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目标、职能与任务

一、成本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同时会计目标也应该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即会计目标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观点。成本会计目标同样是成本会计的关键,也是成本会计的核心问题。

成本会计的目标一定服从于会计目标。

首先,成本会计必须满足决策有用观,必须满足信息使用相关方的需要。成本会计提供的成本信息具有影响决策的作用,但是成本指标又属于企业进行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属于企业的重要商业秘密,不能和财务会计信息一样对所有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仅限于企业内部管理层,因此成本会计目标主要是提供产品的费用成本信息,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如果企业的成本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管理的决策无关,那么成本会计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根据决策有用目标,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生产产品以及产品成本费用开支的所有情况,包括生产过程中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及其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有助于管理层以及有关各方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产品质量、费用开支水平、成本构成等;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和有关各方根据相关成本会计信息做出理性的成本决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其次,成本会计目标要符合受托责任观,能够反映有关各方在产品生产成本费用开支以及成本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履行情况,评价产品生产者和企业管理层在产品生产和成本控制中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现代企业制度强调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因此,成本会计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也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二、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结合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以下几种。

1.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指根据现有成本的有关数据和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估算。成本预测是确定目标成本和选择达到目标成本途径的重要手段,是进行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通过成本预测,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了解成本发展的前景,寻求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2. 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有关资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选择最优方案,确定应达到目标成本及其执行的过程,例如,零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应否接受订货的决策,半成品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最佳生产批量的决策等。做出最优化的成本决策是制订成本计划的前提,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3. 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指在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为保证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的实现,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形式规定计划期产品的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作为计划执行的考核依据下达到各执行单位的书面文件。工业企业的成本计划通常包括:按照生产要素确定的生产耗费、编制的生产费用的预算;按产品成本项目编制的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提出降低产品成本和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和方案。

4.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与预定的成本目标之间的差异,采取纠正措施,保证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争取使实际成本低于预定的成本水平,使企业成本不断降低。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来看,成本控制包括产品投产前的事前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通过成本控制可以揭示问题,找出差距,防止浪费,消除损失,为实现目标成本指明方向。

5.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工作的核心,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产品生产中各种劳动耗费和费用支出进行反馈和控制的过程。通过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资料,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为编制下期成本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资料,还可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6.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是指利用成本核算资料和其他资料,与目标成本、上年实际成本、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成本进行比较,用以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部产品成本分析、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单位产品成本分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等。通过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求降低成本途径,并为新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7. 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指定期对成本计划及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总结和评价。成本考核要以各责任者为对象,以其可控成本为界限,并按责任的归属来核算和考核其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评价其工作业绩和决定对其奖惩。

上述成本会计的各职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为保证实现决策目标而对成本计划执行进行的监督;成本核算是对决策目标和成本计划的检验;成本分析在于找出影响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和原因,并对成本决策正确性做出判断;成本考核是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必须以过去的成本核算资料为重要依据,成本控制离不开成本核算提供的信息反馈,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更需要通过成本核算提供成本计划指标、实际完成情况的数据资料。离开了成本核算,就谈不上成本会计,更谈不上其他职能的发挥。

三、成本会计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跨国公司大量出现,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出现新的情况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管理也要加速现代化,要把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成就综合应用到企业管理上来。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成本会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本转变为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包括成本预测与决策。为了主动控制成本,现代成本会计把成本的预测和决策放在重要地位。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建立起数量化的管理技术,对未来成本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和测算;运用决策理论和方法,依据各种成本数据,以及预测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做出合理的决策,为企业生产与管理指明方向。

其次,现代成本会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成本计算方法,以满足不同的管理需求。例如,为了让会计能扩展到技术领域,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有效降低成本,实行了目标成本计算;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各级单位的业绩考核,1952年美国会计学家希琴斯(J.A.Higgins)倡导了责任会计,将成本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各级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进行责任成本核算;为了满足企业内部预测和短期决策的需求,实行了变动成本计算法;20世纪60年代,随着对产品质量管理的日益重视,人们提出了质量成本概念,成本会计的领域也进一步发展,推行了质量成本计算;在20世纪80年代,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前提下,某些产品由大量生产转化为弹性生产,引起间接费用比重大幅度提高,传统方法分配间接费用难以满足成本计算的需求,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已成为会计界新的焦点。

最后,现代成本会计的计算方式已从原来的手工操作逐渐转向电子计算机。成本会计电算化,不仅使计算更快、更准确,还能进行手工所不能做的计算,从而为成本会计适应现代管理对成本信息日益膨胀的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了成本的作用。

由此可见,“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它根据成本核算和其他资料,采用现代数学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建立起数量化的管理技术,用来帮助人们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促使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最优化运转,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和竞争能力。”

成本会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成本会计,主要包括成本资料的收集、记录、归类、汇总、分配和最终确定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侧重于产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即包括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两项职能。广义成本会计,除了产品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外,还进一步把成本的规划和控制方面的内容也包括进去,即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七项职能。

由此可见,成本会计虽然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可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不能把成本会计看作是游离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外独立存在的,其有关内容实际上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狭义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因为财务会计的许多问题都和成本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财务会计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存货计价和损益确定。产品成本计算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本期已销售产品成本和期末未销售产品成本的划分是否正确,也就意味着存货计价和利润确定是否正确,最终表现为据此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否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影响财务会计的职能作用,所以狭义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狭义成本会计的成本资料是管理会计预测决策分析中所用各种独特的“成本”资料的基础,即管理会计的成本资料是产品成本资料的进一步加工、改制和延伸。离开狭义成本会计所提供的资料,管理会计中所用的各种形式的“成本”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广义成本会计中关于成本规划和控制的部分与管理会计是相互交叉的,也是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四、成本会计的任务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成本会计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产品成本是反映产品在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动消耗的一个综合指标。企业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厂房和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材料、动力等消耗的多少,以及生产中其他支出的节约和浪费,都会从产品成本中表现出来。因此,在完成产品品种、数量和质量的条件下,产品成本越低,就表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越高。

成本的高低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但反过来它又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如果企业确定了降低成本的目标,企业内部与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部门就都将受到它的约束。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这种约束会使设计部门努力寻求产品设计的成本最低方案,求得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统一;使生产部门尽可能地优化生产的组织和方法,求得效率与费用的最佳统一;使质量部门根据成本、价格与质量的相互关系来确定最合适的质量标准,求得质量与效益的最佳统一;使供应部门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储备资金,求得资金与生产的最佳统一,等等。这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就会大大地提高,产品成本就会不断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越来越好。

具体地说,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1. 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应在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制度的前提下,按市场经济规律,正确组织自己的经营活动。面向市场,必须科学地预测未来,对自己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周密的计划管理。企业目标(计划)利润能否实现,在产品销量、售价和税金不变的情况下,关键在于将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也就是要确定目标成本,实施成本的事前控制,就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财务计划和产品成本的历史资料,结合市场调查,运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未来成本的水平,拟定各种成本预测方案供企业领导比较分析,做出成本决策,然后根据确定的目标成本及成本预测的资料,编制年度、季度和各个月份的成本计划与费用预测,并以此作为开展经济核算和控制开支的基础。

2. 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

优化成本决策,要收集、整理各种成本信息,在现实和可能的基础上,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生产每件合格产品所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最少的方案,使成本最优化。根据成本最优化所确定的产品成本,称为目标成本。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保证。

为了优化成本决策,要增强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成本意识,使大家在处理每一项业务活动时,都能自觉和重视降低产品成本的要求;要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诸如节约开支、推行新技术和新工艺,增加产量、降低采购成本等;要讲究成本效益,把所费与所得进行对比,既注意微观的成本效益,又注意宏观的成本效益。

3. 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正确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工作。所提供的成本资料,必须数字正确,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如果实际成本资料不正确,不能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水平,那么不但难以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不能据以进行成本决策,而且还会影响利润的正确计算和材料物资、在产品、产成品的正确估价,从而歪曲财务状况,影响税利任务的完成。因此,成本资料的正确性,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企业所计算的产品实际成本,是企业领导、上级部门以及有关单位考核成本管理工作的依据。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要及时,要按规定的时限编制上报的成本报表,使企业领导和群众以及有关部门可及时了解成本的变化情况和动态,并作为制定销售价格、做出有关的成本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定期编制上报的成本报表中,不得以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估计成本代替实际成本,以保持产品实际成本的真实性。

在成本会计工作中,编制必要的内部成本报表,为企业内部提供有关成本管理的日常信息。例如,企业可按月编制生产费用发生情况的内部报表,并把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用以对费用的发生进行及时控制。在这种内部报表中,不仅可反映本月的生产费用实际发生数,而且可以根据成本预测资料,结合下一个月生产情况的变化和发展,加以分析,提供下一个月的生产费用预算数,并据以预测各种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样就可使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及时了解生产费用节约或超支情况以及成本的趋势,以便采取措施,加强对生产费用的控制,从而促使产品成本降低。

4. 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消除浪费

加强成本控制,首先是进行目标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主要依靠执行者自主管理,进行自我控制,以促其提高技术,厉行节约,注重效益。企业领导主要是督促协助生产部门及个人达成目标,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其次,加强成本控制要按照国家规定,控制各项费用支出。企业在费用开支方面应遵守国家制定的法令、制度和条例。例如,有关非生产消费商品和专项控制商品的购置,工资的计算和列支,职工福利费的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办法,都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标准。严格遵守这些法令制度和条例的规定,不但能保证成本的正确计算,而且也可厉行节约,防止浪费。

最后,加强成本控制要按国家规定,划清各项支出的界限,应该指出,企业所发生的支出,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用途。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有计划地使用资金,必须严格划清各种支出的界限。例如,要划清产品成本和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资本支出如构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营业外支出,如非常损失、罚款支出等,不是产品生产上的耗费,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因此既不应把资本支出和营业外支出计入产品成本,也不能把产品成本的开支列作资本支出和营业外支出。如果乱挤成本和乱摊成本,都会歪曲产品成本的真实内容,削弱成本指标在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质量方面的作用。

5.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及时掌握企业的成本水平和经营成果,应对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及时进行分析。通过成本分析,肯定成绩,寻找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挖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各部门、单位和全体职工相互配合协调的活动。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成本分析须将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都揭示出来,确定各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做出恰当的评价,以便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成本分析是事后控制,但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是周而复始的,上一个成本计算期的结束,是下一个成本计算期的开始。所以成本分析既是对前期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事后总结和评价,又是下期成本预测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