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二
◎为政第二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①。”
注释
①北辰:北极星。地球围绕自转轴进行自转,在北半球上的人看来,天上的星辰好像都围绕着天球上的某一点在旋转,这一点就是天北极。在上古时代,由于观测手段的限制,人们认为天北极与某颗星重合,并将这颗星称为“北辰”。后来才知道这个认识是不确切的。
译文
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政,如同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拱卫它。”
段意
此章是说,治理国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2.2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之②,曰‘思无邪’③。”
注释
①《诗》三百:即儒家经典中的《诗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包括三百零五篇诗歌的本子,过去都认为是经过孔子编辑整理而形成的,实际上,在孔子以前它已经存在了,那是经过长期流传整理形成的结果,孔子可能只是依据这个本子又进行了重编而已。②蔽:概括、囊括。③思无邪:语出《诗·鲁颂·》。所谓“思无邪”是说国君除此之外不考虑其他,孔子借用这句话来概括《诗》的思想倾向。
译文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虑没有邪念。”
段意
此章是孔子对《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同时也体现了孔子衡量文艺作品的标准。
2.3 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③。”
注释
①道:通“导”,引导、教导。政: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行政手段。②齐:规范、整治。③格:亲近、服从。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用刑法来整治,民众苟免刑罚但缺乏廉耻;用德行来教导,用礼仪来整治,民众有廉耻而且敬服。”
段意
孔子认为,单用政令、刑法来治民虽然有效,但并非完美,应该以道德教育来贯穿始终。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③,六十而耳顺④,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⑤。”
注释
①有:同“又”。商周时代,在称呼与整十、整百相连的零数时,往往在中间加“又”或“有”。志于学:据前人的注释,古代孩子在十五岁时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处世事君的“大人之道”。②立:自立,即确立了人生目标。③天命:此指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④耳顺: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一说是对任何话都不介意。⑤从:同“纵”,放任。矩:法度。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自立,四十岁不疑惑,五十岁了解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能领悟,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
段意
此章是孔子自述修身的进程。孔子认为,必须经过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才能达到修养的最高境界。
2.5 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
樊迟御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①孟懿子:姓仲孙,名何忌(亦作“忌”),鲁国大夫,“懿”是他死后的谥号。②樊迟:齐国人(司马贞《索隐》引《家语》说他是鲁国人),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御:为孔子驾车。
译文
孟懿子询问孝,孔子说:“不违背。”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询问孝,我答复说‘不违背’。”樊迟说:“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活着,以礼事奉;死了,以礼安葬,以礼祭祀。”
段意
此章是说,孝的精髓是合乎礼。
2.6 孟武伯问孝①,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注释
①孟武伯:名彘,孟懿子的儿子,“武”是他死后的谥号。②其:人称代词,此处所指称对象诸说不一,有的说指父母,有的说指子女,这里取子女说。
译文
孟武伯询问孝,孔子说:“不令父母亲为子女担忧。”
段意
此章揭示了孝行最起码的要求。
2.7 子游问孝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①子游:吴国人,姓言,名偃,子游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文学科的高材生。
译文
子游询问孝,孔子说:“现今的孝是指能奉养,人们对狗马都能有所饲养,不恭敬,以什么来区别呢?”
段意
此章是说,孝以恭敬为本。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②,曾是以为孝乎③?”
注释
①色难:此句有省略,前人说法不一,结合下文来看,当指子女侍奉父母时的容色很难。②馔(zhuàn篆):吃喝、享用。③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此处的曾当释为乃。
译文
子夏询问孝,孔子说:“难在容色。有了事情由子女去效劳,有了酒食让长辈来享用,这就可认为是孝了吗?”
段意
此章与上一章的基本意思相同,在表情上顺从父母的意愿也是恭敬的具体表现。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①,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②,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回: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孔子的弟子,德行科的高材生。②退而省其私:前人对此句有二种说法,一说是颜回回去后自己进行研究,一说是孔子观察颜回回家后的作为。此处取后一种解释。
译文
孔子说:“我和颜回言谈终日,他无所问难如同愚人。他回去后,我观察他独处时的作为,也都能发扬所说的道理,颜回不愚蠢啊!”
段意
此章是孔子赞美颜回的学习态度。
2.10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人焉廋哉③?人焉廋哉?”
注释
①以:作为。②由:途径,此处作经历解。③廋(sōu搜):隐瞒。
译文
孔子说:“观看他的作为,考察他的经历,了解他安于什么,此人还能隐瞒什么呢?此人还能隐瞒什么呢?”
段意
此章是说观察人的方法。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注释
①温故而知新:前人对此句有二种解释,一说是通过温习旧有的知识而得到新的体会,一说是既不遗忘旧有的知识又学习新的东西。此处取后一说。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了解新的知识,就能成为老师了。”
段意
孔子认为,已经学得的知识必须经常温习、整理,同时不能忽视学习新知识。这一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孔子“学而不厌”的教育主张。
2.12 子曰:“君子不器①。”
注释
①器:器皿。器皿都有专门的用途,喻指专门的人才、特定的才能。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皿。”
段意
在儒家学说中,君子是一种比较完美的道德要求。孔子和他的学生经常探讨君子标准、内涵以及作为君子的种种表现。在这一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兼备各种才能,其用不拘一格。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①。”
注释
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朱熹《集注》引周氏说云:“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
译文
子贡询问君子,孔子说:“先做,然后再说并且贯彻到底。”
段意
孔子勉励子贡,学做君子要从实践着手,不要停留在口头上。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①周而不比:郑玄云:“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忠信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忠信。”
段意
这章是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儒家所谓的小人,不是指某个社会阶层,而是与君子对立的一种道德行为。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罔:迷茫、受欺蒙。②殆:危险。一说此处的殆是指精神疲惫。
译文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危险。”
段意
孔子很重视在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在《论语》的许多章节中可以看到,他很赞赏学生在领会自己教诲时能有所发明。这一章中,他同时告诫学生,思考问题必须与学习结合起来,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16 子曰:“攻乎异端①,斯害也已②!”
注释
①攻:攻治、学习。②也已:句末助词,无义。
译文
孔子说:“学习异端邪说,这才是祸害啊!”
段意
孔子认为,异端邪说是极其有害的。
2.17 子曰:“由①,诲女知之乎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①由:仲由,字子路,卞(在今山东泗水以东)人。孔子的弟子,政事科的高材生。②诲:教诲。
译文
孔子说:“由,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段意
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
2.18 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②;多见阙殆③,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①子张:陈国人,姓颛孙,名师,子张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引此句作“问”,当出于古本《论语》。干禄:求取禄位,即从政。②尤:过错。③殆:一说此处的殆与疑同义。
译文
子张学习干求禄位,孔子说:“多听,保留疑问,慎重地谈其余的,就会减少错误;多看,避开危险,慎重地实行其余的,就能减少悔恨。言语减少了错误、行为减少了悔恨,俸禄就在其中了。”
段意
子张想向孔子学习从政的知识,孔子教导他,首先要端正态度。
2.19 哀公问曰①:“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①哀公:鲁哀公,名蒋,“哀”是他死后的谥号,公元前494—前466年在位。②错:通“措”,作放置解。
译文
鲁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使民众服从?”孔子说:“将正直者置于邪恶者之上,民众就服从;将邪恶者置于正直者之上,民众就不服从。”
段意
此章是说,统治者要增强民众的凝聚力,必须提倡正气、扶持正气。
2.20 季康子问①:“使民敬、忠以劝②,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①季康子:鲁国贵族,名肥,在鲁哀公时执掌大权,“康”是他死后的谥号。②以:在此处作连词用。
译文
季康子问道:“使民众恭敬、忠诚并努力,怎样做呢?”孔子说:“用庄重来对待他们,他们就恭敬;孝顺长者、爱抚幼小,他们就忠诚;举用善者而教诲无能的人,他们就努力。”
段意
这一章的基本意思与上一章相同,但着重点主要在个人的行为表率上。
2.21 或谓孔子曰①:“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②:‘孝乎?惟孝,友于兄弟③,施于有政④。’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①或:有人。②《书》:指上古流传下来的文献,现在儒家经典中的《尚书》即后人从中选编而成。过去传说经孔子整理成书,是没有根据的,据研究,孔子在世时它们还没有编定。此处所引的文句,见于伪古文《尚书》中的《君陈》篇。③友:友爱。④施:推及。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去治理国政?”孔子说:“《书》说:‘孝是什么?所谓孝就是友爱兄弟,并推孝而及国政。’这也是治理国政,此外什么是治理国政呢?”
段意
在古时候,国就是家的扩大,所以,治国和治家的道理是相通的。这一观点,也就是后来在《大学》里得到进一步发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奶①,小车无伵,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①(nǐ泥):车前端与车衡衔接的关键。下句“”(yuè月)的涵义与此相同。
译文
孔子说:“作为人而没有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大车没有,小车没有,凭藉什么来行驶呢?”
段意
孔子认为,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于夏礼①,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②,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殷:亦名商,上古朝代名,公元前16世纪灭夏后建立,公元前11世纪被周所灭。因:因循、沿袭。夏:相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由禹的儿子启于公元前21世纪所建立,公元前16世纪被商所灭。②周:上古朝代名,公元前11世纪灭商后建立,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
译文
子张问道:“十世以后的事能知晓吗?”
孔子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制,所增减的能知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所增减的能知晓。如果有谁继承周代,即使一百世也能知晓。”
段意
这一章主要说明了“观往知来”的道理。在古时候,典制的沿革关系到统治的盛衰久暂,因此,孔子教导子张,要从典制的沿革上去观察未来。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①,谄也②;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释
①鬼:当时一般指自己死去的祖先。祭:祭祀。②谄(chǎn产):谄媚。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鬼神而去祭祀,是谄媚;见到合乎义的事不去做,是没有勇。”
段意
此章是说,处事要得当,不要过分(不是自己的鬼神而去祭祀),也不要不及(见到合乎义的事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