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先主庙[1]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2],业复五铢钱[3]。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4]。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5]。
[1]蜀先主庙:即蜀汉先主刘备庙,在夔州境内。
[2]三足鼎:指蜀汉、曹魏、孙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3]五铢钱:汉武帝时铸行的一种钱币,钱面上有“五铢”两字。王莽篡汉后废止不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其流通。诗人于题下自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故此句显系喻指兴复汉室。
[4]得相二句:相指丞相诸葛亮,儿指后主刘禅。象贤,效法先祖的贤才。《仪礼·士冠礼》:“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5]凄凉二句:据《三国志》、《华阳国志》载,刘禅于公元263年投降曹魏,次年举家东迁洛阳。又据《汉晋春秋》载,司马昭设宴,令“蜀故妓”歌舞,观者皆感叹欷戯,独刘禅嬉笑自若。司马昭问:“颇思蜀否?”刘禅答:“此间乐,不思蜀。”为此二句所本。
这首诗作于长庆二年至长庆四年诗人任夔州刺史期间。诗中通过鲜明的盛衰对比,将欲挽狂澜的豪情与对国势日蹙的忧思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深沉而又浓烈的兴亡之感。
起二句发唱警挺,气象雄浑。“天下英雄”,暗用《三国志》所录曹操语:“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虽属使事,却略无使事痕迹。尤妙者乃在添一“气”字,使巍巍庙堂气象跃然纸上。而“天下”与“千秋”对举,又使时空得以拓展而变得浩浩无垠,刘备之“英雄气”也就随之而鼓荡于宇宙、磅礴于古今。如此开篇,笔力若有千钧。三、四句盛赞刘备功业,将“英雄气”落到实处。“势分三足鼎”,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刘备戎马半生,创业维艰,奠定三分,殆非易事。“势分”句一笔概尽其间之曲折过程,积淀极为丰厚,意蕴极为深广。“业复五铢钱”,巧借钱币为喻,对刘备力图振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勃勃雄心深表钦羡与崇敬。两句各有出典,殊难牵合,但一经作者运思,即铸为工对,颇具浑然之致。其功力之深,令人叹服。五、六句感叹刘备虽得良相辅佐,成就帝业,却因子孙不肖,功败垂成,以致最终江山易主、鹿死人手。语意一正一反,一扬一抑,不惟寄慨遥深,转接之妙,亦堪称赏。末二句借歌舞场面之特写,承前指责刘禅不恤祖业、忘怀国耻、但求逸乐。字里行间,既渗透着嗟悼刘备事业后继无人之情,亦隐约可见唐王朝日薄西山、国势危殆、执政者昏庸无能、亲佞远贤之意,此所谓“婉言寄讽也”。
从诗作表现的情感上看,诗人先以钦羡的口气描述蜀先主奠定三分、复兴汉室的煌煌功业,极其豪壮,情感是上扬的;然后谴责蜀后主的荒淫误国,又确实凄凉,情感是下抑的。如果说诗的前几句隐含着诗人对功名事业的热衷和试手补天的渴望的话,那么,诗的后几句则暗寓着诗人对经仕的几个君主的不满。这首诗写于唐穆宗即位之初,或有婉言寄讽、防患于未然之意。豪情与忧思的并存,使全诗显得意蕴深厚,气韵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