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又被称为“禁烟节”“冷节”。

顾名思义,寒食节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已经提前准备好的冷食,例如米粥、面食等。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古人,他名叫介子推。这个故事要追溯到春秋时期,那个时候各个诸侯国之间时常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迫切需要能干的君主结束各国之间的混战,还天下一个太平。

当时,晋国的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五个儿子都对国君之位虎视眈眈。申生是太子,在政治斗争中被人用阴谋陷害致死。重耳看到了晋国复杂的局势,自己势单力薄,无人支持,如果留在晋国,很有可能像申生一样被人陷害,死于非命。

于是,重耳带着一些亲信随从逃离晋国,踏上了流亡之路。流落在外的日子很不好过,重耳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重返晋国,而且愿意留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不愿意跟着这个落魄公子吃苦,纷纷不告而别。

只有少数几个人还肯跟随重耳,其中就有介子推。介子推对重耳忠心耿耿,不畏艰难困苦,始终对重耳不离不弃。

重耳一行人带的干粮很快吃完了,钱财也用光了。重耳饿得眼冒金星,从小锦衣玉食的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生活。

路途颠簸,食不果腹,重耳很快就病倒了。他裹着破旧的棉被,泪流满面地对身边的人说道:“你们都各自逃命去吧,跟着我只有死路一条。”

介子推对重耳说:“我们不会扔下你不管的,就算只有一口吃的,也一定是先让你吃下去。”

在介子推的鼓励下,重耳不断振奋精神。可是,流亡的生活实在太苦了,有一次,所有的干粮都吃光了,重耳好几天粒米未进,贫病交加让他的身体大不如前,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了。

重耳昏昏沉沉地躺在破席上,想着自己这一次大概真的没办法熬过去了,忽然,他闻到了一阵浓郁的肉香。

介子推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递给重耳说:“公子,我在外面找到了一块肉,给你煮了一碗汤,你快趁热吃下去吧。”

重耳端起肉汤,狼吞虎咽地吃光了。他吃完之后,恢复了一些力气,这才发现介子推面色苍白,额头上冷汗涔涔。

“你怎么了?生病了吗?”重耳问道。

介子推摇摇头,站起身来准备离开,不料忽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重耳忙上前去搀扶他,这时,重耳发现他的大腿上有血迹。

“这是怎么回事?你受伤了吗?”重耳连声追问,介子推才说出实情。原来,他实在找不到食物,又不能眼睁睁看着重耳饿死,便将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一块,煮成肉汤给重耳吃。

介子推看到重耳自责不已的神情,强忍着疼痛,安慰重耳说自己没事,休息几天就可以痊愈了。

从此,重耳更加倚重介子推。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后,重耳在秦国国君秦穆公的帮助之下,重新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重耳当上了晋国国君之后,对跟随他一起流亡的亲信大臣们一一进行了封赏,可是唯独忘记了曾割肉救他一命的介子推。

介子推心里虽然有些失落,但他本人对功名利禄并不看重。重耳当上国君,介子推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便带着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归隐山林,想要过几天安安稳稳、平平淡淡的日子。

在介子推离开之后,有人为介子推鸣不平,想要提醒重耳,他遗忘了一个对他恩情最重的人。有一天,重耳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上写道:“有一条龙,奔西逃东;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飞龙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

重耳看完信之后,猛然想起了对自己恩重如山的介子推,他懊恼自己怎么会把介子推忘记了,连忙派人打听介子推人在何处。

重耳得知介子推带着其母回到了家乡绵山(今山西介休附近)隐居,立刻命人带上厚礼,想要邀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闭门谢客,谁也不见,说自己不愿再做官,只想陪着老母亲颐养天年。

重耳认为介子推是在生自己的气,便亲自前往绵山,但是当他来到介子推家门口时,介子推依然不肯出来相见。

重耳再三恳请介子推跟随自己回宫去,介子推不愿多做解释,便背着老母亲从后门偷偷离开,躲进了深山之中。

重耳发现介子推躲进深山后,命人搜山,一定要找到介子推。山林茂密,介子推一心躲着重耳,搜山的人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介子推。这时,有人给重耳出了一个主意——放火烧山,只留出一条逃生的小路,介子推是一个孝子,一定不忍心让老母亲受伤,到时候便会从小路出来。

重耳觉得这个主意可行,便命人放火烧山。大火一连烧了三天三夜,漫山的树木都被烧为焦木,但介子推始终没有出现。

大火熄灭之后,重耳立刻派人进山去找介子推,很快在一棵被烧焦的大柳树下,发现了早已被烧死的介子推母子二人。

重耳听闻此事,追悔莫及,他的本意是想逼介子推出山,却没想到介子推性格如此刚烈,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山随自己回宫。

重耳看着大柳树下介子推母子二人的遗体,悲痛万分,觉得自己对不起恩人,掩面痛哭。这时,他发现介子推的后背堵着大柳树的一个树洞,洞里似乎有东西。他命人查看树洞,只见里面藏着一片衣襟,上面是介子推用血写的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重耳看完介子推留给自己的诗,更加明白了介子推的一片忠心。他知道自己已经铸成大错,害死了这位忠心耿耿的良臣,他只有如介子推所期盼的那样,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君王,才算对得起介子推的一片良苦用心。

重耳下令把介子推母子葬在绵山,还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在山上修建祠堂,让老百姓都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死的时候,正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所以重耳下令,在这一天,所有人都不得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以此来缅怀介子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寒食节。再到后来,寒食节的风俗习惯逐渐丰富起来,人们会在寒食节这一天外出踏青、祭祀先人、蹴鞠、斗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