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水牛头——四羊方尊传世之谜
四羊方尊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让它重现人间的,是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一位普通、也因此而不再普通的农民——姜景舒。然而,在炮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期间,四羊方尊竟被日机炸成一堆碎片,很随意地丢弃在一个仓库里。幸好,一个能工巧匠将它复原,我们才有幸看到四羊方尊的绝世风采……
四羊方尊
248块大洋
沿着清澈的龙泉溪行走,走进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山,就可以看到其轮廓依稀像一个巨大的人耳。山上布满黑色的巨石,以及丛生的杂草,还有一片片山田。
1937年春,村民姜景舒在转耳仑山山腰挖土栽红薯时,一锄头下去便挖到一块坚硬之物,他以为是块石头,便没有继续深挖。他用锄头浅浅地刨了一层土,就放弃了在这个区域种红薯的想法。好在山田面积挺大的,也不在乎脚下的这一小片地。当年红薯枝枝蔓蔓爬满一地,结了很多果实,姜景舒非常开心。
1938年4月,姜景舒带着另外两个兄弟又在这里挖土种红薯。一不留神,锄头又碰到一块硬物,姜景舒想起了去年的事情。这一次,他决定把这块“石头”移走。姜景舒猛一锄头下去,“哐”的一声,锄头重重地磕在硬物上,而且从土里还带出来一块锈铜片。姜景舒大喜,连忙小心清理泥土,随即就发现了有4个“水牛头”的青铜物件。挖出来的时候是黑色的,里面装满了黑色的泥土,很沉。姜景舒将里面的泥土倒出来,看着眼前这个家伙,好像很值钱的样子。兄弟三个人心里乐开了花,他们轮流扛着它回家了。
到家后,姜景舒用井水将它冲洗干净,然后用老式的杆秤称了重量,好家伙竟然有60多斤。他们不知道这个墨绿色、带有4只“水牛头”的东西为何物,猜想肯定是个宝贝。虽然并不清楚到底有何价值,但方尊不凡的外形和如黑漆般的色泽,让姜景舒以为挖到了“乌金”。很快,源源不断的人来参观、抚摸,为了避免四羊方尊被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损坏,姜景舒不得不请当地乡绅出面维持秩序。
姜景舒挖到宝贝的消息很快在镇上传开了,由于长沙历来就是青铜文物出土的宝地,文物贩子在乡村往往布有很多眼线,因此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这个老板当即登门开出了400个大洋的价钱要购买这件后来被称为“四羊方尊”的稀世珍宝。
那时的姜景舒还只有17岁,生活在一个有十多口人的大家庭里,家里就靠爷爷做豆腐、父亲做短工的微薄收入度日,听说这件东西能卖个好价钱,也就只能忍痛割爱了,毕竟在当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经过当地保长、甲长和乡绅的层层盘剥后,400大洋最后到姜景舒手上就只剩下248块了。
这248块光洋让他们家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当时,姜景舒家里拿钱买了9担稻谷、两块地、一处山,贫穷的生活稍微殷实了一些。不过姜景舒也许无法意识到,四羊方尊带给他的,远不止是这些。几十年后,新中国成立了,姜景舒因为发现四羊方尊还登上了初中历史课本,成为当地人尊敬的对象。卖掉宝贝后,又过了几天,姜景舒在盛针线的笸箩里发现了那片最先砸下来的碎片,他本想给买家送过去,又觉得肯定安不上了,送回去说不定还得扣他钱,就索性留下来做个纪念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四羊方尊的出土,随即引来了一场场转卖风波。最开始,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得到四羊方尊的消息,以400个银元轻易购得这一宝物,并马上秘密派人约长沙西牌楼怡风祥商号店主赵佑湘,来黄材看宝。看后,赵佑湘等人马上以一万元购得此尊。
赵佑湘等人原打算将四羊方尊运回长沙再转手出售,但又担心运回长沙后争购者太多,无法应对,于是将四羊方尊运到靖港镇某商号寄存,内定起价20万元,有买主要看货,得须预交10万元。
因为民国时期已有文物不得走私出口的规定,当时的长沙县政府侦察得到这一信息后,为防止奸商贪利将宝物卖给外国人,立即派警员将赵佑湘拘捕问讯。随后,县保安特务队在靖港将四羊方尊没收,并上交省政府。
张治中
四羊方尊送到省政府后,曾一度置于湖南省省主席张治中办公室的几案上。张治中虽然知道这是个宝物,但并不知道它有什么价值,竟把宝物作为笔筒放在几案之上达3个月之久。后来,张治中觉得把国宝放在自己办公室里不合适,有觊觎国宝的嫌疑,就让工作人员和省银行做了交接手续,委托银行严密保管。
1938年正值日寇进逼长沙。为躲过炮火,11月,省政府和省银行均迁往沅陵。在运往沅陵的路上,遭遇日机轰炸,装有四羊方尊的汽车被炸毁。日机飞走后,护送人员整理七零八落的箱子,发现四羊方尊已经碎成20余块。无奈之下,就仔细地将破碎的文物重新装箱,随同车队运往指定地点。因为破损了,也就不那么受重视了,然后四羊方尊在战乱中就下落不明了。
玩的就是手艺
新中国成立后,向来关心文物的周恩来,于1952年亲自责成文化部派人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经多方查询,最后得知四羊方尊在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机轰炸,运载四羊方尊的车辆不幸中弹,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然后就没有记录了。获悉该情况后,文物部作出“抢救”的指示,于是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仔细检索当年留下的记录。经过大量的工作,终于从省银行的一个仓库里找到了放置在木箱内的四羊方尊碎片。此时,距离它被炸碎已经过去14年了,能否复原还是个疑问。
修复大师张欣如工作时的场景
由谁来修复这件国宝?重任落在了张欣如身上。张欣如上世纪30年代便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倾古斋”学习古玩修复,1954年4月,张欣如调至湖南省文管会,当年5月,便接到任务——修复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拿过来的时候已初步修复,不过很粗糙,和原物有很大差距。看到如此精美的青铜器,张欣如有了让其重现真身的冲动。他放下了手头所有的工作,将一栋简陋的砖房当做临时工作室,专心修补四羊方尊。
为了尽量复原方尊表面的花纹,张欣如每次都要十分小心地清洗碎片,然后用烙铁进行焊接。方尊有30多公斤重,他有时要把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着,一手焊接,花纹很细,一点都疏忽不得。方尊的底盘碎得厉害,费了不少工夫。两个多月后,四羊方尊终于恢复了其瑰丽的身影。张欣如一共经手修复了2000多件青铜器,其中不乏国宝,但最好的还是要属四羊方尊。当有人问到他怎么看不出一点修复的痕迹时?张欣如自豪地笑了:“这就对了,当然要看不出修复痕迹。”
所幸,修复后的四羊方尊几乎看不出破损的痕迹。这样,经过战火洗礼的四羊方尊才又得以重新面世,并成为我国国家特级文物。四羊方尊修复后,便一直放在库房,没有拿出来展览过,直到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的前身)调至北京之后,才与世人见面。
意外收获
1963年6月间,湖南省博物馆先后从宁乡县黄材附近的炭河里、张家坳收到两件珍贵的青铜器:兽面纹提梁卣和兽面纹分裆鼎。时任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的高至喜觉得,有必要去实地调查。那一趟宁乡之行收获巨大,先是发现了炭河里遗址,后又弄清了四羊方尊竟然还有一个残片存在世间。
有一天,高至喜在路上遇到两个村民,听说他是省博物馆来的,就主动跟他说,“20多年前,我们发现了一件有4个‘水牛头’的东西,现在家里还留下了一块残片。”
高至喜一见到那块残片,就猜测可能是四羊方尊上掉下来的,原来两人正是姜景舒兄弟,他们说的“水牛头”就是方尊的四个大卷角羊头。
残片云雷纹与四羊方尊上的完全相同,像是尊的口缘部分。高至喜深知文物的价值,他当即提出用15元钱收下残片,可姜景舒兄弟不愿卖。当初卖尊的时候,姜氏兄弟没有拿出那块碎片,自然也没人知道还有这么一块碎片存在,一直到1963年才被高至喜发现,大家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一块碎片存在。但是,姜景舒一直不同意卖掉,无奈之下,高至喜找到宁乡县文管所负责人周佑奇,希望他能想办法征收到那块残片。
1976年,姜景舒将残片交给了国家。宁乡县文管所负责人周佑其给他出具了一张收条,上面清晰地写着:今收到月山公社龙泉大队茶园生产队姜景舒同志古铜(即四羊方尊之部分)……当时县里还发给姜家一支钢笔和一个口杯,奖励了10元钱,以示表彰。
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2007年3月30日到7月1日,包括四羊方尊在内的55件(套)国家博物馆珍宝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这也是四羊方尊自1959年离别故土的第一次回归,新闻的热点再一次引起了对四羊方尊的探究。
夏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制造业发达,青铜器造型丰富、种类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具等各样器物。其中酒器包括饮酒器、盛酒器、调酒器和温酒器,主要有爵、角、觚、觯、觥、尊、缶等20多个器种。“尊”是一种盛酒器,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但也有少数方形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们一般属于礼器或祭祀用品。
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四羊方尊细节展示图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自古以来,羊就被人们认为是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的代表,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在古代,人们以孝为大。所以,羊便成了古人喜爱的动物。羊与祥谐音,它象征着吉祥如意,还象征“和”文化,古有“钟律和则玉羊见”的传说,再加上羊形象可爱,故古人喜欢用羊来表示各种民间艺术。最重要的是:羊是权利和尊荣的象征。后人也把羊看作是法律与公正的化身,反映出古人对法制国家的向往。
此外,四只山羊恰好铸造在方尊的正四方并不只是为给人一种美感,也许是寓意国家或家族的方方面面都能顺顺利利、兴旺发达,或许是古人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着力表现羊的青铜器,一方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也可能萌芽了后世关于羊的种种观念。
你来自何方
四羊方尊也带给我们一个谜,为什么湖南宁乡会出土这些如此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人又是谁呢?史料中记载,长沙首次建立城邑是在战国中期。在经过了考古发掘后,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宁乡黄材镇发现了一座西周时期的“炭河里”古城。依据古城的规模以及出土文物的精美程度,考古工作者推测,这里曾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宁乡地区也曾存在过一个独立于西周的地方方国。按推测,方国的最高统治者应该就是四羊方尊的主人,那么,这个方国的最高统治者究竟是谁呢?
春秋末期,楚国的势力进入长沙后,对南部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湖南全境随后纳入楚国版图,使得长沙成为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而在此之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个古老、庞大的民族——越人,那么“炭河里”古城是否可能是越人建造的呢?可这一推测却与当地的青铜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青铜文化是商周文化的典型代表,仅仅在长江以北地区流传。而宁乡本地所出土的青铜器花纹精巧,显示了成熟的青铜冶炼技术。这一技术,越人并没有掌握。同时,由于出土青铜器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传统,通过史料,专家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据史料记载,江汉平原东部地区,以其高超的文化发展水平和青铜冶铸技术,成为湖南、湖北一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地居民为古代“三苗”的后裔。受到强大的周王朝势力压迫,他们南逃进入湘江流域,与本地土著民族结合。不过对此,依然有专家提出质疑。
由于缺乏直接的证据,究竟“炭河里”古城是宁乡当地人所建立,还是商代南逃奴隶主所建立,现在考古学界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论。而宁乡出土的包括四羊方尊在内的这些青铜器究竟是产自哪里,也成为了湖南考古学界的一个千古之谜。
三千年前,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由四羊方尊引发的种种谜团,也让四羊方尊更具传奇色彩。
精美的四羊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