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绥芬河,一个忘不掉的城市
办完酒席不久我就接到通知,要我到公司的绥芬河办事处报到,准备出国。然后我去市里买了个最大号的拉杆箱,因为要出国了嘛,肯定要装很多东西。我没想着带太多的衣服,但是把西服还有毕业证,三好学生证书都放进皮箱了,也不是为了面试,就是想着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母亲给我准备了厚厚的御寒棉衣和棉鞋,还把兔子皮也放在我的皮箱里,让我晚上睡觉凉的时候就铺在身子底下。还给我带了银头菜做的咸菜,是自己家种的,腌制的,还有咸鸭蛋,咸鹅蛋,一小包炒面,都是家里的土特产,因为母亲担心我在俄罗斯会挨饿,不过这次母亲的准备确实是“多余了”。特大号的皮箱,塞的满满的。
第二天,告别父母,我从齐齐哈尔坐火车去哈尔滨,然后在从哈尔滨坐火车去绥芬河。临走时,母亲再一次的哭了,这次她更加为我担心,因为这次是去俄罗斯,一个传说中的苦寒之地,异国他乡,所以母亲非常不放心。但是孩子大了,就不能老捆着,就像翅膀刚刚长硬的小鸟一样,要让它勇敢的去飞,去闯。
从哈尔滨到绥芬河我是坐的卧铺,之前都是买的硬座和无座的票,这次不同,是单位报销的,所以就买的卧铺票,正好也有票。
在哈尔滨的时候有个插曲。当时我坐在候车室里等车,望着人生百态,在那里多愁善感呢,然后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中间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先是和几个中年女子搭话,然后她们听他说了几句就赶紧走开了。之后这个中年男子开始在地上捡拾矿泉水瓶子,之后就坐在我旁边的空座上了。
我之前听他说话貌似思路挺清晰的,与他的穿着及其不符,很感兴趣,就主动和他搭起话来。他姓王,是牡丹江人,几个月前在朋友的介绍下,去BJ赚大钱,但是不想竟然被骗进了传销窝点,他费劲心机,历尽艰辛才跑了出来,但是兜里的钱一分也没剩下,都被传销的坏人给搜走了。于是他或搭车,或步行,终于来到了哈尔滨,几个月下来,人已经非常消瘦了。他来到哈尔滨后,心灰意冷,甚至都想到了死,他来到江桥上,想跳下去淹死得了,但是转念一想,下面是冰啊!如果摔不死,还闹个残废,遭罪不说,还会给家人添麻烦,然后冷风一吹脑门,他也清醒了过来,就去救助站寻求帮助了。救助部门给他买了一张站票,他掏出车票,这张票和普通车票不一样,背面有很多文字,大概就是说,这个票是给需要救助的人员提供的免费票。
老王讲了很多往事,说他原来做过老板,甚至有过千万身家,后来遭遇不幸,几经变故,赔光了身家,目前定居在MDJ市,在搞数字研究,就是买彩票。直到被骗进传销窝点前,都是生活很安逸的。我很敬佩他不甘堕落,没有被洗脑,来欺骗自己的亲朋好友进传销。而且自己一个人跑回哈尔滨,马上就要回到老家了。
他说他捡矿泉水瓶是为了换几个馒头吃。然后我挺可怜他的,就出去买了两瓶水,给了他一瓶,他说什么不要,让我退了,我说都买了,他说“要不这样,你真可怜我,我就去把这瓶水退了去换包烟抽”。得到我的同意后,他真的去换了一包最便宜的烟,就和我摆了摆手就走了,应该是去抽烟。后来我上车了,心里一阵不是滋味,想想这个人,真是不容易啊,自己也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被骗进传销啊!
晚上躺在上铺久久不能入睡,俄罗斯对于自己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听着火车哐啷哐啷的声音,思考着自己的人生。我这个人很多愁善感,小的时候经常为家里的琐事犯愁,特别是父亲当保人,给村里的人贷款,最后被骗了7000元的时候,那时候7000元对于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尤其对于我这个还没怎么见过钱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那时候母亲整天以泪洗面,父亲则整天哼着小曲,这也许就是,男愁唱女愁哭,老太太愁瞎嘟嘟吧。记得一次,父亲借酒消愁,对我说“大儿子,你爸我把天捅了个窟窿啊!”那次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哭,在我心里父亲从来都很坚强,在那之前,我从来不会相信男人会哭。
后来我又想念起李清雅,我们两个都是以学习为重的人,上学的时候没能向她表白,这会儿都毕业了,就更不可能在一起了。毕业那天,她也表示对我有好感,这就够了,所以只能心里默默的祝福彼此了。
再后来就憧憬着俄罗斯的工作和生活,希望能在俄罗斯多锻炼口语,等把口语练好了就回国工作,找个女朋友,没准可以找个俄罗斯女朋友,带回国,成家立业。最后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等我醒来的时候,火车已经开进绥芬河站了。绥芬河是黑龙江省的边境口岸城市。城市是由于境内有河流“绥芬河”流经而得名。她是一个著名的边境贸易城市,主要是木材,矿产,日用百货等进出口贸易。我们单位就是从国外收购原木,然后进口回国来销售。
出了站,我打了个出租车,由于天很早,旁边也没看见电话亭,我又没有手机,就先找到个可以打电话的小卖店,拨打了提供给我的联系人的电话,要到了办事处员工宿舍地址。联系人叫晁哥,是这里的办事处经理。然后出租车又载着我按照地址去找。到了地方,司机要了我10块钱,把我卸下。其实我觉得蛮不值的,车子好像一共才走了500米!地址上写的是铁路职工宿舍3栋503。我找到503,就去敲门。我运用在学校时学习的敲门礼仪“咚咚咚”敲了三下,没人回复,又“咚咚咚”敲了三下,结果敲了个半天也没人开门。一个买馒头回来的大叔看见了,帮我使劲的敲了数下,还是没人开门,我开始怀疑,是不是上错楼了,一问大叔是不是3栋,大叔说“你傻呀,这个是1栋,3栋是那栋!”
我又颠颠的去了正确的地址,我这次真的是恼羞成怒了,被人家说傻,而且我的大皮箱真的是太沉了,还没到办事处的宿舍,竟然掉了一个轮子!真是“中国制造啊!”由于怒发冲冠,又担心里面的人听不见,我就像刚刚的大叔一样用尽全身力气“咣咣咣咣咣咣”的敲门,屋里面的人被惊的直说“敲什么敲啊!来了来了,大清早的!”我这才冷静下来,第一次来这边,要给领导留下好印象的!
门开了,是一个个子高高的30左右岁的人,我就赶紧礼貌的问候“你好晁哥!”那人瞥了我一眼说“我不是晁哥,晁哥在里面,进来吧”。那人转身离去,而我则费尽力气把硕大的箱子拖进屋子。
又从卧室出来个人,个子矮矮的,40岁的模样,长的像外国人。他向我走来,我想单位是和俄罗斯人做买卖的,这个人一定是个俄罗斯友人,为了展现我的口语,我赶紧站起来问候“Здравствуйте,меня…”还没等我说完,那人就说“别和我说俄语啊,我是晁哥”。“卧槽,是中国人,晁经理”我心里一阵嘀咕。然后晁哥瞥了眼我的箱子后,坐下来打开电脑,看起新闻来,显然他比较喜欢看NBA的新闻。
刚刚开门的人悄声说对晁哥“这人好像有点二!”虽然声不大,但是被我听的一清二楚。
后来屋里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出来洗漱,和我打招呼,最又都把目光落在我的掉了一个轮子的大箱子上。屋里一共出来6个人。有晁哥,和晁哥媳妇,丁哥,就是刚刚给我开门的人、王哥,是主办会计、张姐,是出纳、蔡姐,也是会计。反正都比我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管我们这批来的翻译叫“小孩”。
然后大伙一起吃早饭。由于我上学的时候就专门训练过礼仪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吃早饭的时候,我把我所学习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了“极致”。他们呢,都很惊讶,晁哥媳妇说“哎呀妈呀,这个小孩太有意思了,太搞笑了!”虽然我不是很聪明,但是我依然从中了解到,这个是讽刺。所以我就开始收敛锋芒。哈哈哈,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的太单纯了。
吃完早饭,去办事处。办事处在铁路联检大楼,就一间办公室,面积很小,四个工位,一台专门用来打印的电脑,一张长沙发,几个柜子。在那里我拿到了之前寄过来办签证的护照,还复印的邀请函。在办公室他们都各忙各的,没有人理我。我看见有一台电脑空着,就想着上个QQ,之前一直在家,没有电脑,就没上QQ,想打开看看,有没有人找我。我刚刚摸到鼠标,就听晁哥说,别碰那台电脑,是报关用的!然后晁哥出去了,还对张姐说“看着点!”,然后看了我一眼就走了。
我心里一阵不爽,我有什么可看的,又不会偷东西!张姐人很好,大概有24-25岁左右的样子,穿着深红色的羽绒服,里面搭配的蓝色的高领毛衣,黑色的紧身休闲裤,穿着黑色的高跟皮鞋,身材匀称,偏瘦,长相并不是那种非常漂亮的大美女,但是戴着眼镜,扎着马尾辫,显得很文静。张姐并没有看着我,她喜欢喝咖啡,还给我和王哥每人冲了一杯,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喝咖啡,感觉很香。
王哥人也很好,很客气,年龄和张姐差不多大,戴个眼镜,长相白皙,说话和气。还和我聊了一会儿,让我不至于尴尬。他对俄语很感兴趣,还向我请教了些俄语的知识。
蔡姐是个大美女,长得很漂亮,有气质,成熟丰满,她一般都不说话,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很严肃,但是笑起来很漂亮。
丁哥有27-28岁的样子,是技术人员,在这里等签证,早上和晁哥一起去火车站,看新到的几个车皮的木材。
下午呆着没意思,就用单位的座机联系到了“燕姐”,是我们一个预科部出来的,老家内蒙的,但是却是汉族人。在上学的时候,大家都很尊敬她。燕姐长我2岁,人长的很漂亮,平易近人,就是可能处在青春期尾声的缘故,脸上和脑门上有很多痘痘。
她在电话里告诉了我她工作的地址,我和张姐请了假,就按照地址打车去找她了。我找到了燕姐,是在一个商场里的一个柜台,卖皮草的,她大学没有读完就来绥芬河找工作了,在这里换过两次工作,基本都是在这个大厦里面做售货员。
我们学校很多人都是读了一半就来绥芬河或者满洲里,BJ雅宝路去找工作了。有的是觉得上学无聊,想尽快上班,有的则是由于家庭的原因,不得已选择辍学。
我和弟弟就差点中途辍学。那是在我上大二的时候,是寒假马上结束,第二天就要去学校报到了。可是两个人的学费和生活费,还差1万多块钱没有凑齐。当天心里一直没底,因为爸妈都说没钱,可是也没有出去借钱,难到是让我们辍学吗?我当时都和母亲说了,让我弟弟一个人去,然后我去绥芬河找工作。说着说着,眼泪都下来了。
吃完下午饭,大概是3点多钟,天还没黑,然后有个亲戚来我家有事,我母亲便搭他的摩托车去的腰岗子村,是我老姑家,我老姑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有2000元,都是绿色的50元一张的钞票。
然后母亲又去了她的娘家—红旗村,在大姨家,大姨说没有钱,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很支持我和弟弟出去上学,他们觉得:1.是我和弟弟都是学习不好的人,上学也没用,“将来考不上,白瞎钱了!”2.是如果真的没找到工作,回家了,人又大了,钱也花光了,娶不上媳妇,将来就得打光棍了。他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毕竟我和弟弟在他们家住过一段时间,在他们面前也是不怎么爱学习的人。然后母亲又去的大舅家,大舅给拿了2000元,我大舅家我大姐给拿了2000元。
晚上母亲回到家,冻得瑟瑟发抖,双手颤抖着从兜子里掏出用塑料袋和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钱。我和弟弟围坐在母亲身旁,心里不是滋味。父亲坐在炕里,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母亲说“一共借来6000块钱,在加上咱家开春的种地钱,正正好好10000块钱,你俩可千万对得起妈今天受的这个冻啊!”。
“那你们种地咋整啊?”我听说是动了种地的钱,心里一阵着急。
“没事,等开春儿了,看看托人去银行代点款。”母亲脸上笑着安慰我,但是我明显看出,母亲内心还是很担心的。
于是我在心里暗暗的发誓,将来一定找份好的工作,出人头地,不让他们看笑话,要对得起母亲今天受的冻。
就是我和弟弟的生活费就不是很充足。尽管如此,我记得那年暑假回来,我和弟弟还给家里省了300块钱回来,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见到燕姐了,燕姐很热情的迎接了我,让我感到很温暖。燕姐和我聊了些她在这边工作的事情。就是整天待在这里,站累了就坐着,老板来了就赶紧站起来。有时有俄罗斯人过来,能说上几句俄语,基本上是简单的几句俄语,也不会涉及很广。所以也没有太多锻炼口语的机会。工作还是比较无聊的。
靠到下班后,燕姐陪我去买了个新的皮箱,也是特大号的,然后我出的钱,我们在绥芬河的广场上合影,打印了照片。广场是绥芬河的中心,这里是商业区,所有商店的广告牌上都写的俄语,街上俄罗斯人特别多,都在商店里买东西,大包小包的,那个时候中国的商品对于他们来说都很便宜,买啥啥便宜,所以,每个俄罗斯人来中国,都会有很多的亲朋好友让他们给带这个,带那个的。
这里的建筑有很多是那种俄罗斯风格的,在配上满大街的俄文和俄罗斯人,给人一种异域风光的感觉。后来我们去找刘丹。她也是我们的同学,也是提前辍学的,俄文名字不记得了。刘丹很热情,人很好,和我是齐齐哈尔老乡。她唱歌很好听,记得刚刚开学的时候,大家都互相不认识。有一次我心情不是很好,晚自习很早就来到教室,刘丹看出来我心情不好,就给我唱了首周蕙的“约定”。当时确实挺感动的。
晚上刘丹请我们吃的火锅,火锅店的名字叫“七里香”。我当时很少去饭店吃饭,上学的时候,穷学生一个,基本没怎么去过饭店。记得第一次去饭店还是我弟弟听说CC市里有个自助火锅烧烤店,每人11元就可以吃肉吃到吐。我当时很兴奋,还有点不太相信呢,就和弟弟,吕云龙,还有寝室的两个人一起坐着公交车去的。那是第一次吃火锅,鸳鸯锅,可把我给辣坏了,我们吃了很多肉,由于是第一次吃火锅,自助餐里的食物品种繁多,让我挑花了眼,也不知道哪些东西是用来涮的,就往锅里下了很多不能涮的食物,南瓜饼、西瓜、点心等等,我记得很清楚,我往火锅里放了一条整个的鱿鱼,煮了一会儿就捞了出来,鱿鱼红红的,看起来很诱人,但是放在嘴里却怎么也嚼不烂,没吃过鱿鱼啊,又舍不得吐出来,于是我便硬给咽进去了,噎得我够呛,眼泪都下来了,看的旁边座位上的一个小姐姐用手捂着嘴哈哈大笑,笑呛了,噗的一口鱼丸吐到了地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怀疑那个鱿鱼是假的,是什么橡胶或者塑料做的。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去吃了一次,是吃的烧烤。但是我们几个又都不会考,不是糊了,就是没熟的,但是我们还是照吃不误,在学校里能吃到几次肉啊,也舍不得花钱吃肉,所以来这里了,就狠命的吃肉,往吐了吃。后来我们几个再去,服务员说没位置了,但是我明明看见里面还有好几个空座位。服务员说被预定了,眼睛里闪烁了惊慌。可能是觉得我们太能吃了吧。那两次去吃自助餐的经历很难忘,到现在还记得.......
晚饭我们聊了很多,很开心,还说起了我和清雅的事情。她们也都觉得挺可惜的,不过已经过去了,还劝我想开些,努力工作,以后找个理想的女孩子。我们还约定好,等我出国回来,开工资了,就请她们再次相约“七里香”。
回到单位的宿舍楼,他们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玩电脑。每个人都穿着睡衣。在东北,外面很冷,但是屋里有暖气,很热,要穿单衣服才行,有的人甚至光着膀子都觉得热,实在没办法,就敞开窗户放热气。
张姐也穿着睡衣,白底点缀着红色的花纹,宽松的睡衣却包裹不住曼妙的身姿,我是第一次看见女人穿睡衣,那种美感是牛仔裤,紧身衣是不能比的,衣襟飘飘,就像个飞来飞去的蝴蝶,真是让人赏心悦目啊。我睡在男生的屋子里,里面有三张床,我们三个男的睡在里面。白天折腾了一天很累,晚饭还喝的啤酒,一会儿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