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耳饰比耳朵大,要的就是这个范儿

《三国演义》里说,刘备双手过膝、大耳垂肩,一派帝王相。这垂肩的大耳朵,难免让人联想到街头小铺卖的酱猪耳。

古时(在还没有出现种族和宗教信仰时),猪被尊为帝王之星,(后文《猪,神坛上的主角》中,我会解释给你,为啥猪被尊为神)所以,长了大耳朵的人与帝王啊、福气啊这些好词儿的关联就是这么来的。

关于“耳”,《说文解字》的注解是:“耳,主听也。象形。”像的是怎样的形?看看下图。

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系统化文字,是现代汉字的鼻祖。甲骨文“耳”,耳朵的象形。金文“耳”,象的也是耳朵的形。小篆“耳”,不再象形。

距今七千多年前的陶罐,出土于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遗址。器身上绘制着鹿、猪和鹰,考古学界认为,这幅以猪居中的图形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象图。

自古,中国人便热衷借助耳朵做文章。比如左图这个甲骨文“取”字:左边是耳朵,右边是一只手,这个字的本意是割取耳朵。

八千年前的玉玦,出土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聚落遗址。玉玦的出土位置在逝者脑袋的两边,玉玦是戴在耳朵上的,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耳饰,兴隆洼耳饰开创了中国人用玉的先河。

关于“取”,《说文解字》说:“取,捕取也。”《周礼》说:“获者取左耳。”“取”就是杀敌割掉其左耳朵以邀战功。“取”字在甲骨文中很是常见,由此推断,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割耳是十分畅行的。想要割掉敌人的耳朵,就要付诸武力,因此,“取”被衍生出了强夺之意。古时,“娶”常作“取”,从这个字可以窥测到上古时期娶媳妇是要抢夺的习俗,对此,《易·屯》说:“屯如邅如,乘马斑如,匪寇,婚媾。”娶媳妇是要全副武装强夺啊。对犯人的惩治亦有割耳朵的刑罚,这种刑罚叫作“刵”,《说文解字》认定:“刵,断耳也。”被割掉了耳朵,是见不得人的,令受刑者蒙羞的事,所以,羞耻的“耻”字也有“耳”。还有呢,“联”,这个字也和割耳有关,《说文解字》说:“联联的繁体字写作“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丝,丝连不绝也。”我不禁想到古人在战场上杀敌割耳,割多了,怎么拿?用绳子串起来提着。

小篆“耸”,这个字的本义是耳聋,比如马融在《广成颂》中说:“子野听耸,离朱目眩。”

小篆“聂”,这个字的本义是附着耳朵窃窃私语。

小篆“职”,这个字的本义是记,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解释道:“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

小篆“聚”,众人将耳朵凑到一起,这个字的本义就是聚会。

小篆“聪”,这个字的本义是细细观察。

甲骨文“圣”,上边是一只耳朵,下边是一只伸长的手。耳朵很大,这人定是才智过人,所以为圣。

还是聊点美好的事情吧。八千年前的兴隆洼人已然懂得了穿耳洞戴玉玦,这样的风俗,后来扩展开去,成了很多地方人们的审美取向。

说到兴隆洼出土的玉玦,这种世界上最早的耳饰,我还想再说点亲身感受。第一件,在对兴隆洼遗址发掘的过程中,玉玦的出土都是成双成对置于死者头部两侧的,唯有一次,在对一个七八岁女孩遗骸的发掘过程中仅发现了一枚玉玦。有人认为,或许是田鼠打洞,搬挪了另一枚玉玦,大家也都没太在意。后来女孩的头颅被拿回遗址边上的临时工棚,大家吃过晚饭以后,一名考古人员清理头颅上的泥土,其他人有的写发掘记录,有的整理发掘器材,忽然,清理头颅的考古人员像是掉到了井里似地惊叫了起来,众人忙围拢过去——女孩的右眼眶里露出了一枚玉玦!

各地出土的玉玦。

问题来了,这块玉玦是女孩生前放进去的,还是死后放进其眼眶的?有学者认为,是女孩活着时放进去的,根据是,考古发掘人员曾在兴隆洼文化遗址里发现过一个头颅,其中有一颗牙齿被打了个洞,既然坚硬的牙齿能被钻透,这说明当时的兴隆洼人已经掌握了较高的医术,因此,在女孩活着的时候,将玉玦镶进她的眼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另有学者认为,玉玦是女孩死后被人放进眼眶的,事死如事生,女孩死后,变成了神,将玉玦放进眼眶在于增加女孩的神力。

将玉玦放入眼眶,在于玉有神性,还在于玉玦的器形。女孩眼里的玉玦呈C形,这样的器形被兴隆洼人标注上了神性,这么说的根据是,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我们曾在兴隆洼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石头摆成的列阵,列阵呈C形,C形列阵的一端放置着一颗野猪头。前面我们说过,猪在远古时期被尊为天上的主神,C形的列阵也并非随意而为,亦具神性,所以呈C形的玉玦绝非仅有耳饰的功能,也是具备神性的。

兴隆洼人干吗要将玉玦放进女孩的眼眶?考古人员推测,女孩有可能是聚落里的巫,玉能通神,有神性,将玉作为眼睛,巫会更具神力,女孩就有了洞察一切的神力。

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墓出土的金耳饰。

内蒙古赤峰市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的双面人头鎏金银饰件,其中耳饰比耳朵还大。

古滇国仕女,其耳饰也比耳朵还大。

还有一点,我推测这个年仅七八岁的女孩是巫,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兴隆洼文化时期,七八岁已经可以被算作能劳作的“大人”了,所以说,女孩掌握了通神的法术是不足为奇的。

咱都知道老子姓李,名李耳,又称老聃,为什么老子以“耳”为名、以“聃”自称呢?这与古代的阴阳观有关,比如说,中医认为人之肺腑与五行相配,肾属水,故肾为阴,而肾开窍于耳,老子的“耳”与“聃”都有阴性的含义。老子鼓吹阴阳,而非阳阴,他又字伯阳,属阳,老子这种顾阴及阳,体现了阴阳一体、阴阳互限、阴阳和谐的思想。所以,这位伟大的哲人便以“耳”为名了。

民间还有关于“大耳有福”的说法。相术研究者认为,耳朵的上沿高度如果超过了眉毛,这人就会神经过敏。耳朵如果太低,智商就可能有问题。耳郭如果不规整,就会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叛逆意识就有可能太重。至于说“大耳有福”,中医认为,耳朵太瘦,精力便不好。耳朵太肥,体内的脂肪就会过多,易发心脑疾病。再者,我们知道了耳朵对应肾脏,肾属水,是先天之源,所以,肾好身体就好,身体好,自然就是有福之人了。

再说一个与“耳”有关的字,这个字大家都熟悉——摄,“摄影”的“摄”。“摄”,从手从聂,本义是小心翼翼,比如说,摄生,中医养生讲究意静,《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之从。”“摄”亦有收敛之意,所以就有了“摄影”的衍生。再有,摄政,指君王因年幼不能亲政,由年长的亲戚或权臣代行政务,而摄政之于摄,实须小心谨慎、多听少说。

繁体字“听”,不但有“耳”,还有“心”。能造出这个字,古人可谓是煞费苦心。《说文解字》说:“听,聆也。”古时,“听”还有治理、处理的意思,比如听讼。孔子曾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所言翻译成普通话是:“处理官司,我与别人一样(没什么高明之处),非要说有啥不同的话,我会教化百姓,使官司案件不再发生。”

不过,有的时候,过于侧重于听,反而不是件好事,比如说,近年有个时髦的词叫“耳根子”,这个词多用于在朝为官的大男人们,如果他们耳根子太软,经不住“枕边风”的吹拂,犯了偏听的弊病,到头来,难免官位保不住,弄不好还得因为手脚不净进牢房呢。

关于耳朵,很多动物的进化要强于人,比如非洲象,它们大大的耳朵除了听声还有散热的功能;再比如蝙蝠的耳朵有回声定位的功能。前不久,一男童问我:“为什么驴的耳朵比马大?”我无以应答,改日到内蒙古农村时,请教老农,老农说,驴身子比马小,所以耳朵大,而獐的个头比驴小,所以耳朵比驴大;再有,兔子更小,耳朵更大(就身体比例来说),因为要时常提防被捕食,为了物种的延续,耳朵大的听力就好,存活的机会就多。

听罢老农的解释,我哑然。本文开篇,论及刘备大耳垂肩颇具帝王之相,或许,亦有生物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