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服饰文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汉族服饰的起源

我国汉族服饰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通过不断演化与民族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服饰,它随着汉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整体服饰文化的一个缩影[13]

一、我国汉族服饰的概念

关于汉族服饰的概念,国内有众多的观点,《由“唐装”所引发的对传统“汉服”特征及其恢复的思考》曾经对汉族服饰的概念有这样的说法,“汉服”又称“深衣”,是把身体层层包住的服装,这种服装体现了东方民族的含蓄和内敛。[14]也有人混淆了“汉服”与“唐装”的概念,认为“唐装”与“汉服”为同一服饰。北京服装学院的袁仄教授曾指出:“‘汉服’的概念并不确定。‘汉服’并不是某朝某形制的服装。如果把‘汉服’的概念理解为汉民族的服饰,那么‘汉服’和‘胡服’所指的概念处在同一个层次”。[15]就如西方国家把华夏之学称为“汉学”,但又不仅仅是指“汉朝之学”。

“汉服”为“汉民族传统服饰”(Chinese Hancosfame)的简称,有时也可指代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类似于“华服”和“国服”。“汉服”是在夏商周三代到明王朝的近四千年中,逐渐演化而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各民族的、具有汉民族文化风格的服饰体系。“汉服”一词最早记载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16]”随着朝代的演进与文化的推广,我国汉民族服饰上与其他民族相互借鉴、交流、融合,是难以严格的区分到底哪种是汉族服饰,哪种是其他民族的服饰。因此,我国的汉族服饰又不单是指汉民族的服饰,而是以汉族为主,包括其他民族的整体华夏民族服饰的简称。

我国汉族服饰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既与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的传统服饰有着质的区别,又因独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基础而独树一帜,形成了具有独立性格的民族服饰体系。汉族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也是其他任何民族服饰都无法比拟的,其所应用地域之广,文化之深厚,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挫折与磨难,不断创新与融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服饰体系。对于这个服饰体系,如若要深刻地去把握,不仅要从外在表象去把握,更要抓住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界定,汉服的划分标准可用以下内容进行解释:“从炎黄开始,继宋到明,汉族(先秦时名为华夏族)使用的服饰形制为主,在这基础之上又有各种发展和演变从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明显独特的视觉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17]

二、汉族服饰的历史起源

我国汉民族服饰与汉民族的起源一样,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很难完全明确地界定到底何时才能称之为我国汉族服饰。而且在每个时期我国汉族服饰呈现出的特征有所不同,每个时期人们所穿着的服饰也可以称之为我国汉族传统服饰。有一种说法是汉族服饰起源于汉朝,只有在汉族族称确定以后,其民众穿着的服饰才真正称之为汉族服饰,现在的许多民众更是将汉朝时期穿着的宽衣大袍作为我国传统汉族服饰的代表。这种说法是较为片面的。因为服饰起源讲究的是“源”与“流”的关系,若是抛开汉朝确定汉族族称之前的服饰,单独就汉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汉族服饰的起始,这就抛弃了服饰起源的根本“源流”的所在。

也有一种说法是将我国汉族服饰起源与中华服饰起源说联系在一起,即汉族服饰的起源应追溯于上古时期,当时十分原始的生产力和生活条件,华夏民族的祖先只能利用自然界中有限的条件过着艰难的生活。火在当时并没有被人们发现,人们生吃动物肉、草木等结出的果实,身上只能以简单的树叶、草藤之物遮挡身体,《庄子》一书中说道:“古者民不知衣服[18]”说的便是此况,然而这也成为“裳”这一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原始的服饰样式的前身和在此基础上演化了最初的服饰意识。《礼记·礼运篇》对先民的生存图景作了这样的描述:“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19]”《后汉书·舆服志》中对中国服饰的起源有过这样的阐述: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20]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地适应自然、征服自然,不断地提高生产力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人们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不断发展、增强,与此相对应的,华夏民族祖先们的生存境况也有了一定改善。物质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类开始产生了精神方面的需求,而原始人对美的意识也相应地产生了。比如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智慧的大脑通过锐利的石器和骨针把兽皮等穿戴用的东西用简单的穿刺缝纫把它们结合起来。新石器时代里,农耕业畜牧业与纺织技术被发现,麻纤维被人们加捻纺成麻缕然后纵横交错织成麻布,使得服饰史上真正的面料开始出现,改变了原始的兽皮裹衣,进步为麻布制衣、戴冠穿衣的文明生活阶段。

后来,服饰面料种类变多,更加舒适的蚕丝面料逐渐成为汉服的制作材料。相传蚕丝在服饰中使用最早的是黄帝的妻子嫘祖,传说中嫘祖一日遇到蚕神,并从蚕神那里习得了养蚕,同时蚕神赠与一些蚕丝给嫘祖,然后嫘祖用这些蚕丝做成了衣服。此后便不断普及,使得蚕丝服饰面料取而代之了先前人们所用的苎麻服饰面料。据考古报告记载,蚕丝早在氏族公社时代(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使用了,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100余件陶器上都留有或者平纹,或者斜纹等很多形式的麻布或编织物的印痕。此外,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6900年前有4条蚕纹的象牙蛊及纺织工具,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遗址发现一批4700年前的丝织品。各种纺织纤维和面料的产生发展都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早期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形式对整个华夏族的服饰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服饰制度的启蒙时期是在夏、商两代,并在周代逐渐发展完善。服饰的视觉直观性使得当时的服饰制度在政治上把人区分成各个阶级分别用不同的颜色、纹样、材质来表示,服饰成为体现等级差异的手段。而此时也逐渐形成了“衣服所以表贵贱”“施章乃服明上下”的观念,对于服饰的穿着有着严格的规定,《周礼》中就包含了一整套的服饰礼仪制度,上自天子朝臣,下至庶民百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佩戴什么配饰,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得逾越,统治者用明确的条文将服饰的穿戴搭配与社会阶级等同起来,此时的服饰就具备了鲜明的政治意义,后来的儒家学说认为这样的规定合乎礼仪,便将其发扬光大,这样对服饰等级的规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21]”“华夏”这一称谓就源自这里。自先秦至今,服饰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比例,也是重要的研究部分,而汉族传统服饰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更是值得人们进行学习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