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社会调查研究
1.1.1 社会调查研究的含义
对于“调查”一词的一般解释为“人们为了了解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情况,而进行的观察和登记”。“调查研究”则为“人们借助观察和登记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以达到对研究对象某一问题正确认识的活动”。“社会调查研究”则是“人们从研究目的出发,借助系统全面地搜集和采集到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总体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以达到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的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社会调查研究是在系统地、全面地搜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性的一类认识活动及其理论方法体系。
社会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理论是人类以往认识客观世界的经验总结及其系统化结晶,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背弃人类以往经验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任何社会活动都要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调查研究在现有理论的指导下,将理论运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科学地开展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分析。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将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理论假设和理论预期联系在一起,以实践为标准,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推动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就会变成僵死的教条,社会调查研究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活动,将普遍真理同人类的社会实践连接在一起,成为沟通社会实践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桥梁,让实践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使理论在实践检验中发展。
社会调查研究是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理论是人类在某一特定时间上,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即对真理的具体认识,任何理论都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即对客观真理的有限认识,所有理论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校正、逐步完善,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可知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调查研究是观察、登记、整理、计量、探索、归纳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是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系统化,对现有理论进行具有可证伪性的科学研究过程。
社会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要取得对具体情况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就需要了解事物的现状和历史,分析其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联系;需要借助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将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全面、准确、清晰、系统地描述出来。社会调查研究是人类认识社会现象规律性及其具体表现的重要工具。
1.1.2 古代的社会调查研究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产生了最初的社会调查研究活动。远在原始社会初期的氏族部落在安排狩猎,核计人数,分配食物时,就有了最初的结绳计数活动,孕育着社会调查研究实践的萌芽。
社会调查研究作为人类一种自觉的认识活动,随着国家的诞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社会调查研究活动,起源于奴隶社会初期,在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当时,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抵御外族入侵或对外进行扩张,需要征集兵源、征调徭役、收纳贡税,产生了对土地、人口等社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步深化,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为进行更加全面的人口、土地调查等社会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提供了现实可能,社会调查研究也逐渐发展完善。社会调查研究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据史书记载,在古巴比伦、古印度、古罗马、古埃及都做过关于人口、土地、财产的调查。例如,在公元前3000年前,埃及国王为了筹建金字塔的经费和劳力,就曾经数次进行人口、土地、财产、牲畜的调查,这是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社会调查。古罗马帝国也有明文规定,各户的人口、土地、牲畜和奴隶,每5年调查一次,并根据拥有财产的多少将居民划分为贫富6个等级,作为征税的标准。
中国在远古时期,也进行了人口、土地等有关国情国力的社会调查。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在大禹治水划九州时就进行过国家人口和土地调查,当时全国人口数为“一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土地总面积为2000多万顷,其中农田为900多万顷。在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中,一共提出了60多个进行国家治理需调查了解的具体问题,其内容广泛涉及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可以视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全面的社会调查提纲之一,并且明确指出“不明于计数,犹如无舟楫欲径于水,险也”,强调了社会调查研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商鞅提出了“强国知十三数”,系统地列出了治理国家必须了解的十三项社会指标,包括人口、土地、粮食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国家社会调查研究指标体系的雏形。
1.1.3 近代的社会调查研究
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20世纪初是近代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调查研究作为一门科学的方法体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
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商业、交通的迅猛发展,国家治理面临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革,各种新思想,新潮流的冲击,社会阶层两极分化,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是物质文明的进步,财富的迅速积累,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剧烈震荡,当时的社会管理机制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国家治理迫切需要更加全面和更加系统的社会、经济、人口、土地、贸易等方面的资料,以及对于这方面信息的科学分析。各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政府逐渐重视经济和社会情况的统计调查,重视寻求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可行路径。由此一来,分析和研究解决社会问题方案的社会调查就快速发展起来,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及其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完善。这一时期的社会调查以实用性的国家行政统计调查和社会问题专题调查为主体。
在英国,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90年出版了《政治算术》一书,首先明确提出了采用“数字、重量、尺度”等定量分析工具,用数量比较的方法,进行社会经济研究的观点。他在《政治算术》中分析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时,系统地运用了统计分组法、图表法和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当时的英国和周围的邻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数量对比和趋势分析,威廉·配第指出当时处在资本主义经济初期的英国,虽然暂时落后于周围的老牌海上强国,但是一定会后来居上,为当时居于弱势地位的英国新兴资产阶级打气鼓劲,对世界格局的发展态势做出了正确的推断。
比利时的凯特勒(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1835年在其《社会物理学》中将概率论中的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等概念和方法引入社会调查研究,大力提倡采用统计方法和计量分析对社会现象的规律性进行观察研究。例如,凯特勒提出了平均的身高体重,平均的文化和智力水平,平均的道德和社交素养的社会平均人的概念;以及通过各个地区的生存环境,经济水平,生活标准等方面指标来进行犯罪统计预测和分析等。
在中国,较系统的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是在20世纪初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
最初,中国的社会调查大多在国外社会学家的指导下进行。例如,1914—1915年北京社会实进会进行的《洋车夫生活状况的调查》;1912年清华外籍教师主持的北京西郊居民的生活调查;以及燕京大学美籍教师对北京进行的长期社会调查,将其成果汇集为《北京——一个社会调查》一书在美国出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我国社会调查研究发展最快的,最兴盛的一个时期。其中有沪江大学进行的《沈家行实况调查》,1925年陈达主持的北京海淀区的社会调查,1928年李景汉进行的北京郊外的乡村调查,以及1933年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其中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是我国第一个以县为单位的全面调查。此外,还有费孝通到广西和江南吴江县进行的乡村调查,作为调查成果在1934年发表了《花兰瑶社会组织的调查》,1983年发表了《江村经济》。
中国共产党人在其革命实践过程中,对社会调查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李大钊的《土地与农民》。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班上,毛泽东就把社会调查列为一个重要课程。毛泽东还身体力行开展社会调查,如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在江西苏区所作的兴国调查等。20世纪40年代,党中央在延安做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规定每一个大区都成立一个调查研究局,党中央设立一个政治研究室,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调查研究系统,《绥米土地问题初步研究》就是当时西北局开展调查研究的产物之一。
1.1.4 现代的社会调查研究
一般将20世纪初以前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称为“近代的”或“传统的”研究方法,而把20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新采用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划归为“现代的”研究方法。在主流的社会调查研究学说体系中,将以典型调查或个案研究为主,选取少量个案或典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方式,定义为传统的社会调查研究;将设立研究假设,按照抽样调查要求随机选取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或其他标准化的结构式方式搜集资料,依靠统计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运用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式称之为现代的社会调查研究。
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Emile Durkheim)是现代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自杀论》(1897)及《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为社会调查研究进入现代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杜尔克姆创立了进行社会实证研究的基本程序,为基于现代统计方法建构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范式做出了杰出贡献。杜尔克姆将“多元统计分析”引入了社会学和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促进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的描述性研究转向多变量的推断性研究。
20世纪以来,实证研究和计量分析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主流。在此期间,抽样理论、多元统计等数理分析和统计方法的完善,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和普及,SPSS等社会调查资料处理软件的推出和应用,促进了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科学的全面发展,使社会调查研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证性特征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可以将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
特点之一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证性和可证伪性。随着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规范的科学研究范式的推广,实证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的社会调查研究,一方面推动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借助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践结果对理论进行证伪性检验,社会调查研究成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发展理论的证伪性手段。
特点之二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标准化和数量化。统计学、概率论、模糊数学、线性代数等数据分析和计量研究理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社会调查专业软件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社会调查的调查方法、调查手段和调查问卷的标准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具有了鲜明的标准化和数量化属性。
特点之三是现代社会调查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现代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应用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研究的各个层面场合,成为了现代社会运行过程中认识客观规律、研究现实问题的重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