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历史上的周公到底是谁
的确,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我们常把做梦和梦周公放到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论语·述而》。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后又辅助成王摄政,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春秋时期的孔子非常崇尚周公的为政,他从小就学习西周流传下来的六艺知识,掌握了西周的典章制度。他对西周的政治制度非常尊崇,认为西周社会是尽善尽美的社会,而周公也成为他心目中最向往的人物,以至于常常梦到周公。
后来孔子从政于鲁国,他决心恢复西周的制度,施行仁政,建立西周式的国家。可是他的主张遭到了当政权贵的竭力反对,最后,他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结果处处碰壁,只好又回到鲁国。此时他已年迈体衰,叹息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缅怀先贤,宋代苏轼的《周公庙》就用了这个典故:“吾今那复梦周公,尚春秋来过故宫。”
历史小链接
周公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教育开创时期的杰出代表。孔子和周公在教育思想上存在渊源关系,在教育实践上也存在继承关系。周公生活于三千多年前,他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伟大奠基人,那么周公则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伟大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