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常见纬编花色组织结构与表示方法的转换
一、提花组织
提花组织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在那些未垫放新纱线的织针上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处于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其结构单元为线圈和浮线。
提花组织可以是单面的,也可以是双面的,其中有单色和多色之分。提花组织既可形成彩色图案的花纹,又可形成结构效应的花纹。
(一)单面提花组织
根据一个完全组织中各正面线圈纵行间线圈数相等与否,可分为结构均匀与不均匀两种。
对于结构均匀的提花组织,在一个完全组织中,各正面线圈纵行间的线圈数相等,其线圈大小基本相同,如图2-17(1)和2-17(2)所示。单面纬编提花组织中将各种不同颜色纱线所形成的线圈进行适当的配置,就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各种不同图案的花纹。
结构不均匀的提花组织中,完全组织的各正面线圈纵行间的线圈数不等,因此线圈大小不完全相同,如图2-17(3)和图2-17(4)所示。图2-17(3)中可以看出,提花线圈的高度比平针线圈几乎大一倍。
图2-17 单面提花组织
线圈拉长的程度与不脱圈的次数有关。通常用“线圈指数”来表示某一线圈在编织过程中没有进行脱圈的次数。线圈指数大,说明该线圈在编织过程中没有进行脱圈的次数多。
提花组织主要是利用不同色彩纱线在织物上适当组合形成各种色彩花纹,可利用反面的多列浮线组合,形成凹凸等结构花纹效应;或多次拉长提花线圈,因拉长的线圈受力较大而抽紧与之相邻的其他线圈,从而在织物上产生起绉或褶裥花纹效果。
单面提花组织中每个提花线圈后面都有浮线,如果织物反面浮线太长,容易勾丝,影响织物的服用功能。
(二)双面提花组织
提花组织的花纹可在双面织物的一面形成,也可同时在双面织物的两面形成,但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采用单面提花,把提花的一面定为织物的正面——花纹效应面,不提花的一面作为织物的反面。在这种情况下,正面花纹一般由针织机的选针装置根据花纹要求编织而成,而不提花的反面则采用较为简单的组织,主要有横条纹、纵条纹、小芝麻点和大芝麻点效应等。图2-18(1)所示织物的反面两相邻线圈横列为不同颜色纱线形成的不同色线圈横列,为两色横条纹效应;图2-18(2)所示织物反面为两条不同色纱线形成的一个杂色反面线圈横列,且上下左右相邻线圈的颜色互相交错,属于小芝麻点效应。
图2-18 二色双面提花组织线圈结构图
提花组织按照形成一个线圈横列所需不同颜色纱线数,可分为二色提花、三色提花、多色提花等,图2-19为三色双面提花织物。但在双面提花中,正、反面线圈的密度相差不可太大;在普通提花机上编织,一般色纱数不超过六色,而在自动调线电脑提花机上则不受此限制。
双面提花组织中,在正面不参加编织的色纱可在织物反面按一定规律编织成圈,从而避免了浮线过长的现象。
(三)提花组织的特性
(1)提花组织横向延伸性比基本组织小。这与提花组织中存在浮线有关,浮线越长延伸性越小,在具有拉长提花线圈的提花组织中,其纵向延伸性也较小。
图2-19 三色双面提花织物
(2)单面提花组织的浮线使织物反面易勾丝起毛,而在双面提花织物中,由于织物两面都是线圈圈柱(正面线圈),基本没有勾丝现象。
(3)提花织物的厚度相对较厚,单位面积重量较大。这是因为提花组织中一个横列是由几根纱线编织合成的,织物的浮线较多,使织物厚度增加,而且由于浮线的弹性和线圈的转移,线圈纵行相互靠拢,使布幅变窄。
(4)提花组织脱散性较小。提花组织是由几根纱线形成的,当其中一根纱线断裂时,另外几根纱线将承担外力的负荷,阻止线圈脱散,并且由于纱线与纱线之间的接触增加,也使织物的脱散性减小。
(四)提花组织的应用
由于提花组织是由不同的线圈组合而成,如采用各种色纱、色丝或光泽感强的化纤长丝,可形成千变万化的图案,装饰性很强,可用来生产内衣、外衣面料,在毛衫、围巾、帽子、袜子的图案编织中也有广泛应用。
二、集圈组织
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这种组织称为集圈组织。集圈组织的结构单元是拉长的集圈线圈和悬弧,如图2-20所示。
集圈组织根据形成集圈针数的多少,可分单针[图2-20(1)]、双针[图2-20(2)]及三针集圈等,如果仅在一枚针上形成集圈,则称单针集圈,如果同时在两枚相邻针上形成集圈,则称为双针集圈,同理还有三针集圈。集圈组织根据线圈不脱圈的次数,又可分为单列、双列及三列集圈等。一般在一枚针上最多可连续集圈4~5 ;次,因为集圈的次数越多,拉长线圈所受张力越大,会造成纱线断裂或针钩损坏。
图2-20 集圈组织线圈结构图
集圈组织可在单面组织基础上形成也可在双面组织基础上形成。
(一)单面集圈组织
在单面集圈织物中,可利用集圈的排列及使用不同色彩的纱线,使织物产生凹凸、网眼、色彩及图案等效应。
图2-20(1)所示为单面集圈组织,一个集圈线圈上挂有三根悬弧,集圈悬弧在纱线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力图伸直,从而将相邻线圈纵行推开,使织物形成网眼;图2-21为类似风格的网眼效应的单面集圈织物。
图2-22所示为凹凸效应的单面集圈织物,由于集圈线圈被拉长,但其伸长的纱线来自于相邻的线圈,因此与集圈线圈相邻的线圈被抽紧,而与悬弧相邻的线圈凸出在织物表面,产生凹凸效应的花纹。当集圈线圈多次被拉长,并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时,可在织物上形成强烈的起绉效果。
图2-21 网眼效应的单面集圈织物
图2-22 凹凸效应的单面集圈织物
图2-23所示为单面集圈畦编组织,又称双珠地,不封闭的悬弧交错挂在相邻纵行线圈上,织物反面形成蜂巢网眼效应;利用色纱组合及集圈线圈的悬弧只显露在织物反面,可形成彩色花纹效应。如图2-24所示,采用两种色纱编织,悬弧只显露在织物的反面,而在织物的正面被拉长的集圈线圈遮盖,织物正面主要显示集圈线圈的颜色,从而产生两色纵条纹效应。
图2-23 单面集圈畦编组织
图2-24 色彩效应的单面集圈组织
单面集圈组织还可用在提花组织上,利用悬弧来集圈以减少单面提花组织中浮线过长的缺点,从而扩大花型设计的灵活性,如图2-25所示。
图2-25 提花集圈组织
(二)双面集圈组织
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或双罗纹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可在织物上形成凹凸、网眼等效应。常见的畦编组织和半畦编组织都属于罗纹型集圈组织。
图2-26所示为罗纹畦编组织,线圈与悬弧在织物两面交替排列,织物两面外观相同,都呈现拉长的集圈线圈,而由于悬弧的存在厚度比罗纹组织织物大大增加。
图2-26 罗纹畦编组织
图2-27所示为罗纹半畦编组织,织物反面是单针单列集圈,正面为平针线圈,由于集圈线圈抽紧相邻线圈,而悬弧将纱线转移给相邻线圈,使织物正面与悬弧相邻的平针线圈变大、凸起,织物反面只显示出拉长的集圈线圈。
图2-27 罗纹半畦编组织
图2-28所示为罗纹集圈组织,图2-29所示为罗纹集圈织物,有显著的网眼效应,并由集圈的排列形成几何图案。
图2-28 罗纹集圈组织
图2-29 罗纹集圈织物
(三)集圈组织的特性
(1)由于悬弧与集圈线圈重叠地挂在线圈上,故织物的厚度较平针织物、罗纹织物厚。
(2)集圈组织中的线圈大小不匀,表面高低不平,故其强度、耐磨性较平针织物、罗纹织物差,且易勾丝起毛。
(3)集圈织物与平针织物、罗纹织物相比宽度增大、长度缩短。
(4)集圈织物的脱散性较平针织物小,这是由于集圈组织中与线圈串套的除集圈线圈外,还有悬弧,即使一个线圈断裂,也会由其他线圈支持,而且在逆编织方向脱散线圈时,会受到悬弧的挤压阻挡,不易脱散。
(5)集圈织物横向延伸性较小,这是由于悬弧较接近伸直状态,横向拉伸织物时,纱线转移的数量较小。
(四)集圈组织的应用
集圈组织能够产生凹凸、网眼、色彩及图案多种花色效应,常采用吸湿性较好的天然纤维纱线,多用于T恤衫等休闲服饰面料、运动服面料的生产,织物透气性好,尺寸稳定性较好,比较挺括;也常用于毛衫的编织,多形成凹凸花纹效应,以增强织物表面的装饰性,并增加织物的厚度及保暖性。
三、组织结构表示方法的转换实例
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在实际生产及工艺设计中,需要掌握意匠图、编织图的相互转换,也需要熟练地根据织物组织结构排列织针和三角,下面分别以单面织物和双面织物为例,讲述几种表示方法的转换过程。
实例一:如图2-30(1)所示为一单面提花织物的花型意匠图,花型循环为4行×4列,画成结构意匠图则如图2-30(2)所示,由8根纱线编织一个花型循环,按“不同纵行须排不同织针”的原则,其织针排列如图2-30(3)所示,对应的三角排列如图2-30(4)所示。
图2-30 单面提花织物组织结构表示方法的转换
实例二:如图2-31所示的“千鸟格”双面提花织物,其中图2-31(1)和图2-31(2)分别为其正、反面花型意匠图,图2-31(3)为编织图,图2-31(4)为针筒和针盘织针排列及对位图,图2-31(5)为针筒和针盘三角排列及穿纱方式图。
图2-31 双面提花织物组织结构表示方法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