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1.1 绿色建筑基本概念
据统计,人类社会每天消耗资源的速度大约是资源自然再生速度的1.5倍,严重威胁到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这种趋势延续下去,在2030年将需要两个地球来满足我们每年的需求,生态的不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必须引起人类关注的课题。在这种趋势的背后是人口60多年来的快速增长,从20世纪50年代的25亿激增到目前的70亿。如果简单地将消耗的资源变成废物、有毒物质和二氧化碳等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当中,地球上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将很快消耗殆尽,气候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我国与建筑业相关的资源消耗占全国资源使用总量的40%~50%,能源消耗约占全国能源用量的30%,其中仅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筑用电量就占到其区域用电总量的92.7%。在建筑物的完整生命周期内,其设计、施工、调试、维护、使用和拆除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且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建筑物一方面为人们提供居住、商业、教育和娱乐等室内环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经济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物、污染以及温室气体等有毒有害物质。工业化社会带来的能源危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促进了人们对节能环保型建筑的需求。一系列建筑理念,如低能耗建筑(lowenergy building)、零能耗建筑(zero energy building)、可持续建筑(sustainable building)、生态建筑(ecological building)和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陆续被设计师、工程师、专家学者们提出。
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著名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的“生态建筑”理念衍生而来。紧接着,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节能建筑概念逐渐成为潮流。80年代,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公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90年代,英国、美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先后诞生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2001年日本开发了相对独立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2006年,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绿色建筑标准出版并于两年后开始正式施行。短短50年间,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
绿色建筑的概念绝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绿化,也不止步于强调低能耗或者零能耗。生态建筑所倡导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也只是绿色建筑涵盖的一个层面。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是解决地球上日益严峻环境问题挑战的一种方式,旨在保证人们在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人工环境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态系统,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也是一种综合性理念,要求设计者、施工者、使用者和维护管理人员等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考虑节约能源、材料和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包括尘、声、水、有害物质和光污染等),恢复生态系统多样性,提供便捷的交通和设施、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以及良好的视听效果等。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指出绿色建筑在考虑以上因素之外,还应该重视其对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影响,以便因地制宜地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政府和相关规范推动下迅速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误区。例如,很多绿色建筑技术在实际运行使用阶段并没有达到其设计工况和效率,存在监管监控不到位现象;既有建筑的改造缺乏相关绿色建筑标准支持;绿色建筑设计中盲目堆砌高成本技术,不重视因地制宜的指导方针等。随着绿色建筑的产业化和系统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革新,绿色建筑的成本必将逐年降低,绿色建筑的发展尚有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