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择穴
柏拉图将洞穴比作可见世界,将洞穴之外比作可知世界。
有人亦解读,这个囚徒实质上比喻的本体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最后的结局也是一杯毒酒至惨死。
回到洞穴,更像是说哲学家启蒙与解救的宿命与责任。
囚徒被困在行动以及认知的笼里,而出去者则已握住了破笼的刃。
可以说,很多人看走出去,一种是逃脱愚昧实现自由,另一种是走向外面拿性命冲撞和创造;看回去,一种是固守愚昧无可救药,另—种是回到当初保住性命与安稳。
而我以为,回到洞穴,是一种拯救。
握住了破笼的刃,更多的人应改走出笼。
我不是说人人都是“救世主”,但人人在某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救世主”。
启蒙和拯救,可谓正解。
因为当我走出洞穴,接触到了可见世界我的已知之外自东西,我就已经有一份责任。
亚当·斯密说,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如果顺应本能的自私,那么就是选择生存。
可是走出去,亦或者回去,都是未知的结果,都有可能丧失生命。
所谓洞穴,因为认知的局限身陷囹圄甚至被视作异类除去;所谓真实,更广远更博大更惨忍更裸露。所以说,生还是死的抉择在这里没有意义。
真正抉择的,是走出去,拓荒与创造;走回去,拯救打破与反抗。
这一点在电影《黑客帝国》有所展现。不过电影将洞穴放大成宏大的虚拟世界。
这个世界始终运行,人们正常生活。
可这依旧是虚拟,不是实体。
男主角就是被选中的救世主,所谓“救世”,即将人们从虚拟世界当中解脱。
我印象很深的镜头是,虚拟世界之父告诉他这个世纪已然是第五位救世主,男主有两种抉择,一种是回到人类的基地锡安,重建基地延续文明,或者回到虚拟世界反抗。
很显然,男主选择了后者。
前者的选择更像是放弃这一代在虚拟里生活的人以维持人类文明的延续,“笼”没有破。
后者则是用准的新的认知的刃,刺破笼,带来曙光,他是五个救世主了唯一成功的一个。
因为他将启蒙和拯救放在首位,而非实质上退一步的延续和开拓。
自古讲求“水滴石穿”,探寻真理、拯救、启蒙之路亦是如此。
前仆后继不断涌上方才寻得幸福之路。
若我是其中的一个水滴,不能因为我会被现实碰壁粉身碎骨而放弃拯救,结果应交给历史的洪流来判断定夺。
倘若每一个水滴都选择独自,
出走,那么整个社会的现状如何改变?
永远陷入,
这样的选择与困境?
不给洞穴里的人们一个重启认知和斗争的机会,你怎么知道是愚民,还是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