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心气和平阴阳和谐
心气平和则心顺气畅,拥有心平气和的心境就会远离紧张、焦虑、恐惧这些负面情绪,自然可以做到调和五脏,和谐阴阳,增强机体防病抗病的能力。
志生克法
中医视点 中医与五行
《华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思虑过度,致使气血瘀滞。华佗不给药方,只是一味管这人要钱,最后还写了一封信大骂他不仁不义。这个人看完信后,怒气上冲,“哇”的一口鲜血喷出来,病从此就好了。华佗的这个“药方”实际上是运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方法。
五行学说是以火、土、金、水、木五种基本物质的基本特性作为分类依据,并以无形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自然规律的。五行学说认为火、土、金、水、木之间有相互推动的作用,就是“五行相生”,同时又有相互制约的作用,即“五行相克”。五者的相生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关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五行渗透到医学领域以后,首先是用来和人体的五脏相配合,即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五脏中的一脏与其他四脏的关系与五行中的一行与其他四行的对应关系是一样的,比如,心与脾、肺、肾、肝之间的关系,就是以火与土、金、水、木的关系来比拟的。五行在中医里的运用,旨在说明人体内部脏器的联系,就是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便是有规律的活动;在病理的状况下,便是对正常规律性的破坏。
中医解码 情志生克法
中医将人的心理活动统称为情志,并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情绪。因忧与悲同,惊与恐同,所以,又将七情和而为五志,即喜、怒、思、悲、恐。并认为,五志太过会对五脏造成伤害。比如:
怒伤肝,大怒可以伤肝,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它任意泛滥。
喜伤心,太过高兴就会伤及心脏,喜则气缓。
思伤脾,思虑过度就会伤及脾胃,使人脾胃不和,所食食物难以消化吸收。
忧伤肺,过度忧伤的话,就会伤害肺气。
恐伤肾,惊恐过度就会伤肾,肾气乱殃及全身气血运行。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法,中医采取情志生克法来平和人的情绪——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
喜胜悲,是因为喜与心对应,心属火;悲与肺对应,肺属金;因火克金,所以,喜胜悲。对于极度悲伤之人,告诉他一个高兴高兴的消息,可以缓解其忧伤。
悲胜怒,是因为悲与肺对应,肺属金;怒与肝对应,肝属木;因金克木,所以,悲胜喜。对大怒的人,告诉他一个悲伤的消息,可以克制他的怒气。
恐胜喜,是因为恐与肾对应,肾属水;喜与心对应,心属火;因为水克火,所以,恐胜喜。用使之恐惧的事情压制他的狂喜之情。
怒胜思,是因为怒与肝对应,肝属木;思与脾对应,脾属土;因木克土,所以,怒胜思。如果思虑太过,就激怒他。
思胜恐,是因为思与脾对应,脾属土;恐与肾对应,肾属水;因土克水,所以,思胜恐。思虑可以战胜恐惧。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认为,五志、五脏、五行之间相互对应,因此可以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缓解情绪,以免情志太过伤及五脏。
现代医学也认为,当人在某种情绪过于大时,会不由自主地想采取其他方式以缓解当前情绪。比如有些人在受到巨大打击时会有自残的念头,这是因为当我们的身体受伤流血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内啡肽,这种物质和吗啡的结构相似,可以将其理解为快感的根源。因此这样的想法无非是想帮助自身减少痛苦罢了。这相当于中医理论的“喜胜悲”。又如,当我们愤怒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刺激我们大脑思维混乱,手脚发抖。女性在这种时候往往会觉得想哭,这是因为肾上腺素会随着泪水被部分排出体外。这又相当于中医理论的“悲胜怒”。
养心四法
中医视点 德、仁、易、哲与心气和平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虚无”,即平淡宁静、豁达乐观、凝神自娱的心境。《中外卫生要旨》中也指出:“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皆仁之端也。”可见,“心气和平”是健康长寿的基石,“养心”就是要做到凡事不骄不躁,心平气和。
《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一士取科第不以正,然与正人相来往,外貌虽轩昂,而心中实绥,竟不一载而死”。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像这样心理不平衡的人不在少数,尤其人到中年,明明付出了很多,收获的却不如别人丰厚,难免气急败坏。再加上中年以后,气血亏虚,中年人常常感到身体不适,因此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给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中医认为,常保持心平气和的人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谁拥有了平和的心理,谁就拥有了健康和长寿。如何才能做到心气和平呢?心气和平就要讲德、仁、易、哲。德者,同情、友爱、利他,孔子云“大德必保其寿”;仁者,“仁爱”、“仁厚”、“仁义”,仁者无忧,故仁者长寿;易者,不拘于烦闷,笑口常开,所以,也能青春永驻;哲者,参透事事皆有阴阳两面,忧中自有喜,喜中不乏忧,因此,宠辱不惊,自然能够身体康健。
心平气和则五脏淳厚,心绪烦乱则阴阳失调
中医解码 德、仁、易、哲养心四法
德以养心
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庄子说,有修养的人“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唐代大医孙思邈则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德的核心是做善事,即“积善成德”,要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
仁以养心
仁,可具体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因此,以宽养心则要做到谦恭、宽容、、诚信、勤勉、柔顺、智慧、勇敢、忠诚、宽宥、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些,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宽松。否则,整日处于懊恼、愤恨、恐惧之中,必定会气机逆乱,阴阳失衡,多病而短寿。
易性养心
人生在世,难保无忧,关键是毋使太过、勿令太久。所谓易性,即通过学习、娱乐、交谈等方式,来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具体方法因人因事而异,如图书、赋诗、填词、雕塑、种花、垂钓、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绘画等,都可培育情趣、陶冶情性、防病治病。
哲理养心
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白凡事都有阴阳两面,不可过于苛求,正确地待人待己,热爱本职工作,讲究生活质量,把事做好,把人做好,自然也就做到养生养心了。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认为,人若是能够遇事心气和平,则会使五脏淳厚,阴阳平衡,从而能够健康长寿。
对此,现代医学也有类似的结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除饮食起居外,情绪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有关医学资料认为,愤怒会导致高血压、溃疡、失眠等。据统计,情绪低落、容易生气的人患癌症和神经衰弱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因为人在处于紧张、愤怒、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时,生理上会有异常改变,若长时间或反复如此,便可能由功能性改变逐渐演变成器质性损害。所以,现代医学同样对心理的作用给出肯定的评价,认为心平气和的作用超过一切保健措施的总和。因此,提倡人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锻炼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和毅力。
居室环境也怡心
中医视点 居室环境也怡心
环境因素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重视,如《黄帝内经》里就明确记载“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清楚地指出,若是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人多长寿;若是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则人多短寿。可见,居住环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
除自然环境外,居住环境与养生也有密切关系。人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居室中度过的,因此,居住的环境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尤其会对心情产生很大影响。良好的居住环境,会让人心神愉悦,从而使身体产生有益于健康的变化。而不良的居住环境则会使人烦躁。工作一天,回到家里如果再烦躁不安,则身心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劳伤过度,则气血亏损,进而使得五脏不和、阴阳失衡,再而导致疾患的产生。所以,环境是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养心更要舒心,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居室,让人心情放松,心神宁静。
良好的居住环境使人心情舒畅,不良的居住环境使人烦燥不安
中医解码 创造良好的居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干扰刺激,处于淡泊宁静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因此,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有益于健康长寿。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离不开几个重要的因素:
1.要有充足的阳光。一般来讲,光线较暗的环境很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和情绪低落,而充足的阳光总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即使是不快的心情,也会被阳光打断。
2.远离噪声。实践表明,与其他环境因素比较,噪音最易使人心情烦躁,美好的心情也会逃之夭夭了。因此,应尽量在家里减少噪音,如将发声体改造成不发声体,或者用吸音及隔音材料减少噪音。
3.保持空气清新。呼吸一口污浊的空气会让人顿时皱眉反感,而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却可以使人立刻神清气爽。因此,可种植绿植,并多开窗通风。
应种植绿植,开窗通风
良好的居室应注重色彩的搭配
4.注意色彩搭配。颜色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往往会影响到人的情绪。通常,绿色对消极情绪有一定的舒缓作用;蓝色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黄色对情绪压抑、悲观失望者会加重不良情绪;橙色给人成熟与幸福的感觉;白色对易动怒的人可起到调节作用,但对孤独症、忧郁证的患者则不利;粉色可使人情绪趋于稳定;红色接触过多易产生头晕目眩之感;黑色对激动、烦躁、失眠、惊恐的患者起恢复安定的作用;灰色具有与任何颜色搭配的多样性,对健康没有影响。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自古就认为居住的环境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主张住所应空气清新。现代医学也与中医有着相同的主张,认为良好的住室条件会让人的心情愉悦,进而使人体气血和畅,百脉畅通,而不良的住室则会使人烦躁不安、心情沮丧,可降低身体抵抗力,甚至引起疾病。拥挤的住宅会使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潮湿阴暗的住宅使人易患抑郁、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等。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在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活动,也把住户住房的日照、采光、通风以及厨房、厕所、畜圈的卫生等作为初级卫生保健指标体系中的达标指标之一。
心理衰老催人老
中医视点 心理衰老催人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疾病和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人到中年,正处于“多事之秋”,工作、家庭,种种烦恼都不期而至。于是,有人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老了,爱怎么样怎么样吧。这种想法,看似豁达,看似已经参透了一切,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消极衰老的心态,而这种消极衰老的心理,却会真的让自己老的更快。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消极的情绪会让人心情不畅、气血积滞。长此以往,会使人的阴阳平衡被打破,使邪气侵入体内,瘀积滞满,从而导致经络阻塞。经络阻塞,则会使人百病丛生,从而使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受到破坏,加速衰老。
这个过程其实不难理解。人体就好比一台电脑,这种衰老的心态、消极的情绪就好比病毒,它会让电脑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衰老的心态和消极情绪的背后是巨大的心理冲突,这个巨大的心理冲突就如同病毒的无限复制功能,常常会大量消耗有限的心理资源,“内耗”大了,用于从事建设性工作的精力自然就会减少。由于人体的CPU的系统资源被“病毒”大量占用,因此,正常的程序就会自然运行缓慢,甚至面临“死机”。就如同人老了以后,行动迟缓,思维迟钝,甚至瘫痪在床,只等报废。
中医解码 年轻心态有十法
太多的经历让你觉得生活是灰暗的,太多的疲惫让你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试试下面的方法,找回年轻的心:
每周抽出一两个小时去看看风景,公园有水有植物的地方都是好去处。当心灵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就会对不由自主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可以打打桌球。选择一项自己喜欢又体力消耗不大的运动,即便是和家人一起打打羽毛球也能让你感到自己依然活力四射。
心态年轻的七个标志
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遇到开心的事能开怀大笑。
保持对美的追求,喜欢打扮自己,爱穿时髦和艳丽的服装。
有好奇心,喜欢看热闹。
有一颗童心,能随着孩子的笑声也哈哈大笑起来。
身体灵敏好动,昂首挺胸,步伐轻快。
有过正常性生活的欲望。
有梦想、有追求,勇于面对生活和工作考验。
如果有1周以上的假期,就去旅游,感受一下路过的城市,让心情放松。
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如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如体育运动或娱乐活动等),使大脑神经松弛,避免过度疲劳,以保持最佳状态。…
多参加社会活动,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使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
保证睡眠充足。中年人要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规律地生活,保证一天有八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以保证次日充沛的精力。…
多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可以调节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让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多活动手指。经常活动手指,或者做两手交替运动及转动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脑,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认为,人的衰老心态会导致气血瘀滞,最终造成经络阻塞,而使身体产生疾患,最后的结果是机体老化。现代医学对此也给出了相同的观点,经过医学实验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体内还会分泌出一种毒性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聚积起来,会形成和漂白粉一样的分子结构,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时间一长,人容易患上慢性病甚至癌症。除此之外,消极情绪还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从而使人表现出类似衰老的迹象。而这一切反应都在动员全身的潜在力量,来对付面临的遭遇,以维持心理和生理平衡。因此,从这一点说,“喜怒不形于色”的“老成”未必是好事。现代医学还提醒,为延缓心理年龄老化,人们应经常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身边寻找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