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染色实用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气流的产生与作用

无论是气流雾化染色,还是气压渗透染色,在染色过程中,气流都是通过高压循环风机产生空气动压能,再转变成气流的静压能,在气流喷嘴中形成高速气流牵引织物运行。除此之外,气流雾化染色的染液是通过染液喷嘴的细化,喷入气流中形成气液两相流体与织物进行交换,完成染料对织物的上染。空气与水液体均属于流体,但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化状态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气流的一些基本特性进行了解,以达到控制气流的目的。

一、气流的形成与特点

气流是由高压风机产生的,并通过一套风管系统进行封闭循环。循环气流的风压与风速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随着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织物的循环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高速气流的形成 首先是通过高压风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空气压力能(包括动压能和静压能两部分),然后经过主风管将空气的动压能转换为空气的静压能,再分配到每个气流喷嘴中。根据拉法尔原理设计的气流喷嘴,气流经喉部环缝隙而加快流速,并形成具有较高动压能的环形气流,以牵引织物沿流动方向运行。当气流通过导布管后,气流突然四周扩散,动压能急剧衰减,布速减慢落入储布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缸内腔、风机、风管和气流喷嘴组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无论是在常温下还是在高温下,均可形成相对稳定的气流循环,以满足织物的循环周期。

2.风压与风速的关系 通过循环风机作用产生了气流,在一定的风机转速下,气流的压力与速度(或者风压与风量)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当过流截面一定时,风速与风量成正比,即风量大,风速也大。而风压与风量的变化相反,即风压增大而风量变小,这符合伯努利能量守恒规律。在实际气流输送过程中,当高度差不大时,可忽略重力势能的影响,克服管网系统阻力主要还是依靠静压能。根据伯努利方程,气流静压能与动压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总压是不变的,即符合能量守恒规律。

当风量一定时,改变气流过流截面积,就会改变风速,即过流截面积小,则风速大;而风速大,则风压就小。所以利用拉法尔管原理,采用渐缩管和渐扩管可以产生高速气流牵引织物运行。对于气流雾化式染色来说,气流在牵引织物运行的过程中,同时还为被染织物与染液提供交换条件。

3.气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与所有流体一样,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内部之间的相对摩擦阻力。根据牛顿流体运动规律,这种阻力是通过黏度系数来表述,即动力黏度系数或运动黏度系数。试验表明,流体的黏度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对液体水来说,其黏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而空气则相反。由于存在这种变化规律,所以水和气流的黏度系数随温度变化,会改变牵引织物的运行速度,而两者正好相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虽然在常温下织物的运行速度一定,但在高温条件下,溢喷染色机的织物运行速度会减慢下来,而气流染色机的织物运行速度则会升上去。

二、染液在气流中的状态

气流雾化染色中的染液是通过一套独立循环系统,经喷雾喷嘴形成雾化的液滴,再喷射到气流与染液混合室内;然后形成带液气流(实际上是气流夹带着细化染液)经气流喷嘴喷出,与被染织物接触,完成染料对织物纤维的上染。与传统的溢喷染色不同,带有染液的气流对被染织物纤维表面具有较大的渗透力,更有利于减薄被染织物纤维表面染液扩散或动力边界层的厚度,使得新鲜染液容易向纤维表面扩散。由于雾化后的染液弥散在气流中,与织物纤维的接触表面较大,所以更容易达到匀染效果;同时气流对织物有一种扩展效果,也扩大了染液与织物的接触面积,可保证上染速率较快的织物获得均匀上染。对于气压渗透式染色而言,虽然染液是独立与织物进行交换的,但已经吸附染液的织物经过气流喷嘴时,气流会对织物纤维表面的染液产生一定的渗透作用。实际上也是对纤维表面染液再次分配,进一步提高了染液在织物上分布的均匀性。

1.染液的雾化 在气流雾化染色过程中,染液经过一套喷雾喷嘴,形成雾状染液并喷洒在气流中。弥散在气流中的染液,随气流一起通过拉法尔管喉部环缝隙喷入,与被染织物进行交换。染液的雾化程度与流体压力和雾化喷嘴口径的大小有关。流体压力取决于染液循环泵的扬程,一般较高。而雾化喷嘴口径相对较小,以便染液的雾化。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喷雾喷嘴口径越小,则染液的雾化颗粒越小,反之则大;当喷雾喷嘴口径一定时,流体压力越大,则染液的雾化颗粒越小,反之则大。显然,染液雾化的颗粒越小,在气流中分散的均匀性就越好,同时雾化染液对气流所造成能量消耗越小,也就意味着风机的消耗功率减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过小的染液喷嘴通道往往容易造成杂物的堵塞,影响染液喷射量。

对于气压渗透式染色,染液不存在雾化问题。但是,因染液量较少,需要考虑与织物进行交换时的均匀性问题,尤其是在环状方向的分配。如何使较少的染液环状方向不产生偏流,是气压渗透式染色喷嘴的技术核心。

2.染液在气流中的分布 在气流染色过程中,染液只有在气流喷嘴(即拉法尔管)和导布管中才会与气流相遇,其余时间都是按照各自的循环系统进行循环。经染液喷嘴雾化的染液进入气流后,弥散在强烈的紊流气流中,具有较好的均匀性。无论是受热面积,还是与被染织物纤维的接触面,都比颗粒大的液滴更为均匀。这为气流染色过程中染料向织物纤维提供了较好的上染条件。弥散在气流中的染液随着气流进入拉法尔管内与织物进行接触,其作用的剧烈程度比较高。可以减薄织物纤维表面的动力和扩散边界层厚度,快速打破纤维内部扩散与纤维外部的动平衡,加快染料对纤维的上染速度。由于呈细化的染液在气流的强烈作用下,对织物纤维的接触面以及均匀程度都优于传统的溢喷染液,所以气流染色的上染条件特别适于上染速率较快的超细纤维织物。

3.气流对染液渗透作用 在气流喷嘴中,气流中无论是否夹带染液,对织物纤维表面上的染液都会产生一定渗透作用。这对加快染料通过动力或扩散边界层,以及减薄边界层的厚度,无疑都是有利的。气流雾化式染色过程中,染液是随同气流一起与织物进行交换的,而气流对已接触到纤维表面的染液同时还起到渗透作用。气压渗透式染色的气流与染液虽然是分开作用的,但当织物进入气流喷嘴后,气流在牵引织物运行和扩展的同时,还对纤维表面的染液可产生较大的渗透作用,加速染料通过纤维表面染液的动力和扩散边界层。从实际应用中得知,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气流染色,对织物的匀染性均优于普通溢喷染色,这与气流对织物纤维上染液的渗透作用有关。

三、气流对织物的作用

在气流染色过程中,织物的循环主要依靠气流牵引,提布辊仅起到辅助作用。气流中实际上夹带有弥散在其中的细化染液,而织物在被气流牵引的过程中,伴随着染液与织物的交换。织物从储布槽中被提升,经过提布辊进入喷嘴和导布管,经摆布装置,有序地落入储布槽后部,通常将织物这一运动过程称为动程。织物经历周期性的动程,一方面是完成织物与染液在喷嘴中的交换,不断向纤维表面提供新鲜染料;另一方面,织物在储布槽中的相对静止位置,通过动程不断改变织物之间的相互位置,以避免产生永久性折痕。因此,气流染色中的织物循环是保证匀染和不产生折痕的重要过程。了解和掌握织物在动程中经过喷嘴时的受力和运动状态,可以有效地控制织物的上染过程和运行状态,以达到织物的匀染和保证布面质量的目的。

图2-3 气液混合体喷射分解示意图

1.织物在喷嘴中的受力分析 气流喷嘴的结构实际上是采用了拉法尔原理,即渐缩、直段和渐扩三部分。在直段部分(也称为喉部,气流压强低,流速快)有一环缝隙,气流由缝隙喷出,并形成一定圆锥夹角。若沿轴线剖开,将缝隙喷出的气流F分解为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即对织物产生纵向作用的F1和产生横向作用的F2,如图2-3所示。横向作用是对织物的渗透力,用以打破纤维表面扩散和动力边界层的动平衡,不断提供新鲜染液,以保证纤维的染料供给;而纵向作用则为织物的牵引力,控制织物循环速度的快慢。当织物离开喷嘴后进入导布管,主要是气流的纵向作用,对织物也有一定横向紊流作用。织物离开导布管时,高速气流迅速衰减,对织物的作用减小,织物也会随气流的四周扩散,产生一定扩展作用,使束状织物在纬向扩开。这种作用对织物减少折痕的产生有一定效果。

2.织物的运动状况 织物在气流染色动程中都是呈束状(也称为绳状)运行,其中在喷嘴和导布管中受气流作用最为剧烈。与传统溢喷染色机染液喷嘴所不同的是,织物在气流喷嘴中总能够充分扩展。所以,在很大的织物克重范围内,仅用一种通径的喷嘴即可满足染色要求。此外,提布辊的线速度与气流的牵引速度,通过一定速度差调节,使提布辊面的线速度低于气流的牵引织物速度,对织物产生一个气流振动作用。可以消除织物在储布槽堆积所产生折痕,并对织物有一个机械揉搓作用。因此,气流染色机加工出来的织物很少出现折痕现象,并且具有较好的手感。

3.气流对织物的扩展 无论是气流雾化染色还是气压渗透染色,气流在导布管中对织物总会产生一定的扩展作用。当织物离开导布管后,气流压力突然释放,织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四周扩展,并且速度迅速减缓。气流的这一变化过程,不仅会对织物产生一个拉伸和回缩作用,有利于织物的手感,而且还会改变织物的束状状态,消除纵向折痕。对于一些特别容易产生折痕的轻薄针织物,可以采用圆筒状(不剖幅)加工。织物离开导布管时,气流可将圆筒状织物吹鼓一定程度,扩开拉平织物折痕。但是,应注意在织物段接缝处应留有10~15cm缺口,避免过度气鼓,影响织物运行。

筒状纬编针织物开幅后,套结纱线趋于恢复原状态,容易造成卷边。染色过程中若不打开,就会得色浅。在传统的染整工艺中,预定形之前要剖幅,然后再缝筒放在溢喷染色机中加工,增加了工艺流程。而采用气流染色时,气流对织物的卷边具有一定的扩展作用,纬编针织物可开幅染色,尤其是含有氨纶的纬编针织物,具有明显的加工优势。

四、气流变化对织物的影响

在实际染色过程中,气流的状态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且根据织物品种或克重可进行气流大小的调节。气流状态的变化对织物会引起织物循环速度、织物的经向张力、织物纬向扩展状态以及织物表面等变化。织物的经向张力变化对弹力织物会产生影响,织物纬向扩展不佳会使纵向折痕不易消除,风量过大会使一些针织物表面起毛、起球。气流主要是在风量和状态变化过程中对织物产生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1.织物的运行状态 气流染色机的气流循环是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的,空气温度和水蒸气密度的变化,都会对气流循环产生影响。空气的黏性与水的黏性相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流染色机在高温(高于常温)状态下,水蒸气密度会增加,风机循环的实际介质是空气加水蒸气,要比常温下的介质(严格地讲也是空气加水蒸气,只不过水蒸气的密度较小)密度大。所以,气流在牵引织物循环的过程中,增加了对织物的牵引力,加快了织物的运行速度。这种织物运行速度的变化,对织物匀染性是有利的,但也同时增加了风机功率的消耗。如果织物是处于保温阶段,染料在织物上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均匀分布,对循环周期的要求没有上染阶段的高,而过快的织物循环对一些容易起毛或擦伤的织物,会造成织物的损伤。因此,气流在温度的变化过程中,对织物运行状态的影响,需通过合理的风量变化来加以调整。

2.织物表面形态 气流染色过程中织物的线速度,主要是通过循环风量大小来控制的。一方面要考虑织物循环周期所需的线速度,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与提布辊线速度的协调。一般是通过循环风机变频调节与提布辊线速度的相互协调来控制。织物线速度的控制首先是满足织物匀染的要求(主要是织物与染液的交换周期),其次是不产生织物折痕或擦伤。从保证匀染性和减少织物折痕的角度来考虑,提高被染织物与染液的交换频率,也就是缩短织物的循环周期,是一种有效控制手段。但是,织物循环速度过快,往往容易使设备与织物接触面对织物表面产生擦伤或极光印。所以就需要根据不同织物的临界速度点,确定织物循环的相应频率。

对于风量和风压的调节控制,在空气温度和风机转速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截止阀开度大小控制,阀门开度变小,风量减小,而风压增加,反之则减小。虽然风压是克服管网系统阻力的主要动力源,但过大的风压会对织物表面造成损伤。因此,早期气流染色机采用阀门控制风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风量与风压的相反变化,不仅容易造成织物表面起毛、针织物套结圈吹出等疵病,还对弹力针织物的弹力产生影响。后来风机采用变频控制,可以在保证风机效率不变的情况下,风量和风压可同时变大或变小,适用织物的品种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