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诗文选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1]

宿云散洲渚[2],晓日明村坞[3]。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4]。予心适无事[5],偶此成宾主[6]


[1]北池:当即作者在《愚溪诗序》中所说溪北之愚池。此诗与前诗作时约略相同。

[2]宿云:昨夜残留之云。洲、渚:皆水中陆地。

[3]明:照亮。坞(wù):四外高中间低的地方,此指村落。

[4]风惊句:谓风将昨夜留存于树上的雨水摇落下来。

[5]适:正好,恰巧。

[6]偶此:与此相对、相合。


一场雨后,世间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清新,夜间残留在洲渚上的浓云已无踪影,早晨的阳光把村落照得一片明净。清澈的池水边耸立着高大的树木,阵风吹来,将树上留存的雨水点点滴滴洒向池中,荡起层层的涟漪。观赏这景物的作者是独自一人,他静默地站在池边,看自然造化如何播弄万物,如何变幻自身的形态。他呼吸着雨后晨曦中清爽的气息,心里一无杂念,甚至将自己也融进了景物之中,与之互为宾主,如同友朋,静静地对视着、交流着。

这就是读完此诗后的直接感受。如果从其艺术特点来看,更有可圈可点之处。诗仅六句,似是顺手写来,兴尽即止,没有丝毫人工安排的痕迹。但细细品味,其中每个词语都被运用得恰到好处:云是“宿云”,已暗点昨夜之“雨”;云散日出,晨曦初照,却不用照而用“明”,就将客观的描写变为主观的视觉感受;树是“高树”,则其枝叶茂密易于储存雨水可知;高树又“临”清池,则风吹雨落尽入池中便属无疑;而落于池中的雨点及其激起的涟漪却不去写,全留给读者想像,这就扩展了诗歌的蕴涵和空间;至于一个“惊”字,用得尤其超妙。唐汝询分析说:“宿雨初霁,树间余点未消,风触之而散洒,若惊之使然。”(《唐诗解》卷十)这就是说,作者将“惊”字用活了。由于有了“惊”,自然带出“夜来雨”,于是呼应题面,补足“宿云”,使诗意更为密合。最后两句,虽平平写来,却极具哲理,具体视之,是作者“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的境与神会,大而言之,又何尝不是人与自然关系之深层内涵的诗意表述?寂寞的诗人,在静默中发现了自然的大美,也使自己忧怨的心绪得到了暂时的消解,从而趋于一种平和。高步瀛说子厚南迁后咏愚溪诸诗“皆神情高远,词旨幽隽,可与永州山水诸记并传”(《唐宋诗举要》卷一),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