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照在荷花池上,好吃吗?
杭州美景无数,唯有西湖不可辜负。
记得大学时参加辩论社团,曾遇过一个很无厘头的辩题——“白居易和苏东坡谁更喜欢西湖?”众所周知,此二人所处时代一唐一宋,都曾为西湖吟诗作赋,又在西湖上为后世留下了一白一苏两堤。在此辩题下,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久久僵持。
没办法,谁让西湖太美了呢?
犹记得正方当时举证说,最早出现“西湖”这个名称的诗歌,当属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而那首童叟皆知的《钱塘湖春行》,描写的亦是西湖春色: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正方说完之后,反方表态了:苏轼为西湖写的诗、“代的言”,断不少于这位白兄。
据史料记载,中国第一次有官方文件使用“西湖”这个名称,便是在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中。苏东坡不仅为西湖吟诗作赋,甚至还经常趁着天气好,把自己的案几搬到西湖边上读书办公,对西湖可谓情深义重。
时至今日,行走在杭州城里,以苏东坡西湖诗入文的广告词和宣传语随处可见。比如下面这首诗,诸君一定不陌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为西湖“代言”了近千载。
那场辩论赛最后谁赢谁输,我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有一方在总结陈词的时候不住地慨叹:“从古至今,文人武士、鸿儒白丁,谁人不爱西湖!”
谁能不爱西湖啊!晴天雨天雪天、苏堤断桥花港,白日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入夜时分的月朗星稀……真真儿是五步一景,一日一画。尤其是到了夜里,月亮的倒影在湖面轻轻漾起,月光如水般倾泻在莲叶上,此等景致,怎不让人流连其间。以至于每每重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都暗自怀疑:文中明明写的是清华园里的景致,可总觉得先生彼时身在杭州。
朱自清大概未曾想到,今天的杭州,竟把“荷塘月色”变成了一道可以入口咀嚼的“风景”。
杭州G20峰会的餐桌上,这道清新雅致的“荷塘月色”被赋予了“意境菜”的特殊使命。用萝卜和南瓜雕刻,配上菌菇莲子,生动地还原了“月色皎洁”“荷塘新绿”“湖中渔翁”,再轻轻浇上浅金色的芡汁,整道菜一下子鲜活了起来。明明只使用极简单的食材,却犹如打造了一出在盘子里上演的独幕剧,给人以无限遐想……
“荷塘月色”这道菜的原型,其实是南方人常吃的荷塘小炒。这菜名听上去精巧雅致,食材与操作过程却十分简单。把莲藕、菱角和莲子这些同生长在荷塘中的食材炒到一起,有时候还会加上胡萝卜、木耳、荷兰豆等食材辅助。烹饪时,食材准备好后焯水,四五成油温过油,快炒即可。
胡萝卜甜脆,荷兰豆清香,木耳味鲜质软,莲藕脆嫩爽口,各有各的香。装盘之后,单单看这一盘子的鲜亮颜色,便能收获满目的清爽。甫入口,香脆鲜嫩交集融合,又不减食材原味。难以相信,几份最简单的食材,竟能组合出如此出人意料的美味!
在老杭州的馆子里,还经常会用莲叶来装饰摆盘。夏天,菜市场里的阿伯阿婶们卖莲藕,赶上天朗气清心情好时,甚至会送一张莲叶给路过的你。
荷塘小炒原属粤菜系。国宴大厨别出心裁地将西湖月色引入盘中,打造了一道全新的“荷塘月色”,将江南水乡的温婉清幽淋漓尽致地注入其中。这道菜的创制,绝非依靠简单的食材升级或摆盘创新,而是融入了杭帮菜的精髓理念——“讲究时令,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口味清淡”。这16个字中包含的“杭州味道”,看上去似乎不难理解,但若想真正把握其中深意,也着实需要经年累月地体悟。
说到杭帮菜,便要说回杭州了。杭州城曾先后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军事要塞、商贾重镇、东南佛国而声名远播。从古代的鱼米之乡到如今的互联网之城,杭州承载了数千年的风雨,也接纳了历朝历代的文人游客。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城市性格,餐饮文化的发展亦随之呈现多元化——杭州城内,既可遍尝“西湖歌舞几时休”式的宫廷菜、官府菜、满汉全席,又能觅得“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式的寺院素菜、船菜、茶食,品类繁多,任君挑选。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八方来客携天南地北各派菜系来杭扎根,将杭州菜在原基础上进行了菜式、调料、火候等全方面的融合创新。至此,杭州菜与兄弟菜系越来越融为一体,博采众家之长,成为无宗无派的集大成者。个中精髓一言以蔽之,便是前文中提到的16字“杭州味道”:
其一,讲究时令。
《鬼谷子·持枢·全篇》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其中,“生”“长”“收”“藏”不仅是一种农时概念,更是一种饮食概念。中国的饮食养生哲学思想认为,人作为万物中之一种,其生命体的表征与自然界的动植物生长是一样的,进而衍生出了一套“饮食养生哲学”——饮食要根据时令来选择。
虽然当下科技发达,反季食材并不难寻,但今时今日,杭帮菜原料依然严格讲究季节时令,所用海鲜、果蔬,无不以时令为上,以充分体现应季食材的柔嫩与爽脆。
杭州饮食民俗谚语中有“清明螺,抵只鹅”,指的便是清明时节的代表菜肴酱爆螺蛳;还有“立夏蝉儿鸣,鸡丝儿莼菜新”,以西湖莼菜为主料,清而不淡,味美意浓,是一道立夏时令佳肴;9月份立秋时节,味甘、汁多、果核小的桐庐白梨成为时令良品;10至11月的时候,秋风一起,螃蟹的美味便到达了巅峰……凡此种种,不胜枚举。G20峰会国宴上的“荷塘月色”,食材中要用到菱角和莲子,也都是夏令才有的食物。
其二,选料考究。
烹饪大师胡忠英曾说过:“厨师选料如同雕刻师傅选料,没有上好的料是雕刻不出精品来的。”杭帮菜正是注重“选料考究”,选择食材时重视考虑食材的原产地,毕竟“一方水土出一方特产,一方特产出一样味道”。比如,同样是笋,临安的笋就是与其他地区的笋口味不一样,而杭嘉湖平原出产的鸭适合做卤鸭。同样地,为展现西湖意境,“荷塘月色”中所采用的水菱和莲藕也力求就地取材,以期还原真实的杭州味道。
若想成为优秀的杭帮菜厨师,掌握食材的产地信息是一门必修课,因为一旦选料不准,菜品必然失了原味。
其三,制作精细。
《论语·乡党》中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孔子在祭祀饮食方面十分讲究,粮食越精致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私以为,杭帮菜制作工序的精髓亦可以用此句来概括。
如烹饪技法上,“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杭帮菜常用烹调方法有30余类,其中以炒、炸、烩、熘、蒸、烧六类最为擅长,因料施技,口味变化多端。而菜品形态上,杭帮菜讲究精巧细腻,刀法多变,配色淡雅。如传统名菜薄片火腿,片片厚度均等,整齐划一,每片红白相间,造型匠心独运,效仿江南水乡拱桥,深得国内外美食家赞赏。
其四,口味清淡。
与“吃香喝辣”的北方口味不同,杭帮菜口味清淡,以咸为主,略有甜头。而“清淡”并非“寡淡”,杭帮菜在保持食材本味的基础上,融“五味”于清淡平和之中,于细微处制造惊喜,更容易被广泛接受。如新杭州名菜中的笋干老鸭煲,其笋干的运用正是为了令老鸭的本味更加突出。
杭帮菜“抢味”的元素不多,这一特点使得它更容易调和南北菜系的精华之味,突出食材本身的鲜美,既不浓重,也不刺激。因此,人们总是选择杭帮菜来担任令宴席不出错的“万能菜”角色,杭帮菜也由此深受南北食客的喜爱。
荷塘月色
主料
冬瓜50克
南瓜20克
辅料
松茸10克
莴笋10克
花菇10克
水菱10克
小白菇10克
竹荪10克
藕10克
调料
盐、味精、生粉、鸡高汤、虫草花。
做法
将冬瓜和南瓜雕好造型后,分别入蒸箱蒸熟。
辅料根据造型处理好,分别入开水锅中焯熟备用。
虫草花和鸡高汤煮开后,加入盐和味精调味,捞出虫草花后,加水淀粉勾芡。
所有食材摆盘,浇上芡汁即可。
备注
传统荷塘月色原本芡汁应该用藏红花上色,但因为藏红花含有藏红花素,对子宫有兴奋作用,所以国宴上用虫草花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