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继承并发展泥活字印刷,为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提供重要证据
中国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开创了印刷史的新纪元。关于11世纪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史书有载,言之凿凿。然而当时的活字印刷实物,无论是活字还是活字印刷品,竟未能保存下来。前些年,一些国外的专家质疑中国活字印刷的发明,也往往以此为口实。
近些年来,西夏活字印刷实物的发现,为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提供了过硬的证据。在出土的西夏文献中,先后发现了多种活字印刷文献。
1987年5月,甘肃武威市新华乡缠山村亥母洞遗址出土了一批西夏文佛经文书、唐卡等文物。其中有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下卷)。该经不仅具有活字版的一般特征,且具有泥活字印刷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字笔画不甚流畅,边缘不整齐,笔端圆钝,缺少尖锋,有断残现象。尽管泥活字经过烧制,质地相当坚固,但它毕竟比较容易破损,特别是经多次印刷后,笔画破损更是难以避免。另外,从版面看有些行字列不直,有明显弯曲现象。这是早期泥活字印刷行间尚无夹条、聚版又难以紧凑的缘故。
图版7 甘肃武威亥母洞出土西夏文泥活字版《维摩诘所说经》
俄罗斯所藏黑水城出土文献中也有西夏文活字本《维摩诘所说经》,且上中下三卷都有。西夏文活字本《维摩诘所说经》系保存比较完整的珍贵早期泥活字本,填补了印刷史上的空白,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巨大。
1983年至1984年,内蒙古考古队对黑水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文物,其中约有600片西夏文残页,具有泥活字本特征的残片有170多片。残片中一些文字四角圆钝,笔画不甚流畅,边缘不整齐,笔画古拙,缺少尖锋,有残断现象,文字大小不一,显示出泥活字印本的特点。这些十分珍贵的活字本再次证明西夏比较广泛地使用活字印刷。
1988年至1995年,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北区洞窟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不少文物,其中包括一批西夏文文献。内中有多种活字印本,如《诸密咒要语》等。此外还发现有10数纸残页为泥活字版,一些文字笔画有残断现象,有的个别文字有气眼,这些是泥活字印本所具有的特点。
2002年,国家图书馆修复馆藏西夏文文献时,发现西夏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背面裱糊用纸有西夏文泥活字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2面、卷第七十一44面。也属泥活字印刷品。
2005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贺兰山东麓山嘴沟石窟中,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献,其中有写本、刻本,也有活字印本。活字印本计有三种,其中《妙法莲华经要集义镜疏》第八、《圆觉注之略疏》第一上半为泥活字印刷,《占察善恶业报经》为木活字印刷。前二者字体欠工整,笔画钝拙,横不水平,竖不垂直,缺笔少画,且多有断笔;文字墨色浓淡不一;个别文字有气眼痕迹。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此经卷末有6行题款,记录了参与印刷该经的人名及其分工情况。其中有校印面者、选印字者、平印面者和印刷者。宁夏山嘴沟新发现的带有重要题款的活字本文献是中国活字印刷史的重要发现。
图版8 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泥活字版《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一)
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后,并未广泛应用,他所制泥活字以及他的泥活字印刷品都没有流传下来,甚至连他印过什么书籍都缺乏记载。宋元时期印刷事业十分发达,雕版印刷品已经做得十分精美,对印刷品的要求也很高。在这种形势下创制的泥活字印刷品,尽管开始了印刷术的革命性创举,但在印刷质量上未必尽如人意。大概正因如此,虽然泥活字印刷成本低廉、刻字容易,但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没有使活字印刷成为主流。
西夏迅速地吸收了中原地区的活字印刷技术,中原王朝未能广泛流行的泥活字印刷在西夏却得到了较多实践的机会,不避简朴粗疏,大力应用泥活字印刷,留存下多种泥活字印刷品,填补了中国早期活字印刷的重要实物,使我们得以目睹活字印刷术发明不久后的活字印刷品,为中国开创泥活字印刷提供了确凿力证,澄清了早期活字印刷史上的怀疑和模糊认识,更加确认了中国首创活字印刷的地位。
从使用活字时间上来看,西夏大约在12世纪中叶以后和13世纪初。西夏文活字印刷实物的发现,从使用时间上填充了中国印刷术西传中两个世纪的过渡时期,从地域上由中原地区向西推进了200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