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需求
微观经济学中市场是连接买卖双方的纽带,市场对买卖双方的连接是通过价格机制完成的,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双方的竞争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学习经济学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只要掌握两件事,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
一、需求函数
(一)需求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微观经济学中的这一需求概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需求是有区别的。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需求仅仅表示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欲望,而西方经济学中所说的需求则是指人们对某种商品的有购买力的需要。
需求的概念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有购买欲望,二是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一个穷人向往拥有一辆轿车,但是没有支付能力,因而产生不了需求;同样,一个富人有能力购买劣质的家具,但他不愿意购买,也不可能产生需求。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在一种商品市场上,引起市场需求变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商品本身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影响需求的因素还有以下几种。
1.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消费者收入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一般是同方向的,当消费者收入增多时,对商品的需求一般也增多;反之,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对商品的需求也减少。当然,并不是任何商品的需求都与消费者收入同方向变动,对劣质商品和低档商品的需求就与消费者收入反方向变动。收入增加时,劣质品和低档品的需求反而减少。另外,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对需求也发生一定的影响。
2. 相关商品的价格
相关商品分为替代品、互补品两种。替代品指两种商品都能用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共同用来满足某一种欲望,两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
当两种相关商品之间为替代关系时,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如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则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如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则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牛肉价格上升,羊肉的需求会增加。
当两种商品之间为互补关系时,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汽油涨价,汽车的需求会减少。
案例与分析
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互补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确立DOS、Windows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霸主地位,比尔·盖茨鼓励其他厂商开发DOS、Windows平台上的应用程序。盖茨的这一决策促使可在DOS、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应用的程序迅速增多,远超麦金塔(苹果电脑上使用的操作系统)、OS/2(由微软和IBM公司共同创造,后来由IBM单独开发的一套操作系统)和UNIX等操作系统下的应用软件,这使个人电脑用户选择的天平最终倒向了微软。
应用软件是操作系统的互补产品,随着应用软件数量的增加,微软操作系统对顾客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是微软在操作系统上获得巨大成功所采用的互补品战略。
苹果手机的成功与此类似,2008年7月11日苹果商店正式上线时仅有500个应用程序,而2009年6月8日已经有5万个应用程序,累计下载次数超过10亿次(用户购买应用程序所支付的费用由苹果与应用开发商3∶7分成),苹果手机借此赢得了大量“果粉”。
2011年年底横空出世的小米手机的应用商店更为开放,其应用程序也可用于其他安卓平台手机,上线161天后(2012年11月中旬)累计下载量突破1亿次,2014年7月6日突破50亿次,2014年11月下旬突破100亿次。借此,小米手机2014年已经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六位,市场份额占5.2%。
3.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的偏好是指一个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而这一程度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心理评价。消费者越喜好一种商品,他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越大。消费者的偏好有时会受广告、时尚、对其他消费者的观察、对健康的顾及和以前购买这种商品的经历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4. 消费者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一般来说,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未来价格会上升,他们可能会在价格上升前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未来价格会下降,他们可能会在价格下降前更少地购买这种商品,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5.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使需求增加,人口数量减少会使需求减少。人口结构的变动主要影响需求的构成,从而影响某些商品的需求。例如,人口的老龄化会减少对时髦服装、儿童用品等的需求,但会增加对保健用品的需求。
6.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如果政府采取某些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如增加财政支出、减税和降低利息率等政策,市场上对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如果政府采取某些紧缩的经济政策,如削减财政支出、增税和提高利息率等政策,市场上对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三)需求函数的公式
需求函数就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D代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a,b,c,d,…n,代表影响需求的因素,那么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D=f(a, b , c , d ,… , n)
其中,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最为直接,我们着重加以描述,用P代表商品价格,D代表需求量,于是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函数可以表示为
D=f(P)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是其价格的函数。
补充说明
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主要影响需求欲望(如消费者嗜好与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有些主要影响需求能力(如消费者收入水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需求。
二、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
1. 需求表的制作
需求是同一定的价格水平相联系的,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是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假定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可以用表2.1表示,这种表示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对应关系的表,称为需求表。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从表2.1某商品的需求表中可以看到不同价格下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2. 需求曲线的画法
需求曲线是表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当我们把需求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述出来,就得到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图2.1是根据表2.1中某商品的价格与市场需求量的数据绘制的一条市场需求曲线。纵轴表示某商品的价格(P),横轴表示某商品的需求量(Q)。
图2.1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从图2.l可以看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为负值,这说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3. 需求定理的含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得出一般的规律,即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化,商品价格提高,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需求定理是假定价格以外的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向变动的原因,经济学家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予以解释。
收入效应是指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既定收入对商品的购买力下降,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
替代效应是指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的替代商品;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其他替代品转为购买该商品。
在现实生活中,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往往同时对商品需求量发生影响,使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可能呈现反方向变动。
案例与分析
需求定理同人们的日常经验是相吻合的,但需求定理是对一般商品而言的,对一些特殊商品,需求定理并不适用,这就是需求定理的例外。在特定条件下,某些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增加。例如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在研究中发现,1845年爱尔兰大灾荒时,多数庄稼绝收或减产,抗灾力强的土豆成为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土豆的价格上升了,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这种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的情况被后人称为“吉芬之谜”,并将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称为“吉芬商品”。
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方向出现“反常”。例如,一些消费者为了炫耀其身份愿意购买价格昂贵的首饰、古玩字画等。但是这类商品价格下降到不足以炫耀其身份时,购买就会减少,从而出现价格下降反而需求量减少的情况。著名的经济学家凡勃仑把这类具有“炫耀性消费”特征的商品称为“炫耀商品”。
三、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量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滑动,可用图2.1来说明这一点。
在图2.1中,当价格由P0上升为P1时,需求量从Q0减少到Q1,在需求曲线D上则是从b点向左上方滑动到a点。当价格由P0下降到P2时,需求量从Q0增加到Q2,在需求曲线D上则是从b点向右下方滑动到c点。可见,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向左上方滑动是需求量减少,向右下方滑动是需求量增加。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可以用图2.2来说明这一点。
在图2.2中,价格是P0,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如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是需求的变动。例如,收入减少了,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需求从Q0减少到Q1,需求曲线由D0移动到D1。收入增加了,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需求从Q0增加到Q2,需求曲线由D0移动到D2,可见,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是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是需求增加。
图2.2 需求的变动
四、从个别需求到市场需求
需求有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之分。个别需求也称个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和每一种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个人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和每一种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所有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据此可以推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一定是每一价格水平上所有个人需求量之和;而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必定是所有消费者个人对该种商品的需求之和,因此市场需求曲线也一定是所有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假设某种产品市场上只有两个消费者A和B对该商品存在需求,可以用表2.2表示。
表2.2 个别需求量与市场需求量
他们的个别需求曲线分别为DA和DB,那么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就一定是D线,它等于DA曲线与DB曲线水平相加之和。同样,某一价格水平上的市场需求量Qd也一定是该价格水平上A、B两个消费者的需求量之和,如图2.3所示。
图2.3 从个别需求到市场需求
由于市场需求是所有消费者个别需求的水平加总,所以,同个别需求曲线一样,市场需求曲线也一定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为负。斜率为负的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明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上可以给所有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最大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
案例与分析
习惯影响需求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当时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商人估计,中国有4亿人,假如有1亿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仅用两顶,整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日夜加班也不够,何况还要做衣服呢!于是他们把大量洋布运到中国。结果与他们的梦想相反,中国人没有戴睡帽的习惯,衣服也用自产的丝绸或土布,洋布根本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