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提花组织(jacquard stitch)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留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其结构单元由线圈和浮线组成。

提花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大类。

(一)单面提花组织

单面提花(single-jersey jacquard)组织是由平针线圈和浮线组成。其结构有均匀(规则)或不均匀(不规则)两种,每种又有单色和多色之分。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单面均匀提花组织一般采用多色纱线。图3-1所示为一双色单面均匀提花组织。从图3-1中可以看出,这类组织具有下列特征。

(1)每一个完整的线圈横列由两种色纱的线圈互补组成,每一种色纱都出现一次。如果是多色提花,每一个横列中有多种色纱出现。

(2)线圈大小相同,结构均匀,织物外观平整。

(3)每个线圈的后面都有浮线,浮线数量等于色纱数减一,如是双色提花,每个线圈后面都有一根浮线(两色浮线交换处除外)。

(4)每根织针在每个横列的编织次数相同,即都为一次。多色均匀提花主要是通过色纱的组合来形成色纹图案,因此设计时采用花型意匠图来表示更为方便。但在单面均匀提花组织中,由于浮线在织物的反面,容易引起勾丝,所以浮线的长度不能过长,一般不能超过三四个圈距。

图3-1 双色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2.不均匀提花组织 不均匀提花组织更多采用单色纱线。图3-2所示为一单色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在这类组织中,由于某些织针连续几个横列不编织,这样就形成了拉长的线圈。这些拉长了的线圈抽紧与之相连的平针线圈,使平针线圈凸出在织物的表面,从而使针织物表面产生凹凸效应。某一线圈拉长的程度与连续不编织(即不脱圈)的次数有关。我们用“线圈指数”来表示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次数,线圈指数愈大,一般线圈越大。如在图3-2中,线圈a的指数为0,线圈b的指数为1,线圈c的指数为3。如果将拉长线圈按花纹要求配置在平针线圈中,就可得到凹凸花纹。线圈指数差异越大,纱线弹性越好,织物密度越大,凹凸效应愈明显。但在编织这种组织时,织物的牵拉张力和纱线张力应较小而均匀,否则易产生断纱而形成破洞,同时也应当控制拉长线圈连续不编织的次数(即“线圈指数”)。

图3-2 单色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图3-3 短浮线的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不均匀提花组织也可用来编织短浮线的单面提花组织。如图3-3所示,在单面大提花织物的花纹设计时,为使浮线减少而将提花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当排列。这种方法在单面提花袜中的花纹设计中被广泛使用。图3-3中偶数线圈纵行2、4为提花线圈,奇数纵行1、3为平针线圈。在编织时,提花线圈纵行对应的织针按花纹选针编织,平针线圈纵行对应的织针则在每一成圈系统均参加编织。设计时可按花纹的具体情况,将平针线圈纵行与提花线圈纵行按1∶2、1∶3或1∶4间隔排列。由于有平针线圈纵行间隔在提花线圈纵行之间,就可使花纹扩大而浮线减短,织物中由于提花线圈高度大于平针线圈(高度差取决于色纱数,如是两色则2∶1,如是三色则3∶1),使提花线圈纵行凸出在织物表面,平针线圈纵行凹陷在内。尽管这是一种缩短浮线有效的方法,由于平针线圈纵行的存在,对花纹的整体外观产生影响,有时甚至破坏了花纹的完整,故在面料产品中一般不采用这种结构。

(二)双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double-jersey jacquard, rib jacquard)组织在具有两个针床的针织机上编织而成,其花纹可在织物的一面形成,也可以同时在织物的两面形成。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采用织物的正面提花,反面不提花。在这种情况下,正面花纹一般由选针装置根据花纹需要对下针筒织针进行选针编织而成,而不提花的反面则采用较为简单的组织。根据反面组织的不同,双面提花组织可分为完全和不完全两种类型,也有均匀(规则)和不均匀(不规则)之分。

1.完全提花组织 完全提花组织是指每一成圈系统在编织反面线圈时,所有反面织针(在圆机中即上针盘织针)都参加编织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图3-4所示为一双面均匀完全提花组织。从图3-4中可以看出,正面由两根不同的色纱形成一个完整的提花线圈横列,反面一种色纱编织一个完整的线圈横列,从而形成彩色横条效应。在这种组织中,由于反面织针每个横列都编织,反面线圈的纵密总是比正面线圈纵密大,其差异取决于色纱数,如色纱数为2,正反面纵密比为1∶2,如色纱数为3则1∶3。色纱数愈多,正反面纵密的差异就愈大,从而会影响正面花纹的清晰及牢度。因此,设计与编织双面完全提花组织时,色纱数不宜过多,一般两三色为宜。

图3-4 双面均匀完全提花组织

2.不完全提花组织 不完全提花组织是指在编织反面线圈时,每一个完整的线圈横列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反面组织通常有纵条纹、小芝麻点和大芝麻点等。

纵条纹是指同一色纱在每一个成圈系统编织时都只垫放在相同的反面织针上。如图3-5所示为两色不完全提花组织。在这种组织中,由于反面形成直条,色纱效应集中,容易显露在正面而形成“露底”现象,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很少采用。

图3-5 反面呈纵条纹的不完全提花组织

为了克服纵条纹“露底”的缺陷,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色纱的反面线圈呈跳棋式配置,常称芝麻点。图3-6和图3-7所示分别为反面呈“小芝麻点”花纹的两色和三色不完全均匀提花组织。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不管色纱数多少,每个完整的反面线圈横列都是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并且线圈呈一隔一排列,其正反面线圈纵密差异随色纱数不同而异。当色纱为2时,正反面线圈纵密比为1∶1;色纱数为3时,正反面线圈纵密比为2∶3。在这些组织中,因两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反面线圈横列,因此正反面的纵向密度差异较小。而且反面组织色纱分布均匀,减少了“露底”的可能性。

图3-6 反面呈小芝麻点的两色不完全均匀提花组织

图3-7 反面呈小芝麻点的三色不完全均匀提花组织

二、提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提花组织具有下列特性。

(1)由于提花组织中存在有浮线,因此横向延伸性较小,单面提花组织的反面浮线不能太长,以免产生勾丝疵点。对于双面提花组织,由于反面织针参加编织,因此不存在长浮线的问题,即使有浮线也被夹在织物两面的线圈之间。

(2)由于提花组织的线圈纵行和横列是由几根纱线形成的,因此它的脱散性较小。这种组织的织物较厚,平方米重量较大。

(3)由于提花组织一般几个成圈系统才编织一个提花线圈横列,因此生产效率较低,色纱数愈多,生产效率愈低,实际生产中一般色纱数最多不超过4种。

提花组织可用于服装、家纺和产业等各个方面。在使用提花组织时,主要应用它容易形成花纹图案以及多种纱线交织的特点。服装方面可用作T恤衫、女装、羊毛衫等外穿面料,家纺可用于沙发布等室内装饰,产业可用作小汽车的座椅外套等。

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图3-8 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由于提花组织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织针上编织成圈,因此它必须在有选针功能的针织机上才能编织。选针装置及其选针原理将在下一章介绍。

(一)编织方法

图3-8显示了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其中图3-8(1)表示织针1和3受到选针而参加编织,退圈并垫上新纱线a,织针2未受到选针而退出工作,但旧线圈仍保留在针钩内;图3-8(2)表示织针1和3下降,新纱线编织成新线圈。而挂在针2针钩内的旧线圈由于受到牵拉力的作用而被拉长,要到下一成圈系统中针2参加编织时才脱下。在针2上未垫入的新纱线呈浮线状,处在提花线圈的后面。

图3-9显示了双面完全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其中图3-9(1)表示下针2、6在这一路被选针机构选中上升退圈,与此同时上针1、3、5在针盘三角的作用下也退圈,接着退圈的上下针垫入新纱线a。而下针4未被选中,既不退圈也不垫纱。图3-9(2)表示下针2、6和上针1、3、5完成成圈过程形成了新线圈,而下针4的旧线圈背后则形成了浮线。图3-9(3)表示在下一成圈系统下针4和上针1、3、5将新纱线b编织成了新线圈,而未被选中的下针2、6既不退圈也不垫纱,在其背后也形成了浮线。如果上针分为高低踵针并间隔排列,上三角按照一定规律配置,则每一成圈系统上针1隔1成圈,可以形成反面呈小芝麻点的双面不完全提花组织。

图3-9 双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二)走针轨迹和对位

图3-10 编织提花组织的走针轨迹

1.走针轨迹 由于在提花过程中织针处于编织和不编织两种状态,因此具有两种走针轨迹,如图3-10所示。轨迹1为编织时的走针轨迹,表示被选中参加编织的织针上升到退圈高度【图3-10(2)】,旧线圈被退到针舌之下,然后织针下降垫纱形成新线圈。轨迹2表示未选中的织针的走针轨迹,它未上升到退圈的高度【图3-10(3)】,所以不编织。

2.对位 对于编织双面提花织物的提花圆机来说,上针盘与下针筒的针槽交错对位,上下织针也呈相间交错排列,这与罗纹机相似。由于编织双面提花织物时,在每个成圈系统不是所有下针都成圈,而是根据花纹要求选针编织,下针的用纱量经常在变化,所以双面提花圆机上下织针对位只能采取同步成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