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抓住机会
公元959年,柴荣在进军契丹的路上拣到了一块刻有“点检作天子”的木牌,他心里升起不祥的预感,隐隐觉得一场风暴即将来临。正当军队一路胜仗一路高歌时,一场大病突然袭向柴荣,大军只得班师回朝。柴荣不顾病体,立即将禁军最重要的职务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罢免,提拔赵匡胤顶缺。赵匡胤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成了皇家直属军队的总司令。
柴荣曾经协助义父武力推翻后汉,因此很忌讳武将的兵权,并早有防范。他让赵匡胤到全国各地招兵,然后把招来的壮汉编为殿前诸班,打造禁军精英。又设立侍卫马步军司与殿前司分掌禁军,用意当然是防范藩镇和武将夺权。智者千虑,却失之一念,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自己亲手提拔的最信任最可靠的赵匡胤抢了他的天下!柴荣拖着病体完成了人员变更后,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可说是是充满天意:三月份,赵匡胤最忌惮的宰相王朴去世;六月,周世宗柴荣驾崩,皇位由其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其母垂帘听政。帝弱国危,小皇帝屁股下的龙椅自然成了朝臣们竞相垂涎的肥肉。赵匡胤自信满满:皇位与其让别人抢了去,还不如自己捷足先登。自己有创业者的一切优秀品质,国家落在自己手里,没有更好,只有最好。他向兄弟们发出了暗示,兄弟们立马运作。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庆祝新春佳节,鼓乐齐鸣,歌舞翩翩。忽然小兵一路呼叫来报:“大事不好,北汉会同契丹大军正向我们发动进攻,现在已经打到边境了!”这还了得!范质、王溥根本来不及核实情报真假,立即指示赵匡胤带兵迎战。这简直就是三伏天喝冷饮——正中下怀。赵匡胤带领大军刚一出城,就传来“点检作天子”的传言。军队行进到离开封40里的陈桥驿时,“点检作天子”的议论满天飞。有人发牢骚说,皇帝年幼,即使打了胜仗也没人给封赏,不如让赵匡胤当皇帝。军中乱成一锅粥时,赵匡胤正呼呼大睡。第二天,有人强行把黄袍披到了赵匡胤身上。赵匡胤醒后大吃一惊,身着龙袍可是杀头之罪啊!他撕扯着要脱下它,属下们这时完全变了脸,刀棍相逼,武力相向,非让他当这个皇帝不可。接着,一行人架着赵匡胤与留在京城接应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接上了头儿。正在苦等胜利消息的宰相范质等人一看赵匡胤披着黄袍率众将归来,当即明白真相。接下来一切都顺理成章:周恭帝柴宗训逊位,范质忍着眼泪帮赵匡胤举行了禅让仪式。不用怀疑程序问题,连禅让诏书都早已准备好了。就这样,通过一番精心策划,阴险聪明又不乏善良的赵匡胤,在陈桥驿上演了一部“被逼为王”的大片儿,兵不血刃地从后周皇室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政权。
因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地在宋州,他就以“宋”当了国号,北宋和平诞生。
此事看似没费吹灰之力,实际是谋略得当,步步惊心:假情报→谣言→龙袍→内线接应→登基。一切都天衣无缝。赵匡胤的这出篡位戏,从容隐去了狰狞恐怖,难得地露出了人性深处的厚道和温情。就像鸭子,看似优哉游哉旁若无人地水面畅游,水底下它的双脚是一刻不停地拼命划动。这就是一种生存处世方式:面上憨傻示人,暗里努力行事。
从单枪匹马投奔父亲的老战友,从街头摆摊到受人排斥,从参军立功到加官晋爵,从化解危机到团结兄弟聚集人脉,再到成功上位,每一步赵匡胤都走得稳健而踏实。他既没背景也没靠山,靠单打独斗从草根中脱颖而出。创立过程充满智慧和人情味儿,守成之路同样走得潇洒而沉厚——黄袍加身后,赵匡胤的人格魅力与胸怀气度开始轮番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