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现代美学的产生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美就开始萌芽,继而产生、发展,历经几十万年。图1-1所示为山顶洞人的装束。从原古人的刀伤剑痕、泥土文身、兽皮裹身,到颈部挂满了贝壳、兽齿,头上插满了野鸡翎,都表明人们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美。图1-2所示为原始部落的装束。
美学主要是指人们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积累的,通过文字总结、概括与记载的作为美的形成理论的东西。
现代基础美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即美论、美感和艺术。服装美学是交叉性实用美学,从属于基础美学。要想解开服装美的奥秘,就必须站在美学的高度上,观瞻一下美学的发展历史。
图1-1 山顶洞人的装束
图1-2 原始部落的装束
一、柏拉图与“漂亮的小姐”
古希腊被认为是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美学家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在《大希庇阿斯》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美的故事,这是人类最早开始用文字记载关于对美的思考。图1-3所示为柏拉图雕像。
故事大约发生在2400年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向诡辩家希庇阿斯发难说:“只要老天允许,你朗诵大作时我一定洗耳恭听。不过我要向你请教,什么是美?什么又是丑?”希庇阿斯显得有些傲慢,自鸣得意地说:“这个问题太小了,简直是微不足道,比这个难得多的问题我都可以教你,我可以教你把一切反驳者都不放在眼里。”苏格拉底装作很高兴:“那么还是先向你请教美到底是什么?”希庇阿斯有些忘乎所以,似乎在教训人:“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美,请你记住了,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苏格拉底有些哭笑不得,但却装出赞同的样子说:“太美妙了。可是我的论敌如果问,凡是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否有一个美本身的存在,才称那些东西为美呢?如果我回答说,一个年轻漂亮小姐的美,就是使一切东西都为其美的。这样可以吗?”希庇阿斯答道:“他敢否认漂亮小姐的美吗?”苏格拉底进一步假问道:“那么,一匹漂亮的母马、一把漂亮的竖琴、一个漂亮的汤罐不也是美的吗?”希庇阿斯显得有些招架不住了:“太不像话了,怎么能在谈正经话题时,提出这些粗鲁的问题!”还嘟囔着说:“漂亮的母马还是不如年轻的小姐美。”苏格拉底抓住话头,穷追不舍:“最美丽的年轻小姐与女神相比不也是丑的吗?”希庇阿斯像泄了气的皮球。如图1-4所示为古希腊的装束。
图1-3 柏拉图雕像
苏格拉底说:“你说的是什么东西美或丑,而我的问题是美的本身,是美的本身作为一种特质传递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变成美的。你认为这美的本身特质就是一位年轻小姐或一匹母马吗?”希庇阿斯又神气起来:“如果是这样的问题,更容易回答了。提问题的人一定是个傻瓜,对美肯定是个门外汉。美不是别的,就是黄金。因为凡是在东西上点缀了它就会显得美。”苏格拉底又提出问题:“大雕刻家菲狄阿雕塑的女神雅典娜却没有点缀黄金,难道就不是美吗?”希庇阿斯只好说:“只要运用得当,也可以说是美吧。”苏格拉底紧追不舍:“要制作美的菜肴,美人与汤罐哪个最得当呢?金汤勺和木汤勺,又是哪个最得当呢?”希庇阿斯暴跳起来:“不像话!简直是没有受过教育!”但他还是承认了木汤勺比金汤勺更得当,在这种情况下木汤勺是美的。
这段对话是柏拉图早期的作品。事隔两千多年,我们仍感觉到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如果你问身边的人“什么是美”“什么是服装的美”,也许结论并不比希庇阿斯高明多少。
图1-4 古希腊的装束
虽然生活中服装的美是生动、形象而具体的,但作为创造这种美的专业人员,恐怕在理解美的问题时更需要高屋建瓴。
虽然柏拉图仍未得出美的定义,但可以看出他对美的执着探索。虽然他对美是“恰当的”“有用的”“有益的”“视觉和听觉的快感”等说法进行了否定,但只是一些逻辑上的思辨,最终难免要得出“美是难的”的结论。
实际上,在柏拉图之前的公元前6世纪,大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公元前500)及其学派就开始了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他们认为“美是一种数的比例关系”,是“对称”,是“和谐”,是“多样统一”。柏拉图之后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则认为美是“体积的大小和秩序”。
古希腊的先哲们最先注意到了审美对象的数的特征,所以多从对象的形式特征中去寻找美。这种理论一直影响到15世纪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强调比例)、18世纪英国的荷尔迦兹(William Hogarth,1697~1764)(重视曲线)以及后来德国的莱辛(1729~1781)和20世纪初俄罗斯的康定斯基(1866~1944)。
服装设计中的“形式法则”也是以上述理论为主要依托的。
二、现代美学奠基者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美学思想伴随人类产生,是非常早的事情,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却是近代的事情。
最早使用“美学”这一术语作为科学名称的,是在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人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1762)。1735年,他首次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使用了“美学”这个概念。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第一次赋予审美这一概念以范畴的地位,他认为美学是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
鲍姆嘉通曾是普鲁士哈列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在继承前人理性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发现人类知识体系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他认为,逻辑学主要研究人类知识体系中的理性认识,伦理学则有对人类意志的研究,而对感性认识的研究却没有一门相应独立的科学。因此,鲍姆嘉通决定建立一门崭新的科学,专门研究人类知识中的感性认识问题,并把这门科学取名为“爱斯特惕克(Asthetik)”,即汉译的“美学”。“爱斯特惕克”的原意是“感觉学”。可见,该学科自提出之日起,就是与逻辑学的研究内容相对立的。但是它并不排斥用逻辑学的方法展开研究。鲍姆嘉通希望建立一个在逻辑上较为严谨的、以对美的感性认识为对象的科学体系。
自鲍姆嘉通之后,在浩瀚的美学史上,继往开来,出现了一大批执着从事美学探索的研究者。中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的算是王国维(1877~1927),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等文章中,以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为指导,对《红楼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古雅”作为美学范畴的见解。随后,在清华大学首任校长蔡元培(1868~1940)先生的大力推动下,美学在我国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图1-5所示为鲍姆嘉通。
图1-5 鲍姆嘉通
三、美学研究三大课题
从理论上讲,服装美学从属于普通美学,而普通美学的研究对象也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就目前而言,综合国内各主要研究,普通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美的本质问题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中的基本理论,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基础。美学研究中许多分歧的产生,不同学派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对美的本质和特性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它不仅关系到人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制约着人们的审美活动。因此,确定美的本质问题,关系到美学理论的发展、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正如柏拉图的故事一样,我们可以认为漂亮的小姐很美,但却无法得出“美就是漂亮的小姐”的结论。研究美的普遍本质,即什么样的事物决定了美?美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统一的?美与真、善的区别与联系是怎样的?美究竟有没有客观规律可寻?美的特征、美的根源、美的形态(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内容美与形式美)、美的范畴(优美、崇高、丑、滑稽等)、美的相对性以及美的客观标准是什么?……这些都是在美学界争论较为激烈的问题。
美学史上有关美的本质主要有美在形式说、美在理念说、美在典型说、美在主观说、美在关系说、美是生活说等几种看法。美的本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从古希腊开始算起,两千多年来,许多哲学家和美学家都试图从各自的哲学观出发来解决这一问题,尽管美学家们给美下过数百个定义,时至今日国际上尚没有一个公认的美的定义。其研究方法主要是传统的“自上而下”,以哲学思辨为主。尽管如此,这部分内容对学习服装设计的人提高美学水平、以美学的思想看待和评价设计作品也是非常有益的。
2.美感问题
美感问题即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问题。它研究美感同科学认识和伦理道德的区别,研究美感与快感的区别和联系,研究美感中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情感及理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属于审美心理学的内容。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人的美感不是人自然的禀赋,而是人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以服装为例,从服装的舒适、保养和功能等实用性角度来看待服装和从美学角度去看服装有什么不同之处?在欣赏服装表演时,肉体与色情对欣赏者的刺激、纯粹美的视觉冲击以及对创作的理解所产生的共鸣有什么不同之处?在服装造型上,为什么会有“多则无,少则有”的审美感受……这些都是美感所要研究的问题。
3.艺术问题
对艺术问题的研究有两种情况。一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创作、艺术欣赏与批评做全面系统的研究,从哲学的高度研究艺术的普遍规律。二是侧重对艺术美的研究,研究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与联系。例如,研究服装的各种造型要素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等。上述两种情况都是结合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来研究的,这也是美学中关于艺术的基本问题。
服装美学主要是从服装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研究服装艺术的美学特征及服装艺术创造和欣赏的联系与特点。服装艺术研究是生活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常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即从艺术实践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不断归纳总结,以丰富美学的艺术宝库。今后,服装艺术问题将得到人们更多的直接关注。
上述三方面的问题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例如,在服装表演的T型台上,服装设计大师们通过模特发布自己的作品,款款动人,风姿绰约,博得台下阵阵掌声。旋即各大小报纸争相报道,接着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城市、农村,人们的服装随着新的流行大潮又变得更加美丽,社会因而也变得更加美丽。这是服装美即艺术生产的一个小周期。它说明一个简单的美学道理:一件艺术品的诞生,会影响和改变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有时,这种影响和改变是无形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但往往又是不可抗拒的。对于服装艺术,不管穿着者愿意或者不愿意,他的思想、情感与美感,都会受艺术作品的风格和主题的影响,或转移,或变化,或得到陶冶,或使之升华。服装穿着者会按照美的尺度来重新塑造自己,艺术也就创造了了解服饰艺术并且能够欣赏服饰美的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