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姚辟书[1]
姚君足下:别足下三年于兹[2],一旦犯大寒[3],绝不测之江[4],亲屈来门[5],出所为文书,与谒并入[6],若将见贵者然。始惊以疑,卒观文书[7],词盛气豪,于理悖焉者希[8]。间而论众经,有所开发。私独喜故旧之不予遗[9],而朋友之足望也。
今冠衣而名进士者,用万千计。蹈道者有焉[10],蹈利者有焉[11]。蹈利者则否;蹈道者,则未免离章绝句[12],解名释数[13],遽然自以圣人之术单此者有焉[14]。夫圣人之术,修其身,治天下国家,在于安危治乱[15],不在章句名数焉而已。而曰圣人之术单此,妄也。虽然,离章绝句,解名释数,遽然自以圣人之术单此者,皆守经而不苟世者也[16]。守经而不苟世,其于道也几[17],其去蹈利者则缅然矣[18]。观足下固已几于道,姑汲汲乎其可急[19],于章句名数乎徐徐之[20],则古之蹈道者,将无以出足下上。足下以为何如?
[1]姚辟:字子张,金坛(今属江苏)人。中进士后历官项城令、通州通判等。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二年(1065),他与苏洵一起在京编修《太常因革礼》。
[2]兹:现在。
[3]犯:冒着。
[4]绝不测之江:越过不可探测的大江。绝,越过。
[5]屈:屈驾,对人来访的敬辞。
[6]谒:名帖。
[7]卒:最后。
[8]于理悖焉者希:意谓没有什么违背道理的地方。悖,违背。希,少。
[9]不予遗:“不遗予”的倒装,意谓不忘记我。予,我。遗,忘记。
[10]蹈道者有焉:有履行道义的。蹈,履行,实行。
[11]蹈利者有焉:有追逐名利的。
[12]离章绝句:分章断句。绝,断。章句,章节与句子。这里指汉代儒生以分章析句来解说经义的一种著述之体,引申为句读训诂之学。
[13]解名释数:诠释辞义概念。名数,中国古代哲学家常以此指概念和气数。
[14]遽(jù)然:惶恐的样子。单:仅仅。
[15]安危治乱:平定危亡,治理乱世。
[16]不苟世者:不轻率迎合世俗的人。苟,苟合。
[17]其于道也几:这是接近于履行道义的。几,几乎,将近。
[18]缅然:遥远的样子。
[19]姑:姑且,暂且。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20]徐徐:迟缓的样子。
姚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中进士。王安石给他的这封信,从内容上来看,是针对进士考试而言的。王安石对进士考试并不很看重,尤其对以章句名数为考试内容的做法不以为然,因而劝姚辟不必急于研究章句名数。据此,本文可能作于姚辟中进士之前的一段时间。
本文和王安石的其他书信一样,也是一篇书信形式的议论文。信中在开始寒暄之后,就转入议论,论述了读书的目的及途径等问题。王安石在信中分析了当时读书人应进士试的目的不外“蹈道”(履行道义)和“蹈利”(追逐名利)两途。对于“蹈利”者,王安石是不屑一说的;而对于那些热衷于研究章句名数之学,而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蹈道”者,王安石也予以批评。他在文中明确指出:“夫圣人之术,修其身,治天下国家,在于安危治乱,不在章句名数焉而已。”即认为儒家学术的精髓在于治理国家的方法,而这才是读书人应该努力学习的。本文体现了王安石重道崇经、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也颇有特色。作者对姚辟来访时“论众经有所开发”一事不以为然,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出语轻婉而立论直截。前人评曰:“势重语急,而用笔煞有停顿,简核老当,无一枝辞赘字,且能涵茹意思于笔墨之外,最可法。”(《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七引吴北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