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搞清主题的要求
1.要站得高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材料,需要笔杆子具备前瞻性的思路和眼光,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和气度,具备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水平和能力,以形成独立之见,超越平庸,不能就事论事,要善于从长远、从根本上看问题,具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魄。很多材料平淡乏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局限于自我的狭小天地,停留在描述工作的一二三四、空话套话上,使得材料流于平淡,流于“小气”。材料撰写,特别是政治性、政策性较强的材料,一个题目,从不同角度会得出不同结论。比如,计划生育要不要放开的问题,从个人角度看是一回事,从一个省、一个市角度看是另外一回事,从国家角度看又是一回事;从当前看是一回事,从长远看又是一回事。要做到立意高远,才能正确认识、处理材料要解决的问题在全局的位置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才能推动和促进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撰写大型文字材料,要能从宏阔而高远的视野出发,要能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要尽量用世界的、长远的、全局的目光去审视工作、事业和政策,不就事论事。在审题立意上,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单位—全局;当前—近期—长远;家庭—社会—国家;等等。当然,我们要求材料撰写的立意要高,是建立在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不是任意拔高,说空话套话,不能把蚂蚁说成大象,把树木说成森林,要恰到好处,中肯适当。
2.要立得新
我们大家平常读书看报,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人云亦云、毫无新意的文章,即使看了印象也不深。要使我们所撰写的材料得到领导的认可,就必须在“新”上下功夫,以“新”取胜。要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在人尽皆知、普普通通的现象中发现创新点;或者跳出老思路,寻找反映材料的新角度;或者用新的方法做出新的概括,提出前人未曾提出的新见解;或者避热就冷,在常人想不到的地方产生新观点。特别是平时给领导写讲话稿、每年的工作总结报告,都要寻求新的角度,用新材料,出新观点,有新语言。
3.要想得深
简而言之,就是要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要尽量透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使材料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使读者能够受到最大的感染和教育。主题的深刻,并非仅在于材料重大与否,关键取决于作者认识事物的深度。要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使人深刻,使人清醒,使人坚定。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保证材料主题深刻的前提。我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素养,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在立意和行文中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其本质,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提出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真知灼见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