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胸怀大格局
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大格局就是准确把握事物的总体发展趋势,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上出谋划策,从战略的高度察弊识利,协助领导作出事关全局的重要决策。因此,笔杆子在大型文字材料的撰写过程中,必须有很强的全局意识、战略意识,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观察全局,分析全局,谋划全局,积极为领导出好主意、出大主意,拿大方略。
三国时的诸葛亮,虽然结庐隆中,但对天下形势了然于胸,分析深刻透彻,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他向刘备提出了占据湖南、湖北、四川,谋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支持,联吴抗曹,进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可以这么说,兵微将寡的蜀汉,能够发展到与曹魏、东吴抗衡,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得益于诸葛亮心有大格局,出的是大主意、高谋略。
1.站在时代前沿纵观全局
叶剑英同志曾形象地要求参谋人员:“要经常按着地球‘脉搏’的跳动。”也就是要对国内外风云变幻了如指掌,对时代大背景非常清楚。笔杆子要走出一个误区,把自己看作是领导的“传声筒”、干具体事的,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大的方面不必操那么多的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理解是狭隘的。常言讲,一个人最要紧的不是站在什么地方,而是朝着什么方向走。抗日战争进行10个月后,为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延安的窑洞里,纵览世界风云,写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这就是站在时代背景下,胸中有全局的典范。由此可见,作为笔杆子,都应注意按地球的脉搏,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建设形势、军队建设形势等有总体了解和把握。这样,就为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字材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2.站在“大政方针”的高度谋全局
这里所说的“大政方针”就是治党、治国、治军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原则,因为这些都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统揽全党、全国、全军的大局制定出来的,所以对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各项工作都有普通的指导意义。只要我们以此为站立点,就站到了观察分析问题的最高处,对大大小小的局势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据此写出的材料和建议才能具有全局性。
3.站在通晓全局的高度谋全局
知全局才能谋全局,对全局知之越广越深,谋全局才能越高越准。笔杆子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本部门、本单位的小圈子里,要把视线扩展到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工作范围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写作的方向,提高材料的起点。要经常留心观察,及时收集整理。如参加综合性工作组时,听党委、机关的工作总结报告时,学习上级指导全局工作的文件时,对有关内容都要认真记录,装在脑子里。要使自己的脑子里多装些带全局性的问题,经常想一想全局的要求是什么,面上的情况怎么样,透过自己分管的工作,立足本职想全局,客观思考提建议。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笔杆子对相关部门掌握的情况,要主动联系,及时获取。总之,机关各部门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相互之间主动交流、“互通有无”,是笔杆子了解通晓全局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