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两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王安石:为改革而生

1 历练

他得意时权倾天下,弄了一场改革,赚尽天下骂名。后人却赞他是“1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是为民请命对抗顽固派的大忠臣。

其实,他是正直的理论先驱,狂热的政治“赌徒”,行动上的冒险家与激进者!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地方小官,为官20年,一直辗转于今赣、川、粤、豫、苏等地。这使王安石的童年比一般人要丰富老练些。王安石16岁时,父亲调任江宁府通判,全家停止漂泊,定居江宁府。父亲工资微薄,家里兄妹又多,青年王安石经常上山挖野菜接济生活。这种日子让他学习很拼命。没办法,要想摆脱苦日子,只能从身体里压榨希望,走学而优则仕这条路。苦心人必有回报,公元1042年春,21岁的王安石赴京赶考,一举高中进士第四名,从此踏上仕途。

王安石最早在扬州任签书淮南判官。在鄞县当知县时,王安石不是带领百姓起堤堰,决陂塘,兴修水利,就是忙着贷谷与民,出息还官。后任舒州通判、京城的群牧司判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时,也是整天为百姓忙。

在宋朝为官其实很幸福,工资高,升职快。只要在一个地方任满三年就可以调任别处,手续很简单,向朝廷递个申请就可以。王安石工作干得很出色,朝廷多次要给他升官他坚辞不受。有些人会主动将位置让给别人,赢得皇帝的好感。王安石并不是这种工于心计之徒。他只是本性使然,是真心真意让贤。不是不想做高官,如果在朝廷做高官而不能做大事,还不如在地方上做能做事的小官,多多历练,为自己的理想添砖加瓦。

王安石继承了父亲的勤劳踏实,但视野更开阔,眼界更高远。他想做大事,大张旗鼓,轰轰烈烈,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兴旺发达。他始终心系天下,脑中盘旋着大主题:帝国矛盾重重,问题多多,它将走向何方?《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公元1058年,王安石就曾将自己多年为官看到的、感受到的种种问题,写成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指出整个官僚体制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矛盾的严重,并提出了大致的改革意向:那就是改变外忧内患、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制官员大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但仁宗皇帝沉浸于安逸中,没兴趣看他的报告。王安石并不在意,他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太大,谁都不会马上接受。他在等待中积聚力量,向改革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