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一门忠烈
宋辽战争爆发后,宋太宗急需一位熟悉边关事务且有勇有谋的将领驻守北疆,这时便想到了杨业。杨业曾在北汉为将,作战勇猛,对辽国的军情十分了解。杨业临危受命,前往军事重镇雁门关驻守,防御辽军。
980年3月,辽军攻打雁门关。杨业在详细了解军情后,略施计谋,便大败辽军。
宋太宗获悉雁门关大捷的消息后,非常高兴,重重赏赐了杨业。这一战后,杨业的威名也传遍大辽。
然而,耶律休哥全权负责对宋争战后,多次率辽军挥师南下,与宋军交锋。在瓦桥关一战中,耶律休哥斩杀生擒多名宋将,宋军被打得丢盔卸甲,仓皇溃逃。
在之后的几年里,双方虽然仍战事不断,但规模都不大。宋太宗认识到短期内消灭辽国是不可能的,于是接受大臣的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当然,他在北方继续进行着各种作战准备,比如开运河、修水坝等,而收复燕云十六州始终是他的一件心事。
982年,辽景宗病逝,年仅12岁的耶律隆绪继位。983年,辽国改国号为“契丹”。由于皇帝年幼,国家大权便落到了萧太后的手中。宋太宗认为这是北伐的好机会。
986年,宋太宗再一次发动了北伐契丹的战争。宋军兵分三路,以曹彬为主力,分别从雄州(今河北雄县)、定州出发,向北挺近。为保险起见,宋太宗又派出第四路人马,以潘美为总指挥,杨业为副手,准备攻打幽州侧背。
很快,宋太宗就接到了宋军连连得胜的捷报。其中,潘美和杨业所率领的第四路军攻占了寰(山西朔县东)、朔、应、云等州。
曹彬的部将听到潘美、杨业等频传捷报,也吵嚷着要主动出击。曹彬拗不过手下部将,只好率军向涿州进发。他们在路上遭遇了耶律休哥的轻骑兵袭击,只能边打边走,到达涿州时已是人困马乏。这时,耶律休哥的轻骑兵又袭击了宋军的运粮交通线,十几万宋军面临断食的威胁。
此时,萧太后带着幼主御驾亲征,已逼近涿州,而一同前来的是契丹最精锐的部队。无奈之下,曹彬只好下令撤出涿州,想等有了粮草后再做打算。但耶律休哥却不打算放过宋军。他马上率精锐骑兵全力追击曹彬部队。曹彬的主力部队大败,伤亡惨重。
“你不是‘杨无敌’吗?现在你手握精兵,却胆小如鼠!难道你不应该擂鼓前进,与敌人决战吗?”
随着契丹主力的到来,其他几路宋军也没占到什么便宜。无奈之下,宋太宗命令各路尽快撤兵,并尽力将云、应、朔、寰四州的百姓迁入大宋境内。
八月,潘美、杨业的部队撤到朔州南面的狼牙村。这时,契丹军队已攻陷寰州。杨业见契丹军队十分强势,不想与契丹硬碰硬,因而主张绕道而行,以保证百姓的安危。
然而,杨业的建议却遭到监军王侁等人的反对。他们甚至斥责杨业道:“你不是‘杨无敌’吗?现在你手握精兵,却胆小如鼠!难道你不应该擂鼓前进,与敌人决战吗?”
事实上,杨业的战功早就遭到军中其他将领的嫉妒了。作为主帅的潘美此刻本应领会杨业的意思,支持杨业,可他却沉默不语。这就等于默许了王侁的主张。
杨业进退两难。若违心按潘美、王侁的主张与契丹硬战,即使不会兵败身亡,也会因兵败而被追责;若按自己的想法做,就会违背了主帅的命令,也同样会被追责。为了自己的名誉,杨业只能接受王侁的要求。
临行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我这一去,定是凶多吉少。我不怕死,只希望能有更好的机会为国出力,以报国恩。大家责备我避敌不战,那我也只有先赴死以表心迹了。”
随后,他又拿出地图,指着陈家谷口对潘美说道:“请您在这里布置步兵、强弩,分左右两翼准备救援。等我转战到这里,希望您与其他将领两面夹击相救。否则,我恐怕会全军覆没。”潘美点头答应了杨业的要求。随即,杨业率部出发。
杨业出发四个时辰后,王侁见杨业没回来,就以为杨业击败了契丹军。他怕自己守着陈家谷口争不到军功,于是不顾约定,从陈家谷口撤了回去。潘美、王侁离开陈家谷口只跑出二十里时,便得到了杨业战败的消息,可他们不但没回去救援,反而率军迅速撤走。
杨业遭遇袭击后,为保全士卒性命,且战且退。他到达陈家谷口,却惊愕地发现这里已空无一人。杨业又急又气,捶胸顿足。他看着身边仅剩的百余名将士,悲恸地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儿,就不要陪我送死了,赶快逃走吧!”这些将士不愿丢下杨业,最后全部战死,杨业也被契丹俘虏。
杨业被俘后,契丹人多次前来劝降,但杨业宁死不屈。他想到自己忠心为宋,却遭奸人陷害,兵败被俘,不禁无限悲痛,最终以绝食而死的方式向大宋表明了自己的一片丹心。绝食三天后,这位沙场老将、一代忠良,死于被押往燕京的途中。
杨家将的故事被演义后在民间广为流传。
杨业死后,其子杨延昭继续为大宋镇守北疆,多次击败进犯的契丹军队。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一员猛将,曾在与西夏的战役中屡立战功。
可以说,杨家一门忠烈,为大宋的边防做出了重要贡献。
读史学成语
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例句:他们的队伍兵强马壮,很可能在比赛中夺冠。
胆小如鼠:胆子小得像老鼠,形容非常胆小,不自信。
例句:别看他平时对人很凶,其实胆小如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