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三):奈良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节 藤原宫及冠位的修改

一、吏务的实权

百官是指官、省、寮、司的长官。《官位令》中将寮头以上定为五位官。这就是将所谓的“云上人”称作“加美”的原因。自古以来,神的后裔具有无上的地位,将政府部门职务委托给有专业知识的“艺业”人。很多职务由外来的移民来掌管。云上人将外来移民当作陪隶来对待。史、书、秦、汉各姓氏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在制定八姓时,天武天皇专门为这些姓氏设立了忌寸、道师之姓。天武天皇将这些姓赐予纪酒人、东汉、西汉、秦氏等。因此,诸司是技艺职位,专门掌管忌寸以下职务,任六位以下的官。而云上人是不参与这些事务的。太政官、中务省的史官及内外记局等都是艺业人的职务。这些称作“官务”“局务”,都是六位官。因此,六位以下的官员虽然官位微贱,但实际上掌握政务实权的正是这些官吏。如果六位以下的官员自此晋升五位以上,就称“地下诸大夫”。一般来说,日本天皇授予这些人“外位”。身居外位的人不断积累资历被朝廷授予内位的情况也很多。由此可知,吏务实权,除云上人的上层外,基本都集中在六位以下的官吏手中。

二、皇宫和宫省

在奈良时期,日本的神宫和皇宫都称“宫”。亲王这一阶层以“宫”作为他们居住地的称呼。自古以来,日本的惯例是每代天皇都更换地点建造宫殿。随着时代的发展,皇宫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皇极天皇时,朝堂的正殿称“太极殿”。当圣德太子在飞鸟小垦田宫整理朝制后,每代天皇都迁宫的惯例逐渐终结。大体而言,飞鸟成了日本固定的首都。孝德天皇建造了难波宫,扩大了别都的规模。但孝德天皇驾崩后,首都又迁回飞鸟。到了天智天皇时期,虽然天智天皇将首都迁至成务天皇时期的故都近江,但在壬申之乱中,近江首都被废,因此天武天皇又回到飞鸟。皇宫和宫省不在同一处。太极殿之外是否设立了太政官这一点并不确定。大藏省又分离出斋藏。斋藏建在皇宫外面。星川皇子在谋反时夺取大藏省便能说明这一点。诸司设立的技艺之职本来设在便利的地方,因此处处修建省寮。这些省寮大体上位于南山的飞鸟到东山的矶城之间。

三、藤原宫

天武十三年的诏书中称:“凡都城、宫殿非一处,必造两三处。”因此,天武天皇迁都难波。第二年朱鸟元年正月,难波大藏省失火。天武天皇又回到飞鸟。之后,天武天皇又派三野王去信浓,察看营建首都的地形。天武天皇巡行各地决定营建宫室的地方,但不久驾崩。到了持统天皇执政时期,持统天皇巡览藤原宫,并在八年后迁到藤原宫。藤原宫和飞鸟只隔着一个山岗。藤原宫位于西面。这大概是天武天皇决定迁都的地方。当时,在山南有吉野离宫。天武天皇经常在吉野离宫游幸。柿本人麻吕在和歌中写道:“八隅皆知吾大王,治理天下每日忙,各地虽有诸侯国,河内山川最清畅。吉野操劳费心肠,花开花落好时光,秋津野边宫柱长,百矶城内宫人忙。船并旦川来渡江,百舟相竞夕河渡,此川绵绵无绝响,此山弥高令人慌。珠水泷都人徜徉,见此无有不欢畅。”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光景。藤原有允恭天皇的别宫。朝廷在别宫为衣通姬后设置了藤原部。藤原部位于天香山以南。天香山以南是一个大平原。大平原上建有藤原氏的宅邸。就后来的藤原宫而言,《释纪》称“师说此地未详,愚按氏族略记云:藤原宫在高市郡鹭栖坂之北”。《万叶集》中记载道:“荒妙藤井原有大御门,在埴安堤上。”由此可见,藤原宫位于天香山以西,和飞鸟有一岗之隔。迁都时,持统天皇拟立高市皇子为储君,最终文武天皇在此宫即位。“在庆云元年,才决定将藤原宫周围的土地住宅圈入宫中,对一千五百百姓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偿。”之后,朝廷大规模扩张宫城区域,将京城分为左右京,达数百万步。京城不仅有宫殿区域。从天武天皇时期开始,京城修建大宫、大寺,药师寺也在藤原宫附近。药师寺原来是围着宫城而建的寺。此外,宫省也配置在藤原宫中。详细情况还未考证。

四、平城时期以前的宫殿制度

平城时期以前宫殿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在净御原宫中,有太极殿也称“大极殿”。——原注、大安殿、小安殿等。天武天皇十年,天武天皇在小安殿宴饮,让亲王、诸王进内安殿,诸臣皆侍奉在外安殿。天武天皇置酒赐宴。天武天皇十四年,天武天皇来到大安殿,将王卿等唤至殿前,让他们博弈。朱鸟元年正月初一,天武天皇在太极殿赐宴诸王卿。由此可见,天皇在太极殿举行朝廷仪式,在大安殿起居。大安殿有内外两殿,又把对面的小殿作为休息场所。这是宫殿的大致结构。外殿有内外之别,内亲王、女王、命妇等称作“后宫”,妇女上朝的地方在后面。其他还有东宫、中宫。宫厅省寮建在宫地区域的案例很多。

五、冠位的意义

如前所述,日本天皇在太极殿的活动有贺新年等节日庆典,朝廷典礼,封官,赐爵,商议国家大事等。每当此时,需要确定臣民的秩序,并以臣民秩序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因此,圣德太子的朝政整理始于冠位制度。在法令中,日本朝廷将冠位令放在首卷。文武天皇五年,对马向朝廷上贡黄金。因此,文武天皇改元大宝。当时的史书上将当时制定的法令称为《大宝律令》。下面是圣德太子以来冠位制度的沿革,介绍这一沿革有利于了解当时的政治情况。

从大宝年间开始,朝廷停止赐冠,用“位”来分等级,如正几位、从几位。正五位上以下等级为外位。初位有正、从、上、下。养老年间没有有关外位的记载。初位中仅有大、小二级。废除外位是养老年间以后的事情。废除内国、外国的区别而将仕途向全国各地开放是奈良初期的事情。但日本全国统一授位是何时呢?朝廷将畿内、畿外称为内国、外国,意味着给官员分等级。在《养老令》中,外命妇依然存在,因此当时内国、外国这一区别并未废除。这一习俗对郡国的统治是有影响的。这一点需要注意。冠位与政治关系密切。这一点毋庸置疑。原来的德、仁二级相当于后来的三位以上,相当受到重视。起初,朝廷赐苏我摩理势大德,赐中臣国子小德。皇极天皇末年,苏我虾夷私自授予其子苏我入鹿紫冠,让苏我入鹿登上大臣之位。在大化改制后,在中臣镰足临终时,朝廷赐中臣镰足大织冠。这属于十分罕见的典礼。在天武天皇之后,赐此二冠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大宝年间,左大臣多治比岛是三朝大臣,七旬耆老。朝廷赐予多治比岛正冠三阶、正二位。因此,三位以上称“公卿”。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后世。当时,对官员来说,获授三位以上的正冠是莫大的荣誉。成为直冠以上的大夫是最高位。外位从正五位开始。在这一点上,古今是有差别的。

六、位阶和家族政治

朝廷授予官员位阶、位田是个重要的制度,不容忽视。根据《令》的规定,位田比职田的数量多,并且位田是终身的。因此,得到位田意味着得到了足以维持家族生计的荣华富贵。位田这一制度扩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位田的内容与封户、班田及垦田关系密切。这一点笔者将在后面详述。朝廷还授予妇女位,称“女授位”。女授位仅限于内国的官员的妻女。内命妇,即有位的妇女,和内亲王、女王一起上朝。朝廷也授予内命妇位田。这样一来,在家族政治中,男女贵族都参与皇室的事务。这一点和后世的武家政治迥异,和今天的政治也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当时的国政就是帝王、贵族的家事。

持统天皇和阿闭皇女一起养育皇孙珂瑠,修建藤原宫。不久,皇孙珂瑠十五岁了。元正天皇十一年丁酉,元正天皇立珂瑠为太子,并禅位于珂瑠。元正天皇十一年八月,珂瑠即位,史称“文武天皇”。迄今为止,新天皇不继承年号只称元年,称先帝为太上天皇。太上天皇之号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对男女一起讨论国政的家族政治来说,婚姻和继承皇位或家业是头等大事。用科学的说法来说的话,人类繁衍是受自然机能推动的。附着在人类繁衍这一功能上的亲情给其儿女分配荣华富贵。这是古往今来的常理。下面讲一下藤原宫中的婚姻及当时男女交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