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本书作者是雅各布·阿伯特(1803—1879),他出生于美国缅因州哈罗威尔,19世纪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他一生独著过一百八十多部作品,与他人合著过三十一部作品,可谓多产。在这些作品中,最为著名的非这套22册的“美国国家图书馆珍藏名传”丛书莫属,丛书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查理二世》是丛书中的一册。
查理二世是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之子。他的母亲是法王路易十三之女亨利埃塔·玛丽亚。她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查理二世受她的影响很深。我们知道,查理二世复辟成功了。然而,信奉新教的大臣们对这位“宗教倾向不明”的君主心存芥蒂,处处防备。毋庸置疑,查理二世时代,英格兰的宗教矛盾十分突出。尽管查理二世的开明统治和隐忍没有使宗教矛盾演变为内战,但宗教矛盾仍然日益恶化。查理二世驾崩前,他还是皈依了天主教,并将王位传给他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詹姆斯二世。詹姆斯二世同样深受母亲的影响。与哥哥查理二世相比,他登基前就皈依了天主教。因此,查理二世时代积累的宗教矛盾,最终在詹姆斯二世时代全面爆发。在风卷残云的光荣革命中,詹姆斯二世失国逃亡,从此来自苏格兰、入主英格兰的斯图亚特王室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查理二世还是王子的时候,国内矛盾十分突出,王权与议会的斗争非常尖锐。内战爆发后,查理一世让查理王子去英格兰西部担任名义上的统帅,指挥王军作战。局势恶化后,查理王子不得不逃离了英格兰。他渡尽劫波,终于逃到法国与母亲会合,开始在欧洲流亡。他的父亲被处决后,他与母亲的处境日益艰难。为了改善处境,为了积累复国的力量,他打算娶法国王室贵胄、富有的安妮·玛丽亚为妻。但他受尽嘲笑、揶揄,最终未能得偿所愿。
后来,为了复国,查理王子回到了支持王室的苏格兰。苏格兰当局有条件地为他加冕。从此,他成了查理二世。次年,为了夺回英格兰,查理二世率军南进。尽管他的军队尽了全力,但他在伍斯特战役中还是一败涂地。之后,查理二世历经劫难,死里逃生,再次登陆法国,继续颠沛流离的艰辛的流亡生活。
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英格兰的政治格局失去了平衡。查理二世的机会来了。经过苏格兰的蒙克将军的巧妙安排与斡旋,查理二世和平复国了。现在,查理二世大权在握,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灰头土脸的流亡王子了。他的婚姻再也不必通过乞求的方式得来了。他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在婚姻方面,他是非常理智的。他没有把个人的爱情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最后,他决定迎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因为与凯瑟琳结婚,他获得的利益最大。他不仅获得了大笔财产,还得到了许多葡属海外领地,其中就有著名的果阿。
查理二世如愿以偿了,但他欺骗了一名纯情的少女——那个为了爱情而远赴异国的美丽公主凯瑟琳。婚后,凯瑟琳王后遭到查理二世的长期冷落,犹如守活寡,而查理二世继续与自己数不清的情妇们打情骂俏,纵情享乐。
查理二世不是昏君。他心里明镜似的,斯图亚特王朝虽然复辟了,但只是迈出了长治久安的第一步。他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缝合社会的裂痕,缓和君权、臣权与民权之间的矛盾。于是,务实的他采取了开明统治。他不主张重典治国,主张宽容治国。久而久之,那些仇视王权的敌人放下了戒备,重新靠近了君主。社会的裂痕逐渐缝合了,政治格局逐渐平衡了。
然而,查理二世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虽然我们无法尽述,但从他驾崩前皈依天主教这个事实来看,他执政时支持英国国教,不是他的真实意愿,而是他与俗世不得不妥协的痛苦选择。显然,当他终于皈依天主教时,他内心与外在世界彻底切割。他获得了救赎和解脱,但英格兰的宗教矛盾最终激化,于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上演了……
刘彦峰
于天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