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灵山:妙语读西游(知趣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西天路上的凡夫俗子——猪八戒悲剧新说

尽管相貌奇丑、面目可憎,一露面就能将人吓得失魂落魄,四处逃散,但猪八戒绝对是《西游记》一书中的正面角色,属于取经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与西天取经路上那些专门打家劫舍、祸害四邻的妖魔鬼怪相比,也许猪八戒的相貌和他们没有什么差别,但两者的立场和原则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过,不管是在作品内还是在作品外,猪八戒作为正面角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和地位。相反,他得到的只是不断的捉弄和嘲讽。人人都承认他是《西游记》一书中写得最生动的人物,但并非个个都喜欢他,说他的好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猪八戒一直被当作落后农民的典型形象,受到指责和批判。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老话正可用来描述文坛上的风云变迁。近些年,随着人心世态的变化,猪八戒忽然吃香起来。曾有人在网络上进行过调查,让女性网友选择西天取经队伍中的一名成员来做终身伴侣。结果,出人意料的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现代女性将猪八戒作为心目中较为理想的丈夫形象,这正应了一句曾广为流传的歌词:“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这一现象看起来有些荒唐,实则耐人寻味。对同一文学形象前后褒贬的变化往往昭示着社会历史的内在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在这个流行“包二奶”“招三陪”的社会里,像猪八戒这样恋家胜过取经的模范丈夫确实是比较少见了。从对猪八戒评价的起伏落差不但可以读出时下的世态人心,更可以通过这一现象来反思一下我们用以评价文学形象的标准和立场。在笔者看来,猪八戒是一个解读民族文化的活标本,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不少潜藏在人们灵魂深处的东西,更可以通过其极富戏剧色彩的个人境遇,悟出一些人生真谛。

在西天取经的五人队伍中,除唐僧作为发起人,真心实意地想西行取经外,其他几位都是由“天庭罪犯”转化而来的,取经不过是对往日罪过的一种痛苦赎救。他们未必真正理解取经的伟大意义,只能说是于受惩、苦行之间,两者相较取其轻而已,很难说是心甘情愿的取经者。

特别是猪八戒,准确地说,只能算是一个胁从的“革命者”。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普度众生、修成正果的雄心壮志,同样,也缺少实现这一宏愿所需要的信心和毅力。他虽然有着猪一般的相貌,但更像是一位普普通通、安守本分的农民,人性多于猪性。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他人生的最高理想。唯一不同的就是那古怪丑陋的长相和惊人的饭量。但就是这样,他还是在观音菩萨的劝诱和孙悟空的逼迫下,极为无奈地成为取经队伍中的一员。

在神圣的取经队伍中,夹带着这么一位并不情愿、时时要打退堂鼓的凡夫俗子,担任着尴尬角色,干着牵马、挑行李这类用力而不显功劳的窝囊活儿。这固然在寂寞乏味的取经旅途中增加了许多笑料,但对猪八戒来说,更多的是悲剧。取经完满后,他虽然也算修成了正果,但原来的性格禀性并没因九九八十一难的结束而发生丝毫改变。对猪八戒而言,净坛使者的意义,不过是吃喝更有保障而已,为这么一个管顿饱饭的职位,竟然要付出永远放弃家庭的巨大代价,可谓得不偿失。老实说,这样的待遇他原本不需要通过西天路上的艰难跋涉来换取,先前在高老庄轻而易举就能得到。

特别是到作品最后,当如来的两位侍者伸手索要贿赂,并得到佛祖如来的纵容和默许时,取经的庄严和神圣感顿时消解,猪八戒的悲剧也因此得到更为有力的确认。因为这样的结局不比他西天取经路上一再提及的散伙分家好到哪去。曾经一心向往的西天并非一方净土,照样充斥着俗不可耐的欲望,只不过有人更善于隐藏,更善于作秀而已。更进一步的深究同样令人失望,西天取经队伍为之自豪的的降妖除怪,又真正除掉了几个妖精?不过是打死了几个没有靠山的乡怪野鬼,那些有来头的妖怪还不是照样逍遥法外?何况其中还有不少是来自西天佛界。

一个一心想守着老婆过日子的庄稼汉,就这样一不留神、稀里糊涂地成为供人祭祀膜拜的净坛使者菩萨,这在猪八戒本人,固然是一种不幸,但对安居西天世界的佛祖和选择取经人选的观音菩萨来说,又何尝值得炫耀?靠几个并不虔诚的教徒来完成如此严肃艰难的取经事业,说是度人,实则害人,这对他们不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吗?

在西天取经队伍的诸位成员中,猪八戒无疑是最有人情味的一个。从他身上看不出多少神性或妖气,确切地说,他不过是一个长着猪模样、有点小神通的凡夫俗子。他不像孙悟空那样,有着神奇不凡、可以随时炫耀的出身和阅历,自己虽然也曾做过级别、待遇都不低的天蓬元帅,但并没有多少值得一说的辉煌业绩。自从他被贬下界,不幸投成猪胎,人们更多的是将他当猪来看。他也不像师弟沙僧,后者没有什么精神寄托,因为曾经是侍卫出身,便永远将侍卫事业进行到底。

偷吃人参果的那一回,最能说明取经成员思想性格的差异。沙僧以其多年来人家宴饮他服侍的经历,从没想到自己还会有一尝人参果的福分;孙悟空不过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天上几千年一开花、几千年一结果的蟠桃都吃过,这几个果子又算得了什么?但猪八戒不同,他实实在在是为了填饱肚子。济公似的放荡者和唐僧式的苦行僧,看似天差地别,但都能到达西天极乐世界,修成正果,这莫非就是作者所提供的人生得道捷径?

猪八戒虽然是个丑角,但丑得有特点,有个性。并不让人感到可恨,反而使人觉得可爱,猪八戒的可爱就在于他的直率。他有着正常人所具有的一切欲望,包括缺点和不足,并且几乎从不隐瞒。

他确实喜欢吃,但不能理解为贪得无厌,这是因为他的饭量大;他没有更高的理想,是因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老话对人对神都很有效。看看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那些神仙为什么令人羡慕,不就是生活更有保障,更有情调吗?猪八戒毛病虽多,但他有自己的道德底线,那就是即使肚子再饿,也不会像妖怪那样,打人的主意,何况他还守着一位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的师父唐僧。

爱吃贪吃并不可笑,不管别人的肚子,强行逼迫人家假充斯文的人才真正可笑。这种永远填不饱肚子的猪的形象,不正是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农民的形象写照吗?话虽说得有些难听,却是实情。那么多前辈先烈造反改良,打打杀杀,努力了几千年,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做不到吗?只要了解中国的国情,就会知道饥饿一词里含有多少难言的辛酸。

猪八戒确实喜欢和女性套近乎,但这是男性的普遍弱点,并不是他独有的。只是因为取经队伍的其他几位成员不近女色,显得比较突出罢了。何况猪八戒也只是得些嘴上的便宜,从来没有强迫过人家,就像《金瓶梅》里的西门庆那样,一个个非要搞到手才算过瘾,在高老庄的时候,就没听说他有这个毛病。因为是人,所以有很多是人就会犯的错误。唐僧是人,却一心想除去自己的人性,所以他可敬而不可爱。正常的生理欲望都未能得到满足,却让他从事压抑人性的取经活动,这难道只怪猪八戒吗?其偷懒、自私行为固然可以理解为一种消极的反抗,但这种反抗却是可以理解乃至宽恕的。这并非大是大非上的原则性错误,不过是一些难以克服的小毛病,不过别人多喜欢掩饰,猪八戒则表现得更为直接而已。正是因为这些小毛病,读者才觉得猪八戒可爱,富有人情味。

如此正面评价或肯定猪八戒,对笔者来说,并没有为其开脱平反、哗众取宠的野心,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过是想以更多的理解和同情之心,重新看待猪八戒这个文学形象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以今人的眼光苛求、责备古人,这似乎已成为多年来人们评价古代文学人物形象的一个惯例。比如苛责宋江的接受招安、岳飞的愚忠、贾宝玉的不跟家庭决裂等。这种凭借时间优势去俯瞰古人的态度是不公平的。文明毕竟一直在进步,每一个生活在特定历史时空的人只能走到社会文化条件所能允许的极限,而不可能走得更远,否则就是超人或神仙。人毕竟是人,不是超人和神仙,是人就有局限。

在回头嘲笑、责备古人时,也许应该有意识地向前看一看,看一看那一双双来自未来的质疑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