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似海
翻阅哈尔滨亚麻纺织厂“3·15”事故处理办公室编制的《情况反映》及1987年的《哈尔滨日报》,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我的情绪久久地定格在感激之中。
据《哈尔滨日报》3月31日报道:同胞兄弟心连心,全国各地如一家。亚麻厂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热情援助。十几天来,工厂已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常州、长春、广州、重庆、泉州、西宁、中国香港等20多个省市、地区的慰问信和电报近千件。各地群众踊跃捐款达到124.1万元。援救伤员和支援恢复生产的大量物资,从祖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哈尔滨。
感人的事很多很多,篇幅再大也写不完祖国人民的骨肉深情,再美的歌也唱不尽阶级友爱的共产主义赞歌。我把自己接触到的事从记忆的深处铺陈出来,让世世代代都记住这人间真情。
骨肉之手托起了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的希望。
3月15日当天,哈尔滨市市政府决定成立哈尔滨亚麻纺织厂“3·15”爆炸事故处理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是退休老局长冯忠义,副主任是肖昌福、周楠林、柏仁忠。办公室设有秘书组、安抚组、恢复生产组、接待组、事故调查组。各组人员配备齐全,分工明确,于3月16日投入工作。行动之快,效率之高是空前的。至于名单中为什么没有我,以后又实际上变成了有我?至今,我没有弄清楚,也许是由于我这个人历来在责任面前当仁不让,工作面前当仁不让的个性或品德吧!也许后来的复杂情况使某些人感到了为难,仅仅周楠林和柏仁忠坚持做辅助工作外,其他人主动不到任了。作为局长,我没有退缩的后路。
指挥部决定新厂房设计、建设与老设备拆迁、移地安装同时进行。
3月20日指挥部下达“6天之内把176台设备全部搬迁完毕”的任务,等于重新安装一个2万锭亚麻厂,很多人认为不可能。但在3月26日,工厂领导让我去仓库检查,在拥挤的库房里,机声隆隆,当金色的麻条喷吐而下时,你能不相信吗?这是人间奇迹,这不是亚麻厂一厂所为,是共产主义大支援、大协作的凯歌。
拆迁的不是完整的机器,有的已是炸毁了的烂铁;拆迁不是在温暖的车间,而是在春寒料峭的瓦砾堆里;拆迁的人不仅有熟悉机器的亚麻工人,还有全市纺织系统的保全工。有人问我:“不熟悉业务怎么办?”我回答:“隔行不隔理,学吧!一个组派一个亚麻厂老师傅。”有人问我:“这么冷,没有手套咋干活?”我说:“各厂来的人各厂自己解决,不给亚麻厂添半点麻烦。”
下达指令那天下午,各厂设备拆迁队由厂长带队,齐刷刷地站在亚麻厂门口,已退休的老局长郭枫全权负责此事,他向我报告,队伍已到齐,让我下达动员令,我说:“不!请吴文英部长动员。”吴部长刚刚从蚌埠赶到哈尔滨,她是代表国务院来哈尔滨指挥抢险救灾的。记得,吴部长是含着眼泪作的动员。她看到了厂长们身后站着一个个身背行李的工人师傅,像整装待发的战士,她看到了工人师傅后面的废墟上挂着冰凌的机器,这个纺织女工出身的纺织部长哽咽了……
郭枫局长已作古,但他为哈尔滨市的纺织事业写出了浓重的人生句号,将千古流芳。
176台机器,有栉梳机、联梳机、粗纱机、针梳机等16种设备,很多零部件已毁坏,需要重铸、重造的机器配件达6万多个。哈尔滨市机械局局长夏绍裘说:“任务交给我们吧!”6天,仅仅6天,需要铸、铣、车、钳、刨全部完成6万多个。3月25日,在凛冽的寒风中,夏绍裘局长来到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后面是长长的车队。夏局长说:“哈尔滨市所有的机械加工厂停止一切加工任务,为了这6万多个零部件。”这是无偿的支援,我握着他的手半晌才说出两句话:“你们送来的是哈尔滨机电工人的一片心,我们不马上恢复生产就对不起你们,也对不起哈尔滨的父老乡亲。”再也说不下去了,我在落泪。
整经机是纺织厂的专用设备,也是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哈尔滨市无力生产。在为难之际,沈阳市纺织局3月18日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安排沈阳纺机厂昼夜加工,他们的口号是:“抢时间、保质量,为整经机早日送到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而努力!”
哈尔滨兄弟厂支援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的物资车正开进工厂的大门
3月25日下午6点,四辆大卡车开进了哈尔滨亚麻纺织厂,从第一辆卡车的驾驶室里走出了沈阳市纺织局副局长耿秀清,他亲自带领沈阳纺机厂的厂长、工程师们来了。从昨天下午出发,整整10个小时,昼夜不息,一路风尘,把亚麻厂急需的两台整经机、30根经轴送来了。
耿秀清是我的老朋友,每次纺织部召开厅、局长会议,他必到,逢会必发言,发言必引起哄堂大笑,他的幽默是出了名的。我站在厂门口迎接他,我佯装笑容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他却很沉稳地说:“一切会过去的,一切会好的,老兄要挺住!”他的情绪感染了我,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我又落泪了。
他告诉我,经轴盘配件一时没有货,都是从各织布厂筹集来的,宁可自己没有,也要让哈尔滨亚麻纺织厂有,30根经轴终于全配齐了。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非利勿言、非利勿为是常事,沈阳纺织系统能宁可自己缺,也要先送给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宁可自己暂时停产,也要让哈尔滨亚麻纺织厂恢复生产。这与西方世界同行之间是冤家,处处设防,以邻为壑,弱肉强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抢险救灾的日日夜夜里,有一位农民大哥,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接待办的同志告诉我,一个农民要见工厂的领导,说是送獾子来了。东北老乡都知道,獾子油可以治疗烧伤、烫伤,是一种特效药。
走进接待室,一位头戴狗皮帽的老汉站了起来,我们握着手,攀谈了起来。他叫丛祥,是黑龙江逊克县边疆乡高滩屯的农民。从报纸上得知省城亚麻厂大爆炸,死伤很多工人兄弟姐妹,他心头一震,有獾子油就好了。正巧,屯里有一个人刚刚逮到一只獾子,他找到这家,说是城里亲戚烧伤了,让那人把獾子卖给他,给多少钱都行。就这样,老人从屯里走到县城,又从县城换上去龙镇的长途汽车,到了龙镇又换乘到哈尔滨的火车,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哈尔滨亚麻纺织厂。他双手捧着獾子对我说:“前年,我儿子做大手术,多亏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才得救了。现在,你们这么多人烧伤了,我得帮帮忙,这獾子油治烧伤特好使,送给伤员,让他们早点治好伤!”他刀刻一样的皱纹里透着疲惫,我望着他慈祥的目光,心里酸酸的,多么诚实质朴的大哥啊,我们该怎样感谢你?我想给他钱表表心意,他却拒绝了。是啊!钱能换来农民大哥的一片情意吗?
我把他送出工厂的大门,他一步三回头地叮嘱:“快回去吧!新鲜的獾子油特好使。”我目送着他向和平路走去,一抹晚霞涂抹在天际,是金色的,很宁静。
3月16日早上6点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与报摘”节目里广播了亚麻厂大爆炸的消息,一下子牵动了全国亿万人的心,慰问信、慰问电雪片一样飞来,带来了骨肉同胞的深情,带来了一颗颗滚烫的心。
我接待过两个犯人亲手交给我的一封信,背后还站着警察,我记得很牢很牢,至今,还能想起那两张稚气未脱的脸。
这封信的全文抄摘于下,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听听一颗颗复苏的心灵。
转哈尔滨亚麻纺织厂:
我们是省广播电视大学新肇监狱电大班27名(犯人)学员,惊悉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发生重大爆炸事故,50多人以身殉职,180多人受伤的消息后,内心极其沉痛。
我们27名学员都是在押刑事犯,但是党、国家和人民没有因此而抛弃我们,这里是监狱,但对于我们来说,这里是一所改造人、造就人的特殊大学校。在这里,我们除了生产劳动外,还参加了多种形式的政治、文化、技术学习。去年,人民政府为使我们重返社会后,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自食其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劳动者,投资万余元,组建了全省第一个犯人电大班,经考核批准,我们27人成为第一批学员。这一切,不仅使我们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重新做人的信心,看到了光明的前途。越是这样,我们的心情越发不能平静。想起罪恶的昨天,自知愧对党的多年教育,愧对人民的养育之恩,愧对当今这伟大的时代。悔恨莫及。
但是,我们的人性尚存,良知还在,我们仍是祖国母亲的儿子。当听到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伤亡200余人的消息后,我们的心里极其沉痛。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同意写信给你们,并通过你们转达我们对事故中死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其家属以及全厂职工最深切的慰问!同时,我们从每月3元零花钱的积蓄中拿出135元钱送给你们,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也是27颗忏悔的心,千万要收下,千万!千万!这钱是干净的,我们的心意是纯洁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支援的机器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时任哈尔滨市市长的宫本言同志在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的厂门前迎接支援亚麻厂的各单位代表。他深情地说:“我代表哈尔滨市、代表亚麻厂感谢大家!”
在100多万的捐款中,这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可它有特殊的力量。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能打动任何铁石心肠的人。从他们的良知和真情中,我们看到人是可塑的。28年过去了,27名年轻的朋友早已洗净心灵上的污垢,成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我相信一定会的,28年前,你们诚挚的信说明你们一定会回到建设者队伍中来的,一定还是祖国母亲的好儿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也改造着我的灵魂,温暖着我的心。很多感人的事我不一一写下来,但我记着,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的员工记着,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