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默默做准备
所有事情的转机都源于头脑觉醒。赵匡胤深知做士兵要敢打敢战,而做将军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能力除了人品、魄力……还需要知识做后盾。于是,那双握惯了刀枪的大手开始触摸小小的书本。
公元956年,周世宗率领赵匡胤等人攻打寿州,准备一举灭掉南唐。赵匡胤率领几十万士兵包围了寿州城。寿州守将刘仁赡与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誓死捍卫寿州。赵匡胤包围了一年多,愣是没有攻克该城。漫长的胶着战,刘仁赡忧急交加而中风。群龙无首,军队等于被抽掉了精气神,他的儿子与部将只好将其抬出城外投降北周军,寿州城这才被打开了缺口。
破城之日,后周将领将憋了一年的怨气全发泄了出来,他们像强盗一样长驱直入,大肆抢劫。寿州十分富裕,无论官兵都抢得盆满钵满,每人身后都跟着数辆满载宝物的马车。当地百姓纷纷跑到周世宗那里告状。作为一个欲大展鸿图的皇帝,周世宗当然以天下归顺为第一要务。手下如此哄抢财物,损毁的是他的形象、政府的形象,意味着他此后的工作将在口碑上失分儿。周世宗下令,所有哄抢者限时交出财物,否则军法论处。有人不服,说赵匡胤身后的车最多,凭什么光罚我们?周世宗一听很生气,亲自去查看,果真发现赵匡胤的“财物”足足装了3车不说,车上面还摞着20多个大箱子。周世宗当即命人开箱。箱子打开,众人全部惊呆:车里箱里全是书。周世宗瞬间零乱,指着赵匡胤问:“你不装财宝,装这些书干什么?”赵匡胤发自内心地说:“我深受陛下的器重,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恐不能胜任您给予的重任,我只有发奋读书才能助您完成大业。”周世宗一听大惊,觉得这个赵匡胤真是不同凡响,竟然懂得与时俱进,用读书来为自己助力。
赵匡胤跟着柴荣伐濠州、泗州、楚州。攻打南唐时,南唐主李璟畏惧赵匡胤威名,想离间柴荣与赵匡胤,派使臣给赵匡胤送信,并馈赠三千两白金。赵匡胤果断把白金送到内府,使南唐的离间计夭折。赵匡胤又荣升忠武军节度使。
赵匡胤并不是头脑简单的武夫。早在跟郭威混时,他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规划。职位的不断上升让赵匡胤的视野更加开阔:他开始有意识地建立关系网,寻找合作伙伴。
他用仁善树立形象,始终和兄弟们打成一片。开了饷钱,请大伙下馆子,畅谈痛饮时散播抱负理想之类话题,让大家树立同甘共苦的概念。这种短暂的快乐给艰苦的行伍生涯带来不少乐趣。赵匡胤用自己的影响力慢慢渗透,先后把兄弟们安排到了军中重要岗位上;又与军中9位高级将领李继勋、石守信、刘廷让、韩重赟等结成“义社十兄弟”,打通中层关系;他还选出精壮军士编成“殿前诸班”,尽心结纳军士和军官。通过这几步,赵匡胤积攒了厚厚的人脉,牢牢把握了殿前司这个重要地盘儿。这些能力超群、忠心耿耿的兄弟们为他日后陈桥驿黄袍加身立下汗马功劳。
除了结交志同道合者,赵匡胤还特别注重与文化人交往。多年戎马生涯让他深悟“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之理。打天下需武将,安天下则需文官。再能打也不过是一时之勇,离开了战场,武功全是装饰,只有智慧才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