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
中国把纺织工业“做大”,中国社会始而由“人民衣被甚少”转变为“人民吃饱穿暖”,进而又由“温饱型”发展到全国城乡各个阶层人民群众衣被问题较高水平(接近小康社会型)的解决,大体上是半个世纪(1950~2000年)的历史过程。至于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一轮发展,就衣被消费来说,那可真是锦上添花了。
从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执政算起,中国纺织工业在六十几年间的发展速度着实惊人。
——“大纺织”系统棉、毛、麻、丝纺织各行各业,纤维加工总量由1950年的60万吨左右,发展到2000年的1360万吨,2010年的3800万吨(占同年全球总量7800万吨的50%左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按人均统计:由1950年的1.1千克、1980年的4.1千克,增加到2010年的27千克左右,不仅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且已超过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纺织业在其全盛时期达到的水平。中国社会崇尚谦虚,近来在谈及中国GDP等经济总量时总会加上一句话:我们的人均数还很低。敬请本文读者注意:不要把这个“思维定式”套用在中国的纺织品生产上。
——“大纺织”系统的主导行业棉纺织工业,设备规模由1950年的500万锭(占全球的5%)起步,发展到2000年的3443万锭、2010年的1.1亿锭左右。其设备规模在世界经济史上举世无双。1.1亿纺锭,这是个什么经济概念呢?这意味着1100个“10万纱锭大纺织厂”。
棉纱总产量由1950年的43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660万吨,2010年的2717万吨。
棉布总产量由1950年的25亿米发展到2000年的277亿米,2010年的656亿米。以全中国现时人口近14亿匡算,人均高达46米。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这个人均数已远远超过人民群众正常消费的需要。在相当大的一部分棉织物最终用于出口的情况下,近年国内城乡纺织品、服装市场甚至出现了过度供应的经济现象。在当今中国社会,时装大行其市,服装个性化已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风尚,其经济、社会基础就在于此。
——化纤制造业也是个大亮点。就世界范围来说,化纤工业的历史迄今不过一个世纪。合成纤维的工业化生产,还是“二战”后期的事。新中国成立时,化纤制造业在中国基本上是空白。直到1960年方才出现1万吨年产量的统计数字。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竟后来居上而且是大幅度地在全球范围居上。1996年达到375万吨,开始超越美国居全球首位。2000年达到695万吨,到2010年又跃升为3089万吨,在同年全球总产量中竟已占60%!继“第一纺织大国”之后,中国“大纺织”系统看来还得附上个“第一化纤大国”的称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手工业系统脱胎而来的现代服装工业,仅仅25年时间,就基本完成“工业化成衣”的历史过程,将机织服装年产量(规模以上企业)由1985年16亿件拓展到2010年121亿件的规模。进入21世纪以来,服装业已发展为“大纺织”系统最重要的出口创汇行业。2009年全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创汇1070.5亿美元,其中,机织服装及附件占467.2亿美元。
——纺织工业近年在出口创汇方面震惊全球的巨大进展,也应该高度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十年,在国内“人民衣被甚少”的情况下,纺织工业致力于国内市场供应,纺织品出口创汇微不足道。1965年时纺织品出口总值还不到5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以后,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纺织系统开始实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的发展战略,再加上服装业归口纺织系统后,“大纺织”产业链协作水平迅速提高,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由1980年的36亿美元,节节上升为2000年的530亿美元。随即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原先被发达国家“配额”设限严重束缚着的“出口能量”得到释放;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加速度发展,到2010年已达2120亿美元,占全球33%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中国可真成了“衣被天下”的“世界工厂”。
纺织工业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源头。两个多世纪以来,英国、美国、日本和德、意、法等发达国家纺织业,都曾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但如果就全球范围各国间进行横向比较,中国现时的“纺织大国”地位,则是这些老牌发达国家纺织业从来没有达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