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
1.1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
1.1.1 基础概念认知
1. 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称为系统的子系统,它们是系统内能实现某种功能的单元。例如,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子系统构成。
信息系统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基本运作环境,由人、信息技术设备、运行规程组成的,以信息处理为对象,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辅助组织进行各项决策的人机结合的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AIS是指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它是基于计算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以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所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广义的AIS既可指手工环境下的也可指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环境下的,它是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是从企业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的信息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和辅助决策、有效地组织和运用会计信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所形成的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按管理职能可将会计信息系统分为核算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决策子系统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会计核算系统主要进行会计工作中的事后核算,它记录、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及其后果,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管理子系统用于会计工作中的事中控制,主要对购、销、存等环节发生的业务进行追踪管理;决策子系统用于事中控制和事前决策,主要对会计核算产生的数据加以分析,进行相应的财务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
2.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和会计人员等基本要素。
(1)硬件资源。硬件资源是指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存储、输出和传输的各种电子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① 输入设备:键盘、光电扫描仪、条形码扫描仪等。
② 数据处理设备:计算机终端、服务器等。
③ 存储设备:磁盘机、光盘机等。
④ 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等。
⑤ 各种网络设备:网卡、集线器、中继器、网桥、网关、路由器等。
要使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运作,必须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配置硬件资源,并建立相应的硬件平台。
(2)软件资源。软件资源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核心和灵魂。软件资源又分为系统软件和会计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操作系统,即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如Windows NT。
② 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对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如甲骨文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会计软件是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会计软件的信息系统就不能称为会计信息系统,拥有会计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因素。目前会计软件非常多,国内会计软件有上百种,如用友公司、浪潮公司、金蝶公司、安易公司等都推出了不同版本的会计软件;国外会计软件在中国销售的也非常多,如甲骨文公司、SAP公司、JDE公司、D&B公司等。
(3)信息资源。数据文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是用来存储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和信息的磁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① 基础数据文件,如会计科目、人员档案、客户档案、组织结构档案等。
② 经过会计信息系统加工后生成的文件,如总账文件、应收账款文件等。
③ 临时文件,即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存放临时信息的文件。
会计规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是指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制度和控制程序,如硬件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可以保存在数据文件中,也可以保存在纸张文件中。
(4)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又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者,由其确定会计信息系统采用何种会计模式,并制定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程,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会计信息系统应该服务于会计人员,帮助会计人员更有效地处理有关信息,并向其提供满足需要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1.1.2 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 综合性
会计信息是全面反映企业供、产、销各个环节,并全面参与企业管理的综合信息。企业的活动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或服务活动;另一类是管理活动。在生产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各部门会有会计数据的发生,而在管理活动中又会有会计信息的利用。可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综合地反映、控制和监督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有利工具。
2. 复杂性
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整体,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如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处理子系统、薪资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各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送、使用,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外,会计信息系统跟其他管理子系统和企业外部的联系也十分复杂,会计信息系统从其他管理信息子系统中获取信息,全面地反映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并将处理结果提供给有关系统,使得系统外部接口较为复杂。
3. 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信息直接关系到国家、企业及个人的经济利益,因此应该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保证连续、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而且要合法、可靠,严格遵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法规和计算规程。
4. 信息的信息量大
会计要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要收集、处理、存储和提供大量的经济信息。
5. 内部控制严格
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不仅在处理时要层层复核,保证其正确,还要保证可在任何条件下以任何方式进行检查核对,留有审计线索,防止犯罪破坏,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1.2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会计数据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会计信息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由手工到机械、由机械到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从数据处理技术来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2.1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是指财会人员以纸、笔、算盘等工具,实现对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并编制会计报表,这一阶段历史漫长,直至今天,仍有很多单位停留在手工阶段。
1.2.2 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和应用,会计更加受到重视,出现了相应的改进,对会计数据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不得不用机械化核算代替手工操作。财会人员借助穿孔机、卡片分类机、机械式计算机、机械制表机等机械设备,实现会计信息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和编表工作。但是,在计算机出现后这种方式很快就消失了,国外只有少数大型组织在会计中用过机械装置。我国几乎没有经历这一阶段。
1.2.3 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单靠垄断已难以维持资本家的高额利润,不得不转向通过加强管理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所以会计成为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计算机的产生为会计数据的处理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后,会计数据的主要处理过程全部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如数据检验、分类、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并能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
1.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率先使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开创了电子计算机进入会计数据处理领域的先河。6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对会计工作本身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也逐步普及和深入发展,纵观西方发达国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单项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的大致时间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会计电算化的萌芽和发育阶段,是一个不断摸索、积累经验的初级阶段,是仅仅能简单模仿手工处理方式的低水平阶段。这一阶段的电算化工作主要是完成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计算、材料核算等。
由于当时计算机成本高、价格贵,且界面较原始,需要由计算机专业人员操作,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比较缓慢。该阶段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如下。
① 会计信息的采集、输入和处理是后台批处理。
② 各项业务中的会计信息处理大都独立进行,没有形成整体的会计信息系统。
③ 会计信息核算方式和基本流程模拟人工方式,是一种基于输出视角的处理模式,重点服务于满足外部会计或财务会计的需求。
(2)会计综合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是会计电算化迅速成长、初步成熟的阶段,是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发生本质性变化的阶段。这一阶段,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发了许多处理会计业务的应用软件,数据处理进入实时处理阶段。
该阶段,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是综合处理发生在企业各业务环境中的各种会计信息,并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管理和辅助决策信息,实现部门内的信息集成。其主要特点如下。
① 会计信息的采集、输入和处理虽然是后台批处理,但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传统的数据处理范围,开始形成整体性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共享以及部门内的信息集成。
② 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打破了手工方式的一些模式,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会计数据的综合加工、分析和深层次的应用,为财务部门和企业其他管理部门提供辅助管理信息。
③ 会计信息系统功能较为完备,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成本核算、预算和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诸多子系统。
④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财务部门专用的信息系统,是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它对管理决策的支持只能提供事后的统计、分析、评价,无法有效地进行事中控制。
⑤ 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这是面向事务处理阶段的信息系统的固有特征。如果企业缺乏一个长期和统一的信息系统发展规划,在建立不同业务信息系统时不考虑将来可能的集成,那么这些“信息孤岛”的消除就相当困难;反之,“信息孤岛”就能在信息系统向更高阶段跳跃时自然消除。
(3)面向企业整体管理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的价格不断下降,相关系统软件不断改进和提高,软件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电算化会计出现了普及之势。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单纯地提高某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业务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紧密协同,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管理思想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个阶段,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子系统,已经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因此其设计目标充分考虑了企业整体管理和决策的要求。该阶段的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① 全面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了企业业务流程、会计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的集成,从而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整合为一体;实现了企业内的信息和过程集成,消除了“信息孤岛”的现象,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共享性。
② 这个阶段的企业信息系统是事件驱动型的信息系统。所谓事件驱动,是指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嵌入在业务处理系统中,或者说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的业务执行系统融为一体,能够实时采集详细的业务和财务信息,执行处理和控制规则。会计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实时性,使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能执行事后的统计、分析、评价,而且能够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这种系统的核心是集成,即集成业务处理和信息处理、集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集成核算与管理。
③ 会计工作的重点由财务会计转向同时重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使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大大提高。
④ 在高度集成的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能实时地采集到各种经济事件的财务信息,不仅可以做到事后分析和决策,还可以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同时,利用已有业务和财务的综合信息和决策模型,可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的综合问题,有利于制定高层管理决策和企业发展策略。
(4)面向企业间价值链决策管理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从信息系统转向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在这一阶段,企业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还需要将经营环境的各方面,如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各地制造工厂等经营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并准确、及时地反映各方的动态信息,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提高企业对市场的灵活性和财务效率。于是,价值链管理理念和理论应运而生。价值链管理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过去的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价值链的企业群。企业所关心的将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而是它所置身其中的整个价值链的集成利益和发展能力。
价值链会计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实现快速和准确地反映整个价值链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包括如何产生、采集、记录、核算、反映、控制和分析价值链上的会计和财务信息;如何执行价值链上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物料中心等的会计管理和监控作用等。要达到上述目标,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是最重要的技术基础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因为只有在价值链企业群中实现整体信息化后,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分布式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会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支持下,才能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信息的实时、准确的采集、记录、核算、集成、共享、跟踪和反馈,并有效地实现各中心的会计管理和监控工作,进而提高整个价值链上会计管理工作的含金量。
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发展历程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1979~1983年)。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7年,从那时到1983年,我国计算机的应用发展一直比较缓慢。我国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工作始于1979年,其代表项目是1979年由财政部支持并直接参与的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的会计信息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计算机问题研讨会”,会上王景新教授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在当时,它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的简称。
当时,一些大、中型企业会计业务日益繁多,开始尝试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处理。这期间,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专业人员缺乏,尤其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稀少,再加上会计软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会计电算化只能在少数企业中完成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计算、固定资产管理等。同时,会计电算化问题没有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从而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9年)。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1983年,以国务院成立电子振兴小组为标志,会计电算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掀起了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热潮,微型计算机在全国各个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与人才培训不够,单位内部缺少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宏观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开发的软件通用性弱、实用性差,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3)普及与提高发展阶段(1989年以后)。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深入发展,财政部和各地区、各部门逐步开始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我国第一个关于会计电算化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这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对于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软件的开发质量,形成我国会计软件商品市场等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会计软件的开发向着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开发和经营会计软件的公司,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市场,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步入有组织、有规划的发展阶段。
1994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目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扭转了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此后,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财政部于1994年6月30日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制度和规章。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大发展的十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大、中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进一步得到普及。
②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从单项向系统化发展。
③ 在硬件方面,从单项应用开始向网络化发展。
④ 会计软件的研制,从单纯的数据处理开始向管理控制和预测、决策系统发展。
⑤ 商品化会计软件进一步得到发展,并逐步成为国内最成功和最大的软件产业。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会计软件开始向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也称网络财务)发展。网络财务不仅具有传统会计软件的所有功能,还能实现与业务一体化处理、远程处理在线实时监控、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功能,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软件。
另外,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还可以从应用层级、业务处理、操作系统、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层面综合体现出来,如表1-1所示。
表1-1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一览表
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20号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该规范分总则、会计软件和服务、企业会计信息化、监督、附则5章49条,自2014年1月6日起施行,1994年6月发布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与《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予以废止。
1.2.4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包括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应用在内的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会得到全面发展。对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的重视将逐渐超过财务系统;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快速扩张市场份额为目标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将成为热点;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将得到广泛应用,将由财务专项管理向全面企业管理转变,从而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
虽然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发展很不平衡,但是主要发展趋势是向着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1. 集成化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财会数据,而且还必须有供、产、销、劳资、物资、设备等多方面的经济业务信息。因此,不仅要有会计核算系统,还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还要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等。集成化是将一些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系统,通过系统集成技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化与集成化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互相衔接、数据共享。
2. 网络化
目前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已经广泛地应用了局域网,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并发操作、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随着互联网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会计信息处理将基于网络计算技术;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网络化体现在实现在线办公,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就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台,大部分工作均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上完成;实现移动办公,不管在哪里,不管在何时,只要将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上,就可以向公司发订单,查看上级的工作安排,了解市场行情;实现远程传输和查询,远程查账、远程报账、远程审计变得日益简单。
3. 智能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除了要加大数据的采集和运用,不断提高数据处理、分析、判断能力外,还要逐步实现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要利用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成果,采集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归类存入计算机。在预测与决策过程中,当决策目标确定以后,利用专家系统中的专家经验和智慧,进行辅助决策,以提高决策的可靠性。
1.3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文件、会计规范和会计人员等基本要素组成。然而,不是将这些要素任意堆砌就能构建起会计信息系统,而是必须将关键要素有机地集成。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就是指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文件等集成后的结构模式。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信息系统应用体系结构也经历了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从文件/服务器(File/Server,F/S)、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到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目前,C/S结构在企业中应用得较多,但是,B/S结构由于具有更多的优点,已经成为主流。
1.3.1 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
1. C/S结构的工作原理
随着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分布式结构——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这种结构的硬件环境与文件/服务器(F/S)结构基本相同,即通过选择一台或多台处理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并在数据库中存放共享数据,根据业务处理和管理的需要,设置若干工作站并把应用系统全部放在各个工作站上,构建一个局域网环境。但会计管理软件的分布结构及数据库对共享数据管理的结构是不同的。C/S结构不仅在服务器上存放了共享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而且将部分会计管理软件(对数据库中共享数据的增、删、改等操作)也放在了服务器上;在客户终端也存放了部分会计管理软件,主要是会计管理软件中对共享数据操作以外的其他操作部分(如输入/输出界面操作等)。当客户发出请求时,客户端会计管理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并将请求传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对其进行处理并将结果传送到工作站;客户端会计管理软件完成显示、打印或对结果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工作。
2. C/S结构的主要优点
(1)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共享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控制,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2)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在网络通信上只传递请求服务和结果数据的信息,大大减轻了通信线路的负荷,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3)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可以选择不同的平台。例如,在客户端可以选择Windows环境下的各种软件工具,如Visual Basic,Visual C++等;而在服务器端可以选择各种DBMS,如Foxpro,Access,Oracle等。
3. C/S结构的主要缺点
随着应用的深入,人们发现C/S结构也有不少致命的缺点。
(1)在实施两层C/S结构(只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时,如何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合理分工,以提高整体性能、降低网络传输的负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果会计管理软件中大量的处理程序留在客户端,在处理复杂应用时,客户端就显得臃肿,当访问数据量增大和业务复杂时,客户端往往就会变成瓶颈。若将太多的应用放在服务器上,则会影响响应速度,当大量用户访问时,将造成网络瓶颈。
(2)维护成本高。在两层C/S结构方式下,当客户机很多时,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相当复杂。维护人员需要维护、升级所有客户机上的会计管理软件,成本很高。
(3)应用局限性大。在两层C/S结构方式下,客户端配置复杂。客户软件随服务器软件的不同而不同,访问不同的服务器需要不同的客户软件。随着功能的扩展,客户端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的维护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广泛应用的局限性大,限制了大企业、大集团数据实时传递和共享的程度。
(4)灵活性、扩展性差。由于用户界面与业务处理是做在一起的,其中有一方发生改变,客户端会计软件就需要重做,而且该结构不支持Internet。
1.3.2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
为了改进结构,不断完善IT环境,在两层C/S结构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两层B/S结构,较好地克服了两层C/S结构的缺点。随后,研究人员在客户端采用了Internet浏览器,后台增加Internet服务器,推出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并使其成为IT环境中的主流。在迈进21世纪之际,德国SAP公司、美国甲骨文公司、中国用友软件公司等都推出了基于B/S结构的会计管理软件。
1. B/S结构的工作原理
B/S结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网络结构模式,它配合Internet/Intranet建设的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用户部署和维护大型软件系统,大大降低了用户目标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
可以看到,B/S结构从逻辑上讲分为4个层次:客户端、网络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
(1)客户端。客户端是指与服务器相对应,为客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主要负责人机交互,包括一些与数据和应用有关的图形和界面运算。
(2)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主要负责对客户端应用的集中管理。
(3)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主要负责会计管理软件中逻辑结构和数据关系等的事务处理。应用服务器又可以根据其处理的具体业务的不同分为多个。
(4)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组织、分布式管理、备份和同步等。
2. B/S结构的优点
B/S结构与C/S结构相比,主要优点如下。
(1)实施速度快且易部署。在实施两层C/S结构(只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时,如何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合理分工,以提高整体性能、降低网络传输的负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B/S结构下,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之间分工清楚、合理,解决了C/S结构的上述问题,同时服务器安装完成后,客户端没有实施的工作量,因此,B/S结构模式实施速度快且易部署。
(2)维护成本低。C/S结构的维护工作量等于(服务器+n×客户端)的维护量,即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客户端,客户端越多,维护量越大,维护量是随着客户端的增加而增加的。B/S结构的维护工作量主要在服务器端,而客户端的维护可以称得上零成本维护,在大规模应用B/S结构模式时,节约的维护成本相当可观。
(3)点对点的实时通信。B/S结构模式提供了点对点的通信方式,即支持分布在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客户端进行业务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请求,并通过点对点的通信方式把信息实时传递到服务器,实现了数据实时、动态、自动的传递。
(4)数据集中存储。C/S结构是共享数据存放在服务器中,而在B/S结构下,客户端能够通过网络、点对点通信将全部数据都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中。
对于大企业、企业集团来说,无论组织成员在何处,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及财会人员在客户端利用会计管理软件直接将业务信息送入同一数据库中,使得网络中的成员共享数据更加全面,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有力地支持了实时控制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各级管理者无论在何处,都可以从同一数据库中实时获取数据,自动生产出“信息产品”支持决策,控制组织成员的经济活动,做到“集中于咫尺之内,监控于天涯之外”。此外,B/S结构实施速度快、易部署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保证了企业所有成员的投入成本都低,因此B/S结构是支持协同商务集中管理的基础。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IT平台,此时就需要根据会计核算、控制和管理的需要确立其应用体系结构及会计软件和数据文件的配置策略。
目前,管理软件高端市场基本都采用了B/S结构,如用友的NC、浪潮的ERP-GS、金蝶的EAS等。
1.4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主要描述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即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以及每个子系统的基本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会计学科的发展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早期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非常少,主要是工资核算、总账、报表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功能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帮助财会人员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核算业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和会计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与此同时,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先进会计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也不断加入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
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从核算型发展成为管理型,它涵盖了供、产、销、人、财、物以及决策分析等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并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有机融合,共同为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和效益服务。
由于企业性质、行业特点以及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求不同,会计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其子系统的划分也不尽相同。
下面从总体角度出发,阐述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其功能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会计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结构
从图1-1中可知,会计信息系统由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管理与决策系统三大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又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1.4.1 财务系统
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应收子系统、应付子系统、成本子系统、报表子系统、资金管理子系统等。
(1)总账子系统。总账子系统是以凭证为原始数据,通过凭证的输入和处理,完成记账和结账、银行对账、账簿查询及打印输出,以及系统服务和数据管理等工作。近年来,随着用户对会计信息系统需求的不断提高和软件开发公司对总账子系统的不断完善,许多商品化总账子系统还增加了个人往来款核算和管理、部门核算和管理、项目核算和管理及现金管理等功能。
(2)工资子系统。工资子系统是以职工个人的原始工资数据为基础,实现计算职工工资,汇总和分配工资费用,计算个人所得税,查询、统计和打印各种工资表,自动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转账凭证传递给账务处理等功能。工资子系统实现了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部分管理。
(3)固定资产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主要是对设备进行管理,即存储和管理固定资产卡片,灵活地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打印、统计与汇总;进行固定资产的变动核算,输入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或项目内容变化的原始凭证后,自动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更新固定资产卡片;完成计提折旧和分配,产生折旧计提及分配明细表、固定资产综合指标统计表等,费用分配转账凭证可自动转入账务处理等子系统;灵活地查询、统计和打印各种账表。
(4)应收子系统。应收子系统完成对各种应收账款的登记、核销工作;动态地反映客户信息及应收账款信息;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提供详细的客户和产品的统计分析,帮助财会人员有效地管理应收款项。
(5)应付子系统。应付子系统完成对各种应付账款的登记、核销以及分析、预测工作;及时分析各种流动负债的数额及偿还流动负债所需的资金;提供详细的客户和产品的统计分析,帮助财会人员有效地管理应付款项。
(6)成本子系统。成本子系统是根据成本核算的要求,通过用户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定义、对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自动从其他系统传递的数据或用户手工录入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输出用户需要的成本核算结果。
(7)报表子系统。报表子系统主要根据会计核算数据(如账务处理子系统产生的总账及明细账等数据)完成各种会计报表的编制与汇总工作;生成各种内部报表、外部报表及汇总报表;根据报表数据生成各种分析表和分析图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报表子系统能够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行业型、集团型用户实现远程报表的汇总、数据传输、检索查询和分析处理等功能,既可用于主管单位又可用于基层单位,支持多级单位逐级上报、汇总的应用。
(8)资金管理子系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金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采购管理者的重视,为了满足资金管理的需求,目前有些商品化软件提供了资金管理子系统。资金管理子系统实现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事业单位等对资金管理的需求;以银行提供的单据、企业内部单据、凭证等为依据,记录资金业务及其他涉及资金管理方面的业务;处理对内、对外的收款、付款、转账等业务;提供逐笔计息管理功能,实现每笔资金的管理。
1.4.2 购销存系统
对工业企业而言,购销存系统包括采购子系统、存货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库存子系统;对商业企业而言,还应包括符合商业特点的商业进销存系统。
(1)采购子系统。采购子系统是根据企业采购业务管理和采购成本核算的实际需要,制定采购计划,对采购订单、采购到货以及入库状况进行全程管理,为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辅助管理决策。
很多商品化会计软件将采购子系统和应付子系统合并为一个子系统——采购与应付子系统,以更好地实现采购与应付业务的无缝连接。
(2)存货子系统。存货子系统主要针对企业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核算,掌握存货的耗用情况,及时、准确地把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项目和成本对象上,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动态地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提供存货资金周转和占用的分析,为降低库存、减少资金积压、加速资金周转提供决策依据。
(3)销售子系统。销售子系统是以销售业务为主线,兼顾辅助业务管理,实现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销售子系统一般和存货中的产成品核算相联系,实现对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销售利润的核算,生成产成品收发结存汇总表等表格,生成产品销售明细账等账簿;自动编制机制凭证供总账子系统使用。
(4)库存子系统。库存子系统主要对企业存货进行管理,接收在采购和销售子系统中填制的各种出入库单;向存货核算子系统传递经审核后的入库单和盘点数据;接收存货核算子系统传递过来的入库存货成本。
1.4.3 管理决策系统
随着会计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及其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不断应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会计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不仅能够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还应该满足会计管理的需要,即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应将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方法有机融合,增加管理决策与报告子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决策子系统可以归纳为三个层级的功能:经营监控层、报告与分析层、业绩评价层。
(1)经营监控层。为了更好地发挥财会人员的控制职能,要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如全面预算管理和责任中心管理等。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了预算管理和责任中心管理子系统。
(2)报告与分析层。各级管理者为了动态了解业务进展情况、分析业务发展趋势,每天都需要查看各类管理信息。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了管理报告子系统。
(3)业绩评价层。业绩评价的目标是实施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核心是将企业实际的结果与其计划目标相比较。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增加了杜邦分析、经济增加值分析、平衡记分卡等功能模块,为企业提供综合、全面的业绩评价信息。
此外,会计决策支持子系统也将纳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决策支持子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决策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决策模型,向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业务等信息,帮助决策者对未来的经营方向和目标进行量化分析和论证,从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科学的决策。
1.5 会计软件市场及产品
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财务会计工作的计算机软件。财会人员借助会计软件可完成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
1.5.1 会计软件的分类
会计软件按其适用范围不同,可划分为通用会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按提供信息的层次不同,可分为核算型会计软件和管理型会计软件。
1. 通用会计软件与专用会计软件
通用会计软件是指在某一特定范围内普遍适用的会计软件,通常又分为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全通用会计软件和适用于某一行业的行业通用会计软件。通用会计软件的特点是含有较少的会计核算规则和管理方法,需由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较为灵活。但是,由于通用会计软件没有考虑不同用户的会计核算个性,企业初始化的工作量较大,且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得到软件开发商的帮助才能顺利实施。
专用会计软件是指仅适用于处理个别单位会计业务的会计软件。专用会计软件通常是由企业根据自身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的特点,自行开发或委托他人开发研制的,将会计核算规则和管理方法固化在程序中。其优点是适合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需要,针对性强。但是,灵活性较差,如会计政策变更就需要通过修改程序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求。
2. 核算型会计软件与管理型会计软件
核算型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应用软件。它面向事后核算,通过采用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提供会计信息资料,从而完成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核算型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对账务、工资、固定资产、成本、应收款、应付款、存货、往来账款等内容的核算以及会计报表处理等。
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对核算型会计软件功能的延伸。它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资料,采用各种管理模型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在核算型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核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管理型会计软件具有分析、预算和控制等扩展功能。其中,分析功能主要包括对各种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的财务结构、财务指标进行定比和环比等多项比较分析;预算功能提供从一般经营活动到投资、筹资、资本支出、收入、成本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预算;控制功能包括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预计流动比率、预计投资收益率、保本点等的计算控制,通过预算报表和实际执行的反馈结果进行控制。管理型会计软件是会计软件的必然发展方向。
1.5.2 目前国内、国外的会计软件及厂商简介
从195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使用计算机进行员工工资计算开始,会计信息化已经诞生了半个多世纪,其中比较著名的厂商有德国的SAP、美国的Oracle,以及国内的用友、金蝶、浪潮、神州数码、和佳、金算盘、速达等。
1. 国外会计信息化软件公司及其产品
(1)SAP。SAP(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世界三大独立软件提供商、欧洲最成功的软件公司。SAP R/3系统是目前在中国应用比较普遍的一套产品,其系统构成如表1-2所示。
表1-2 SAP R/3的系统构成
R/3系统的4大类模块为后勤(Logistics)、财务(Accounting)、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和其他。
(2)Oracle。Oracle是世界第二大独立软件供应商,公司主要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产品为Oracle E-Business Suite。
其他的国外会计信息化厂商有从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ERP厂商PeopleSoft、IBM机器上的ERP软件厂商J.D. Ediwards、从Boeing腾飞的ERP厂商BAAN等。
2. 国内会计信息化软件公司及其产品
(1)用友集团。用友软件是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供应商,是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ERP软件、财务软件及独立软件供应商。在中国ERP软件市场,用友软件市场的份额最大、产品线最丰富、成功应用最多、行业覆盖面最广、服务网络最大、交付能力最强。用友软件已形成NC、ERP-U8、“通”三条产品和业务线,分别面向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软件和服务;还拥有丰富的企业应用软件产品线,覆盖了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HR(人力资源管理)、OA(办公自动化)等业务领域,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企业应用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① 面向大型集团企业:用友NC。
多年来,用友NC对标国际,持续创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应用最成熟、最完整、最适用的企业集团管理软件。用友NC拥有4000家企业集团客户,拥有3000多人的高端人才队伍和300多家高端产业链伙伴,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用友NC是以“全球化集团管控、行业化解决方案、全程化电子商务、平台化应用集成”的管理业务理念而设计,采用J2EE架构和先进、开放的集团级开发平台UAP(Unified Application Platform),形成了集团管控8大领域15大行业68个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是中国大企业集团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首选。
作为引领应用全球最新技术、第一款全面支持云计算、通过全球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解决方案顶级认证、全球首家实现大型系统动态监控平台的本土管理软件,用友NC以自主研发为主,集成了全球智慧。用友最新产品NC5.6,更是凸显出中国高端管理软件在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它以“高性能、高智能”亮剑于企业集团管理软件市场,融合了4000多家集团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信息化成功应用模式,以及众多行业领先企业的最佳业务实践,深入应用SOA架构,支持企业进行“应用云”和“高性能云”平台部署,率先引领企业集团的管理信息化进入高性能时代。
包含模块:统一应用平台UAP、应用集成平台、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供应链管理、分销管理、资产管理、企业治理、流程制造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应用。
② 面向中型企业:用友ERP-U8。
用友ERP-U8是一套企业级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的竞争环境下,不同的制造、商务模式下,以及不同的运营模式下的企业经营,实现从企业日常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到办公事务处理等全方位的产品解决方案。用友ERP-U8是以集成的信息管理为基础,以规范企业运营、改善经营成果为目标,帮助企业“优化资源,提升管理”,实现面向市场的赢利性增长。
用友ERP-U8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平台,用以满足各级管理者对信息化的不同要求:为高层经营管理者提供大量收益与风险的决策信息,辅助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各个运作层面的运作状况,帮助其做到各种事件的监控、发现、分析、解决、反馈等处理流程,做到投入产出最优配比;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便利的作业环境和易用的操作方式,实现工作岗位、工作职能的有效履行。
包含模块:企业门户、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分销管理、零售管理、决策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集团应用、企业应用集成。
③ 面向小型企业:用友T系列。
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中、小企业暴露出基础管理薄弱、业务流程无序、抗风险能力弱的管理瓶颈。一旦外部政策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随时有可能陷入经营困境。只有强化基础管理,建立业务流程管控体系,实现管理升级,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
用友公司为了帮助成长型企业应对当前的经济寒冬,推出了“健康成长计划”,通过管理体检帮助企业突破管理困局,并以长期关注企业成长与服务为信念,专为中、小型企业量身研制了T6企业管理软件,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管理问题,以其灵活、易用、高性价比的可交付性,为企业带来快速、实际、高效的应用价值。
(2)浪潮集团。浪潮ERP是中国较早基于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开发的企业级管理软件,也是率先支持国内和国际两种会计准则的管理软件。浪潮是国内最早涉足集团管理信息化应用领域的软件厂商之一,目前已经开发出功能完备、稳定的集团管理信息系统产品。在国内集团管理软件应用市场领域,浪潮ERP连续7年被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简称CCID)列第一位,成功应用于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空工业、中国兵器装备、大连船舶、中国中铁、中国交通建设等大型企业集团,成功帮助国内20%的上市公司、38%的国资委所属企业实施了信息化。
浪潮ERP由三大系列组成,分别是易系列,ERP-PS和ERP-GS,分别面向小、中、大型企业提供软件和服务,基本信息如表1-3所示。
表1-3 浪潮管理软件系列
(3)金蝶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软件产业的领导厂商之一,是亚太地区的管理软件龙头企业及全球领先的中间件软件、在线管理及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商。金蝶以帮助顾客成功、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为使命,为世界范围内超过8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成功提供了管理咨询和信息化服务。金蝶公司产品简介如下。
① 面向大型集团企业:金蝶EAS(Enterprise Application Suite,企业应用套件)。金蝶EAS是集团企业的一体化全面管控解决方案,适应于资本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及运营管控型的集团企业。金蝶EAS为资本管控型的多元化企业集团提供财务、预算、资金和高级人才的管控体系,为战略管控型的集团企业提供集团财务、企业绩效管理、战略人力资源、内控与风险的全面战略管控,为营运管控的集团企业提供战略采购、集中库存、集中销售与分销、协同计划及其复杂的内部交易和协同供应链的集成管理。
② 面向中型企业:金蝶K/3。金蝶K/3(Kingdee/anyone,anytime,anywhere)是中型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精细管理解决方案,适用于制造业、金融业、批发与零售等不同行业的中、小型企业。金蝶K/3涵盖原料采购、生产运作、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环节,涉及计划、成本、财务、人力资源、协同办公等管理领域,可以实现业务运作、管理控制和决策分析三个层面的完整ERP应用。
③ 面向小型企业:金蝶KIS。金蝶KIS(Keep It Simple)是小型企业以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入门的方式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金蝶KIS以“让管理更简单”为核心设计理念,适用于小型企业。金蝶KIS旨在提高管理能力,完善、规范业务流程,全面覆盖小型企业管理的5大关键环节:老板查询、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和仓库管理。
④ 金蝶GAS。金蝶GAS(Government Application Suite,政府应用套件)是在政府公共财政管理框架体系和政府财政全局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面向政府及部门财务管理和财政业务的综合解决方案。金蝶GAS适用于政府及非盈利性组织。
金蝶GAS应对政府层次横向财务集中监管和部门层次垂直财务集中监管,实现核算、管理和监督一体化,同时在核算的基础上强化业务全面、信息完整、数据集中和管控集中,全面协同部门预算、国库支付、政府总账、工资、审计和资产清查。
⑤ 金蝶BOS。金蝶BOS(Business Operation System,企业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集成与应用平台,是金蝶ERP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以及客户制定应用的技术平台。金蝶BOS适用于不同应用阶段、需定制化开发的不同行业企业。金蝶BOS能够为企业灵活而迅速地设计、构建、实施和执行一套随需应变的ERP系统,并能够与现有的IT基础设施无缝地协同运作。
金蝶ERP具备各种先进的技术特性和各种解决系统重构、系统集成的工具与平台。这些特性和工具能够帮助金蝶ERP快速实施、快速配置、快速应用、快速见效,有效地缩减了金蝶ERP的应用实施周期和成本。
1.5.3 会计软件的选择策略
随着业务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感觉到需要一个强大的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加快信息交流与分析、降低成本、强化资金管理与财务管理等至关重要的目标。会计软件(财务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为了建立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有两种策略选择会计软件:一是自行开发会计软件;二是外购会计软件。
1. 自行组织开发会计软件策略
自行组织开发会计软件策略是指企业自身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队伍,并完成从需求分析到程序设计等工作,最终交付会计软件。
(1)自行组织开发会计软件的优点分析。
① 多方组成的软件开发人员参与业务需求调研、业务流程优化与重组,有利于业务流程优化与重组在具体软件中的实现。
② 从企业最需要信息化的环节出发,可以只进行必要功能模块的开发,使新系统更有针对性。
③ 充分考虑企业自身业务需求,而不必考虑作为通用软件而增加很复杂的设置与配置功能,从而使软件更加切合企业发展需要,简单易操作。
④ 企业内部IT人员参与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全过程,所以一旦系统出现问题或需改进,企业内部人员能够进行快速的自我支持与维护。
⑤ 企业IT部门锻炼了一支队伍,人员素质在计算机应用、管理水平、团队协作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2)自行开发会计软件的风险分析。
① 资金投入不足的风险。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层的全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自行开发软件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企业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益和回报。所以,领导层可能会在中途对自行参与开发的方案产生怀疑,在资金、人力的持续投入方面力度不足,导致软件开发风险增加。
② 项目负责人的协调能力制约软件的开发。会计软件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各种人员如会计人员、软件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但是,由于企业各部门工作非常多,特别是会计人员工作非常繁重,因此,当项目负责人的协调能力不强时,会计软件开发过程受挫,最终会导致项目流产。
③ 软件开发人员的流失风险。软件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项目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软件开发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增强。由于软件设计与开发人员的稀缺,导致企业的软件设计与开发骨干人员被商品化软件公司挖走,带来软件开发人员流失的风险,导致软件开发受阻。
④ 软件升级方面存在较大风险。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平台的升级,软件升级换代是企业今后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自行开发的软件升级工作需要由企业自身IT人员来完成。但是,由于软件开发不是企业的主营业务,软件开发人员IT知识的更新受到制约;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管理的变革和创新,开发人员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则会导致软件升级方面的风险。
综上所述,自行组织开发会计软件需要企业自身有很强的IT队伍,而且要保持人员长期的相对稳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软件开发、运行和升级维护的正常进行。这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都是难以做到的。如果进一步考虑自行开发项目的投入成本,实际上远远高于购买商品化软件的费用。因此,目前大部分企业集团都不采用自行组织开发会计软件的策略。
2. 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策略
大多数专业化软件公司开发的会计软件产品既通用,又比较稳定、实用。因此,购买成型的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已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用户在面对众多的商品化会计软件时,怎样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会计软件呢?
一般说来,用户在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了解软件功能能否满足本企业业务处理的要求。明确企业业务处理要求并了解软件功能能否满足这些要求,是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要了解软件是否具备期望的功能,还要了解软件功能的实现是否准确。
在选择软件时,要关注软件如何支持行业特征。在对本企业的行业特征进行需求分析后,认真分析所选择的软件是否能够满足本企业行业特征的需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软件,大的方面的功能都具备,只是在功能细节方面各有不同。企业的行业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功能细节方面,这就要求企业在选购软件时,应了解软件功能细节上能否满足自己的特殊要求或侧重点,并判断软件在功能实现的准确性方面是否到位。
在选择软件时要了解软件功能的完整性。企业可能分阶段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先实施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再实施采购与付款、存货、销售与收款,最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购买某一软件时,应考虑该软件是否具有这些功能,能否满足分阶段实施计划。
(2)考察软件系统设置的灵活性、开放性与可扩展性。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实际上是在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用现代技术加强、改造、完善或建立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在应用软件系统运行后还必须考虑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引起的商业活动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提出的要求,包括机构和业务流程的重整,以及随着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方式的多样化,产生了许多新的市场机会。企业抓住这些机会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进一步调整、增强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这就要求软件系统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调整软件操作规程和适应新的业务处理流程的变化。同时,软件在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及二次开发方面的功能,对于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考察会计软件运行的稳定性与易用性。软件运行稳定性是软件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体现,如果软件在运行时经常死机或非法中断,势必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数据的安全性。一般而言,软件开发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形成产品,而在软件推向市场时,还需要半年时间的磨合,经过众多用户的实际运行考验才能趋向稳定,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才能趋向成熟。用户可以从软件开发与投放市场的时间长短初步判断软件的稳定性,再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或试运行进一步确定其稳定性程度。
软件的易学易用性对人员培训工作量以及软件系统的应用效果也是有影响的。这也是企业在选购软件时应该考虑的。
(4)了解会计软件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及其运行效率。企业应尽可能选购与网络硬件平台无关的应用软件,即除非是专业应用,尽量不选用专用系统。专用系统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期可能是有特色的,但一旦采用,势必会牺牲系统的通用性,使应用软件系统的二次开发和运行局限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内,很难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等。例如,某企业购买的会计软件只能在苹果机或OS400计算机上运行,而本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些类型的计算机,即便为了会计软件的运行而购置这类计算机,也会由于企业的其他应用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不能在这些计算机上运行而造成数据交换上的困难。另外,在长期的系统运行与二次开发过程中,应用软件系统的更新换代以及厂家的前途等问题都有可能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此外,会计软件的运行对计算机硬件的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软件对计算机硬件性能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用户的计算机性能不高,也不准备更新设备,购买的软件就有可能不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运行。因此,企业在购买软件时一定要考虑本企业计算机硬件的性能以及可以在该硬件上运行的会计软件。
另外,软件在投入正常运行后,软件的运行效率或运行速度可能会因数据量过大而不断下降。为此,在选择软件时要了解其他企业在使用该软件时,数据量的大小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5)从开发商的发展前景和售后服务体系上选择。软件开发商的技术实力和发展前景也是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软件开发商的技术实力有限或者根本没有稳定的技术开发队伍,则今后软件功能的改进和版本升级都会存在问题或没有保障。如果企业选择由这样的开发商开发出的软件,则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为此,企业在选择小公司开发的会计软件时要特别谨慎,虽然小公司开发出的软件由于用户数量少而在技术支持和服务上更让用户满意,但小公司一旦倒闭,用户购买的软件就将得不到长期后续技术支持。
此外,某一软件的售后服务体系是否健全、服务水平的高低以及服务态度的好坏,对于选用的软件能否顺利投入实际使用、今后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否得到及时解决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得不到保证,软件在投入实际运行后迟早都会被终止使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选用的软件在企业所在城市或地区已设立了售后服务机构,对于该软件的长期运行是一个重要保障,也就是说,如果购买的软件虽为名牌软件,但在本地区没有售后服务机构,则软件运行出现问题时将很难及时得到解决。
1.5.4 硬件平台的选择
硬件平台是会计软件运行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日趋合理,因此,硬件的选择不限于讨论单机如何选型、如何配置,而是更侧重于计算机网络的规划和建设。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硬件平台建设时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1)先进性原则。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网络建设应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设计思想和网络技术;做网络方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今年建成的网络明年就要做大的调整,这样的网络方案就是失败的;反之,如果对这种前瞻性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也是不现实的。
(2)实用性原则。采用成熟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网络设备,应能适应企业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特别是网络带宽应足够大、传输延迟应尽量小。
(3)可维护性原则。作为一个系统,整个网络是由多种设备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因此必须着重考虑所选产品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4)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各种有效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加密、认证、数据备份和镜像等,确保网络的安全性,保证内部网不受攻击;二是对网络的关键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等,要采取备份措施,保证网络能不间断地工作。
(5)经济性原则。通过高度可伸缩的、灵活的互联解决方案,使网络能够平滑过渡到未来的优化网络,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现有的投资。建网要面向应用、面向需求,照顾到前、后步骤的衔接。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要使现在的投入成为明天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追求最小投资额。
(6)开放性原则。网络设备的选择应基于开放的标准和协议,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7)标准化原则。网络设备和服务应能提供单一来源的、标准的、开放的技术,以满足高性能、可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