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长毛绒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长毛绒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凡在编织过程中用纤维束或毛纱与地纱一起喂入而编织成圈,同时纤维(如为毛纱需要割断)以绒毛状附在针织物表面的组织,称为长毛绒组织(high-pile stitch)。它一般是在纬平针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纤维的头端突出在织物的反面形成绒毛状,如图3-66所示。
根据纤维束喂入的形式,长毛绒组织可分为毛条喂入式和毛纱割圈式两类,每一类又有普通长毛绒和花色(提花或结构花型)长毛绒。图3-66所示为普通长毛绒组织,在每个地组织线圈上均分布有纤维束。花色长毛绒是按照花型要求进行选针编织。图3-67所示的是一种花色长毛绒结构,通过1隔1的选针,在一个横列中,被选中的织针形成附有纤维束的线圈1,而未被选中的织针不成圈形成浮线2。这种长毛绒结构存在较多的浮线,可以增加织物在横向的尺寸稳定性。
图3-66 长毛绒组织的结构
图3-67 1隔1选针编织的长毛绒织物结构
二、长毛绒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长毛绒组织可以利用各种不同性质的纤维进行编织,由于喂入纤维的长短与粗细有差异,使纤维留在织物表面的长度不一,因此可以形成毛干和绒毛两层,毛干较长较粗呈现在织物表面,绒毛较短较细处于毛干层下面紧贴地组织,这种结构接近于天然毛皮而有“人造毛皮”之称。
长毛绒织物手感柔软,保暖性和耐磨性好,可仿制各种天然毛皮,单位面积重量比天然毛皮轻,而且不会虫蛀,因而在服装、动物玩具、拖鞋、装饰织物等方面有许多应用。
三、长毛绒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毛条喂入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
在采用舌针与沉降片的单面圆纬机上编织这种长毛绒组织时,每一成圈系统需附加一套纤维毛条梳理喂入装置,将纤维喂入织针,以便形成长毛绒。
图3-68 毛条梳理装置与纤维束的喂入
图3-68(1)和(2)分别显示了纤维毛条梳理装置和纤维束的喂入。毛条梳理装置由一对输入辊1和3、梳理辊4和表面带有钢丝的滚筒5组成。输入辊1和3牵伸纤维毛条2并将其输送给梳理辊4,后者的表面线速度大于前者,使纤维伸直并平行均匀排列。借助于特殊形状的钢丝6,滚筒5从梳理辊4上取过纤维束8,并将其梳入退圈织针7的针钩。毛条输入辊1和3的速度可电子无级调节,这样能调整梳理辊4和滚筒5上的纤维数量与密度,从而控制梳给每一根织针的纤维数量。
毛条喂入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过程如图3-69所示。当针钩勾取纤维束后,针头后上方装有一只吸风管(图中A),利用气流吸引力将未被针钩勾住而附着在纤维束上的散乱纤维吸走,并将纤维束吸向针钩,使纤维束的两个头端靠后,呈“V”字形紧贴针钩(图3-69中针1、2、3、4),以利编织。
图3-69 毛条喂入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过程
当织针进入垫纱成圈区域时,针逐渐下降(图3-69中针5、6、7),从导纱器B中喂入地纱。此时,为使地纱始终处于长毛绒织物的工艺正面,地纱垫于纤维束下方,两者一起编织成圈,纤维束的两个头端露在长毛绒组织的工艺反面,形成毛绒。
为了生产提花或结构花型的长毛绒织物,或是这两者的组合,可通过电子选针装置,对经过每一纤维束梳入区的织针进行选针,使选中的织针退圈并勾取相应颜色的纤维束。
(二)毛纱割圈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
编织这种组织,需要在配置针筒和针盘的双面圆纬机上进行。图3-70显示了织针的构型,针盘针1与普通的舌针没有区别,针筒针2上有一刀刃3,可以将垫入针钩的毛纱割断,故又称为“刀针”,由于刀针2上没有针舌,所以它不能成圈。
图3-71显示了该组织一个横列的编织方法。下刀针有高踵A和低踵B两种,在针筒中呈间隔排列。由于喂入下刀针的毛纱比喂入上针的地纱要粗,所以下针筒针距是上针盘针距的一倍。上针有高C、中D、低E三种踵位,按照图示排列在针盘中。下三角分高低两档,上三角分高、中、低三档,分别控制对应的织针。
图3-70 织针的构型
图3-71 毛纱割圈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法
图3-72 调整筒口距离
在第1系统,被选中的下刀针A和上针C被垫入第一根毛纱,但是不成圈,形成悬弧。在第2系统,被选中的下刀针B和上针D被垫入第二根毛纱,也不成圈和形成悬弧。在第3系统,所有上针垫入地纱并成圈,形成平针地组织。在第4系统,所有下刀针上升,将握持在针钩中呈悬弧的毛纱割断,从而使毛纱成为纤维束附着在地组织的部分线圈上。按照上述方法循环,可以编织出后续横列。
若要改变织物中毛绒(纤维束)的长度,可以调整该针织机的筒口距离h(上针盘口与下针筒口的间距),如图3-72所示,使喂入毛纱的悬弧长度发生变化,h值一般在4~18mm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