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全鉴(典藏诵读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028则——救人于危难,脱身于牢笼

【原文】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1]

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注释】

[1]菩萨:指具有慈悲与觉了之心,能救渡众生于苦难迷惑,并引导众生成佛的人。

【译文】

肯劳神费力去救苦救难的人,便如同菩萨再世;能不受社会人情的束缚,超然于俗务之外的人,足以称之为最杰出的人。

【解析】

从人类远古的“图腾”信仰,到佛教中的“菩萨”信仰,人类始终把“修行”作为漫漫人生路之“行进基石”。不管是高堂达官显贵,还是乡间妇孺童子,想必对“菩萨再世”都能娓娓道来、趣味盎然,这是民族文化在集体潜意识中的积淀。

立地成佛,成的不是神学意义上的佛,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这种人,能够救人于苦难,能够伸张正义、舍己为人,这是一个“大仁大义”的彰显。同样,一个社会态势之下,如果“活菩萨”频现,那么,基本判定这是一个“正义凛然,公序良俗通行”的好时代。在这个时代下的人,自由与良善的信念得以舒展,人性在纯良的道路上安好!

由“菩萨”的禅宗意境映射到人类的“脱离牢笼”,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人之可哀处,常在于被“牢笼”所缚,那么,摒弃心魔,了却杂念,回归禅宗所谓的空灵之境,就是大善,就是俗世中的“大英雄”。“苏武牧羊”的达观与隐忍也好,陶渊明的“性本爱丘山”也好,都是于心于人追求“脱离牢笼”的快意人生,即便身陷囹圄,心亦超脱;身在南山,心无所牵,这才是真正地品味了人生禅意。那么,人怎样才能冲破牢笼呢?《菜根谭》中指出:“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这就是说,事杂忙乱时,要保持本性不变,就必须在闲暇时特别注意精神上的怡养。要在诀别人世时无遗憾、不动情,就必须在活着的时候洞明生死常理,把死当作人生的必然归宿,也就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这就是说,冲破“牢笼”,贵在修身养性,洞明事理;要冲破“牢”,还必须在各种复杂的环境里经受磨难和锻炼,以形成坚贞内在的心性和品质。这也说明,人脱身“牢笼”的过程,就是一次艰难的蝉脱,带血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