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采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2 有买卖,就有成本

很多采购新人会直接将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画上等号,认为采购成本就是指采购价格。但实际上,采购价格只是采购成本的一项构成要素,是成本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大多数人对于采购成本都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集中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误区一:采购成本就是采购价格,越低越好。

误区二:进行成本管理就是谈判和压价。

误区三:供应商的成本我们永远不清楚,我们只能货比三家。

要走出采购成本认识误区,就要知道成本的具体构成要素。通常来说,采购成本由采购价格、相关税费、运杂费(包括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和装卸费)及其他应计入采购成本的费用构成。

其中,相关税费通常指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而供应商的企业类型不同,采购过程中产生的增值税额也会不同,因此采购人员需要懂得怎样通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类型来合理减少税费,降低采购成本。下面来看一个案例。

某服装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预计每年可实现含税销售收入500万元,同时需要外购棉布150吨。现有A、B两个供应商,其中A为生产棉布的一般纳税人,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税率16%,B为生产棉布的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3%,能够委托主管税务局代开增值税征收率为3%的专用发票,A、B两个供应商提供的棉布质量相同,但是含税价格却不同,分别为1.5万元/吨、2万元/吨。此时,采购人员就可根据两者的区别,选择增值税纳税额较低的供应商。

从A、B两个企业采购棉布所需缴纳的增值税计算如下。

①从A供应商处采购所需缴纳增值税额为:

应纳增值税额=500/(1+16%)×16%-150×1.5/(1+16%)×16%≈37.93(万元)

②从B供应商处采购所需缴纳增值税额为:

应纳增值税额=500/(1+16%)×16%-150×2/(1+3%)×3%≈60.23(万元)

从案例可以看出,面对不同的供应商类型,其产生的应纳增值税额差异较大。因此,当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一致时,采购人员应优先选择企业性质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以降低增值税额。

除此之外,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还会遇到同时采购多种产品或材料的情况,此时就会涉及费用和成本分摊的问题。该种情况下,采购人员也需要知道怎样计算采购的成本。下面也通过一个实例来讲解。

某采购员采购一批材料,其中A材料700千克,价格30000元,进项税额5100元;B材料300千克,价格8000元,进项税额1360元。两种材料共产生运输费用3000元,问:若按两种材料的重量来分配运输费用,则两种材料的成本分别为多少?

两种材料共同承担运输费,按各自重量分配运输费用,其采购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①计算运输费用分配率:

分配率=运输费用总额÷各种材料的总重量=3000÷(700+300)=3

②分别计算A材料和B材料应该负担的运输费用:

某材料应承担的运输费用=该种材料的重量×分配率,则:

A材料运输费用=700×3=2100(元)

B材料运输费用=300×3=900(元)

③分别计算A材料和B材料的采购成本:

材料采购成本=买价+税费+运输费用,则:

A材料采购成本=30000+5100+2100=37200(元)

B材料采购成本=8000+1360+900=10260(元)

除了可以按重量分摊共同产生的费用之外,还可按价格进行分摊,其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为:分配率=共同产生的费用总额÷各种材料的总价格,由此得出的某一类材料应分摊的费用计算公式为:某材料应承担的共同费用=该种材料的价格×分配率。此外,采购过程中除了可能产生共同的运输费用之外,还可能出现共同的运杂费、包装费和装卸费等,其计算方式与共同运输费用的计算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