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过三代: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第四代成员之间的竞争:冯氏家族

与上几代人数众多不同,冯国经和冯国纶的子女较少(冯国经有两子一女,冯国纶则只有一子)。因此,导致家族分裂的“离心力”似乎比前几代弱得多。一个合理的追问是:家族第四代是会让利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还是会在继承的最后阶段发生类似前几代的分裂?虽然现在作出结论为时尚早,但观察到的现象将有助于我们进行分析。

教育是家族投资人力资本的关键,一方面,维持家族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推动家族企业的发展。冯国经和冯国纶将年轻的子女送到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除了增加子女们的人力资本,冯国经和冯国纶更充分了解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本的重要性。

子女回到香港后,冯国经和冯国纶就开始为继承作准备,建立子女的社会地位和人脉网络。首先,他们将子女送到国际知名企业工作,汲取经验。1~2年后,子女被召回香港,加入家族控制的子公司(或有时是控股公司)工作。起初,子女须由较低的职级开始(即所谓的“由下而上培训”),然后逐步升迁至管理层(如子公司负责人)。只有当子女在接受过全面训练并通过各种测试后,才能获得更大的授权。

第四代家族成员在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训及实战历练后,就开始在家族企业和公共事务上担当更大的角色,并累积更多人力资本和网络资本,建立领导地位。从冯氏家族以往世代的经验来看,可以推断的是,当继承的时机越近,争夺控制权而起的家族内部矛盾亦将会激化。当然,冯国经和冯国纶第三代家族成员的数目,明显较第四代多。因此,利丰第四代家族成员之间的内部矛盾,应不会比第三代严重。不过,对于经营权和管理权的争夺,仍不能轻易排除。

如果最终冯国经和冯国纶的子女为争夺控制权而彼此敌对,此时利丰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是会采取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般的“管理层收购”以“修剪家族树”,还是会选择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内部协议以解决矛盾呢?到底是哪一方选择出售控股权然后离开利丰,而哪一方偏好收购控股权并留守利丰,这将在日后引起公众注目,而“最后谁能取得控制权”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引起不少人的好奇。从前几代人的经验来看,当企业到达继承的关键时刻,具备更丰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方,总能在判别“谁分得到、谁分得多”这个关键问题上取得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