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少年简读版·第10卷: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是指康熙年间由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三位藩王掀起的叛乱。这三位藩王以前都是明朝的将领,在明末清初之交投降了清朝,最终得封藩王,镇守边疆。他们在各自的辖境内横行无忌,好似独立王国的皇帝一般。康熙皇帝感觉到三位藩王势力太大,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想要撤销藩镇。

欲求不满的吴三桂等人认为自己对清朝有大功,理应世代做藩王。而此次康熙撤藩,引起了吴三桂等人的不满,因此他们趁机发动叛乱,想推翻清朝,自己做这大好江山的主子。然而三藩之乱倒行逆施,不得民心,最终败于康熙大帝之手。

吴三桂,出生于辽西望族,他的舅舅是明朝名将祖大寿,父亲是总兵吴襄。吴三桂从小生长在将门,受到熏陶和培养,长大后也显得颇有一番才能。他不到二十岁就考中了武举,然后跟着自己的父亲和舅舅一起在军中任职。这时候正值皇太极率兵不断进攻明朝,所以吴三桂所在的部队经常与清军交战。

年轻的吴三桂在军中英勇善战,面对清军铁骑,丝毫不惧,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可是明军总体的战斗力不强,指挥官也不厉害,并且处处受到其他机构的掣肘,所以明军在对阵清军的时候败多胜少。

当时的明朝将领敢奋勇杀敌的少,临阵脱逃的多,像吴三桂这样能文能武又敢冲锋陷阵的就少之又少了。于是,吴三桂的地位在军中开始显赫起来。经过洪承畴等人的举荐,吴三桂不到三十岁就担任了总兵。吴三桂担任总兵才五年时间,明朝就灭亡了。他在当时复杂的情况下几经斟酌,最终选择了投降清朝,做了清朝的马前卒。后来他又追剿李自成的部队,又消灭了南明最后一个政权,因此被清廷册封为平西王,让他镇守云南,后来又让他兼守贵州。

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是明将毛文龙手下参将,毛文龙死后投降了清朝,入关后因军功被册封为靖南王。耿仲明死后,他的儿子耿继茂继承了爵位,耿继茂去世后,耿精忠又继承爵位当了藩王。

尚可喜也是毛文龙的部下,毛文龙死后,他自觉难以立身,便投靠了清朝,从此和清军铁骑一起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1649年,他官封“平南王”,镇守广东。尚可喜镇守广东期间,广东境内社会秩序稳定,文化经济迅速发展。

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请求告老还乡,让他的大儿子承袭王爵继续在广东镇守。康熙趁机提出撤藩,实行三藩同撤。吴三桂接到撤藩的消息后,马上起兵叛乱。吴三桂的大军出云贵,直抵湖南,占据了湖南大部分地方,继而又占据四川。福建、广西、广东、陕西、湖北等地总督、总兵等官员,有不少以前是吴三桂的部下,所以这些地方都有响应叛乱的力量。

康熙除掉鳌拜后便着手处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

吴三桂叛乱后,康熙皇帝一边派兵进攻吴三桂,一边安抚耿精忠和尚可喜,让他们停止撤藩,希望他们两人能够站在朝廷一边。观望了一阵的耿精忠终于按捺不住,也起兵作乱。尚可喜还算忠心,一边派兵去进攻叛乱的地方,一边抵御海贼的进攻。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突然发难,软禁了尚可喜,夺取了藩王的领导权,然后发动了叛乱。

到这时,三藩全乱,清朝的东南、西南、西北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康熙皇帝面对这样的情况,镇定自如,剿抚并用。在不断派兵进攻的同时,他下令对跟随吴三桂等人叛乱的臣民,如果投降则既往不咎。

吴三桂死后三年,清朝大军攻破昆明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持续了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就此结束了。

三藩之乱本来就不得人心,再加上“首恶”吴三桂等人不堪大用,所以尽管前期在军事上取得先机,但是中期与清军对峙,丝毫没有占到便宜,后期只能束手就擒。康熙大帝从战略上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后,采取步步紧逼、分散化解的方法,先后降服了耿精忠和尚之信两藩,最后只剩下吴三桂一藩做垂死挣扎。

1678年,走投无路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五个月后就死掉了。临死前,吴三桂终于实现了自己当皇帝的梦想。吴三桂死后三年,清朝大军攻破昆明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持续了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就此结束了。

三藩之乱对当时清朝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吴三桂等人不顾国家的统一与和平,只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发动战争,使得人民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