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保护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十三节 苍术

Cangzhu

ATRACTYLODIS RHIZOMA

苍术分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和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均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有健脾燥湿、平胃气、发汗、除痰等功效。为害苍术叶片的叶部病害有灰斑病、斑枯病及锈病等。为害根及根茎的有白绢病、根腐病等。此外有植原体引起的丛枝病。

一、苍术灰斑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近圆形,直径2~4mm,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上生灰黑色霉(图7-79、图7-80)。

(二)病原

病原为苍术尾孢Cercospora atractylidis Pai et P.K.Chi,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尾孢属真菌。子座球形,褐色,直径30μm。分生孢子梗10~30根,成束,稍密,常呈波状屈曲,不分枝,多隔膜,孢痕较小,大小45~150μm×4~6μm。分生孢子棒形至鞭形,无色透明,微弯至弯曲,基部近截形,顶端略钝,隔膜多,大小48~130μm×3~4μm。

(三)发病规律

病菌在根茎残桩和地面病残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后又引起再侵染。分生孢子靠风雨淋溅传播。通常发生较早。

(四)防治措施

(1)彻底消除田间病株残体。

(2)发病初期喷洒1:1:15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

二、苍术叶斑病

(一)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于底层老龄叶片,后期蔓延至植株上端,也可侵染茎秆。病害初期,叶片表面产生白色病斑,病斑外缘黑色,病健交界处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逐渐扩大,病斑上产生肉眼可见的黑色分生孢子器,埋生或半埋生于叶片表皮层下部。田间发病存在多个中心,降雨后病害程度明显加重。

(二)病原

病原为异茎点霉菌Paraphoma sp.,属于子囊菌无性型、异茎点霉属。在PDA培养基上,菌落深褐色,外缘灰白色,近圆形,边缘不规整。菌丝浅黑褐色,有隔,部分菌丝外壁有不同程度增厚。分生孢子透明,单胞,椭圆形或短棒状,长6.5~9μm,宽1.75~2.95μm。产孢细胞安瓿瓶形或瓮形,直径2.5~3μm。分生孢子器近球形,直径80~253μm,高65~140μm,外壁黑色,有孔口,瓶形。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田间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虫媒传播。一般在辽宁,病害最早可在6月下旬始发,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受降雨和温度的影响,7~8月为盛发期。天气寒冷,雨水缺少时,病害扩散程度明显降低。种植过密,环境内湿度上升,增加了叶片间互相感染的概率,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

(四)防治措施

(1)冬季清园,扫除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基数。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以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株间湿度。雨后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10天1次,喷2~3次。

三、苍术炭疽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叶片。病斑较小,多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初期病斑褐色,病健分界明显,随后病斑扩展、合并,发展成深棕色,略凹陷,病斑的表面出现散生或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粒,这种小颗粒点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出现大量红色黏质团,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底部成熟叶片先变黄,枯萎脱落。发病严重时,顶部嫩叶和花萼也染病。

(二)病原

病菌为一种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属于子囊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盘盘状聚生,黑色或黑褐色。刚毛顶端较尖,深褐色,1~3个隔膜。分生孢子梗圆柱形,无色,单胞,顶端尖,大小9~28μm×2.5~3.9μm。分生孢子圆柱形,无隔膜,透明,光滑,有1~2个油球,大小15~25μm×4~6μm。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翌年成熟的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借助风雨和灌溉水或昆虫、农事活动等传播。温湿度是苍术炭疽病发生的重要条件,5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盛发期。具有发病中心,一旦病害发生,蔓延极快,常致叶片成批枯死。

(四)防治措施

(1)清洁田园 注意保持田园卫生,降低菌源基数。秋末、初冬尽早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2)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追施肥料,合理排灌,秋季多雨时,加强排水,降低湿度。加强早期除草,增加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 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咪鲜胺水剂6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丁万隆 陈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