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HTML技术
WWW上的一个超媒体文档称为页面(Page)。作为一个组织或者个人在万维网上放置开始点的页面称为主页(Homepage)或首页,主页中通常包括有指向其他相关页面或其他节点的指针(超链接)。所谓超链接,就是一种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通过激活(点击)它,可使浏览器方便地获取新的网页,这也是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获得广泛应用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逻辑上将视为一个整体的一系列页面的有机集合称为网站(Website或Site)。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为“网页创建和其他可在网页浏览器中看到的信息”设计的一种标记语言。
网页的本质就是通过结合使用其他的Web技术(如脚本语言、公共网关接口、组件等),可以创造出功能强大的网页。HTML是Web编程的基础,也就是说WWW是建立在超文本基础之上的。
HTML是一种表示页面内容及样式的语言,它事实上是一个Web展示标准,被所有浏览器支持,可使页面移植到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之上。HTML文档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文档要表达的内容均由尖括号标记进行结构化。每一对尖括号包围的部分在HTML中又称为元素。比如由“<body></body>”包围的部分称为body元素。元素中还可以嵌套其他元素。
HTML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也是一种规范,一种标准。它通过标记符号来标记要显示的网页中的各个部分。网页文件本身是一种文本文件,通过在文本文件中添加标记符,告诉浏览器如何显示其中的内容(如文字如何处理、画面如何安排、图片如何显示等)。浏览器按顺序阅读网页文件,然后根据标记符解释和显示其标记的内容,对书写出错的标记将不指出其错误,且不停止其解释执行过程,编制者只能通过显示效果来分析出错原因和出错部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浏览器,对同一标记符可能会有不完全相同的解释,因而可能会有不同的显示效果。
HTML文档制作不是很复杂,但功能强大,支持不同数据格式的文件嵌入,这也是WWW盛行的原因之一,其主要特点如下:
(1)简易性
HTML版本升级采用超集方式,从而更加灵活方便。
(2)可扩展性
HTML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加强功能,增加标识符等要求。HTML采取子类元素的方式,为系统扩展带来保证。
(3)平台无关性
虽然个人计算机大行其道,但使用MAC等其他机器的大有人在,HTML可以使用在广泛的平台上,这也是WWW盛行的另一个原因。
HTML其实是文本,需要浏览器的解释,它的编辑器大体可分为3种:
①基本文本、文档编辑软件,使用微软自带的记事本或写字板都可以编写,也可以使用WPS编写,不过存盘时需要使用.htm或.html作为扩展名,以方便浏览器直接解释执行。
②半所见即所得软件,如FCK-Editer、E-webediter等在线网页编辑器。
③见即所得软件,使用最广泛的编辑器,即使不懂HTML的知识也可制作网页,如Amaya、FrontPage、Dreamweaver。
所见即所得软件与半所见即所得的软件相比,开发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且直观表现更强。任何地方进行修改后只需要刷新即可显示。缺点是生成的代码结构复杂,不利于大型网站的多人协作和精准定位等高级功能的实现。
一个网页对应多个HTML文件,HTML文件以.htm为扩展名或.html为扩展名,可以使用任何能够生成TXT类型源文件的文本编辑器产生HTML文件,只需修改文件扩展名即可。标准HTML文件都具有一HTML个基本的整体结构,标记一般都是成对出现(部分标记除外,如<br/>),即HTML文件的开头与结尾标志和HTML的头部与实体两大部分。
HTML没有1.0版本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些人认为蒂姆·伯纳斯-李的版本应该算初版,这个版本没有IMG元素。当时称为HTML+的后续版的开发工作于1993年开始,最初被设计成为“HTML的一个超集”。第一个正式规范为了与当时的各种HTML标准区分开来,使用了2.0作为其版本号。HTML+的发展继续下去,但是它从未成为标准。
HTML 3.0规范是由当时刚成立的W3C于1995年3月提出的,提供了很多新的特性,如表格、文字绕排和复杂数学元素的显示。虽然它是被设计用来兼容2.0版本的,但是实现这个标准的工作在当时过于复杂,在草案于1995年9月作废时,标准开发也因为缺乏浏览器支持而中止。3.1版从未被正式提出,而下一个被提出的版本是开发代号为Wilbur的HTML 3.2,去掉了大部分3.0中的新特性,但是加入了很多特定浏览器,例如Netscape和Mosaic的元素和属性。HTML对数学公式的支持最后成为另外一个标准MathML。
HTML 4.0同样也加入了很多特定浏览器的元素和属性,但是同时也开始“清理”这个标准,把一些元素和属性标记为过时,建议不再使用它们。
HTML 5草案的前身名为Web Applications 1.0。于2004年被WHATWG提出,于2007年被W3C接纳,并成立了新的HTML工作团队。在2008年1月22日,第一份正式草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