全息记录器能投穿透性的扫描,由里到外全部进行信息的记录,才有获取死角颜色的可能。惆怅的魏来只能暂时搁置颜色的缺失,单色信息对全息环已经足够应用。
有了拍摄内容的机器,有了全息环,除去颜色的缺失,魏来也第一次欣赏到全息环所记录的景象,研究室内第一次制备的全息环与全息记录器并不大,只是脸盆大小,魏来将研究中心的一个小型机械臂放在了全息记录器当中,打开电源,进行了十秒的记录。
全息记录器能够直接连接到全息环上,通过数据的传输,全息环当中出现了青色的机械臂,同样的十秒显示之后,消失在了空气当中。
“这是完全的复刻,完美复刻。”研究人员感叹道。
“颜色都没有,还完美呢,路还长着呢。”魏来笑着说道。
全息环与全息记录器的测试让整个团队的信心大增,更是给了他们充足的信心,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第一步的攻关刚刚结束,更多的问题出现在了研发团队当中。
“时间怎么控制,这记录器只能实时记录,有些鸡肋。”
“颜色怎么搞,这现在不就是我们有了彩色显示器,却弄不出彩色的视频吗?”
“而且只能实时记录,那对于用户来说,内容也太少了。”
魏来没想到就是一个简单的全息技术,后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多的过分。
“这比‘天网’还复杂,我好像一不小心又进入了个深坑,这种系列科技在没有全部解锁之前,我是不会再研究的。”魏来心里默默的说道。
尽管全息环和记录器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但是魏来被全息世界征服了,酷炫的显示方式,让魏来决定要加大研发力度,让全息环系统作为幕后科技新一代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