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志存高远”的战略设想起步
1997年,我在上海创立了奥盛集团。
创业之初,我为企业制定的第一个发展规划,就是要求从“志存高远”的战略设想起步,不要去吃别人嚼过的馍,要走自己的路。于是,奥盛集团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抱定了创新宗旨,从填补国内材料空白做起,立志在跨江越海的大型桥梁上架设起世界上最好的缆索。
奥盛的科研团队打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垄断,依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中国第一条大跨径斜拉桥“南浦大桥”的跨江缆索做起,逐步走上全国各地的大桥,走上世界各国地标性的大型桥梁,使“奥盛缆索”成了“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象征。
今天的奥盛集团已经是一家以桥梁缆索制造产业链为核心的高科技制造业集团,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中国制造行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
21年来,奥盛集团始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与世界桥梁工程的科技水平同步发展,并在多项新材料和新技术领域领先于国际水平。迄今为止,奥盛集团已获得重大科技成果13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拥有123项发明专利,获得詹天佑奖、鲁班奖等国家级质量奖82项。参建完成国内外的大型地标性工程120个,为全球八百多座大桥提供了缆索结构。
回首这一路坚韧不拔的砥砺奋斗,可以说,奥盛集团完美地实现了创业时确立的目标。这个成绩的取得,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时代的恩赐。如果没有这20年来风起云涌的中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哪里有奥盛集团逐鹿天下市场的“用武之地”。
小时候读书,我只知道长江上有武汉大桥和南京大桥。如今,浩浩荡荡的长江水面上,处处有巍峨壮丽的跨江大桥,其中一半以上大桥上的缆索,都来自于奥盛。我们参与建设了海峡跨径世界第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建设这座特大型桥梁缆索时,我们采用了一项全球创新的新技术——主缆索股入鞍预成型技术,使得整座桥梁的架设周期缩短了57天,一举刷新了世界桥梁工程的新纪录,让全球同行惊叹不已。除此之外,我们还架设了被世人美誉为“云中漫步”的云南龙江大桥。
从今后十年看,奥盛的订单是不愁的,但是市场总有饱和的那一天。我清醒地认识到,奥盛集团必须未雨绸缪,在企业经营最好的状态下,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和智慧,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升级版,对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力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奥盛集团旗下已经增添了两个新的高科技企业,一个是专注于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的企业,另一个是制造多种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企业。这两家高科技企业,今后都将依托于奥盛材料研究所,在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弯道超车,整体实现奥盛集团在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从大桥缆索“跨界”到“心脏医疗器械”,再“跨界”到“航空发动机叶片”,步子会不会迈得太大了呢?其实不然。因为从产品属性和工艺来讲,无论缆索、医疗器械还是叶片,都属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加工”的范畴,都是依托于奥盛材料研究所对材料和工艺的研发。从企业发展理念来讲,都贯彻了同一个“连接”理念:大桥缆索是连接陆上的两地距离,心脏医疗器械是连接人体内外的距离;叶片是“连接”地空之间的距离。我相信,成功的“连接”,就是新时代的创新,一定能催生出新的生产力和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