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艺术设计经历了一个充满着变动和矛盾的发展时期。15世纪以来,正当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势力凭借着思想解放运动、技术革新和海外殖民扩张而日益膨胀之时,中国仍一如既往地处于古旧封建制度的阴影笼罩之下。中国历史的发展由此与西方世界逐渐拉开了距离,这种差距感最终在19世纪中叶的中英鸦片战争中得以全面体现。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封建体制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传统保守势力的共同影响下最终演变为半殖半封建的、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畸形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观念形态发生了一系列重要转变。在经济结构上,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传统自然经济形态逐渐被城市工场手工业、洋行和买办企业所替代,由外国资本入侵导致的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又为本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方式一方面刺激了传统手工业的复兴,另一方面也积极促进了机制纺织、机制陶瓷等现代工艺类型的发展。在文化观念上,以《海国图志》作者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仅突破封建大国的自闭心理定式,肯定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性,更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实业救国的目标。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思想、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东渐”,给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外部影响,一股由西洋绘画、西洋工艺美术、西式建筑等构成的“西洋风”正强劲地改变着中国传统工艺审美观念和设计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中国设计虽然在诸多方面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但还是形成了富于民族特色、符合当时社会现实需要的“自我”风格,这种“自我”风格既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另类复古,也不是迎合讨好西方世界的形式借代,而是从观念到表现技巧等不同层面的整体发展,体现了众多工艺美术师们在新生产技术条件背景下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全新理解和创作风格上的积极尝试。中国近代设计一方面继承和发展着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同时也为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