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三):奈良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和铜三年,元明天皇从藤原迁都奈良。之后,延历三年,桓武天皇迁都山背国长冈。史学家们将这期间七十四年称作奈良时期。有的史学家将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圣武天皇、孝廉天皇、称德天皇、光仁天皇这七朝六帝称作奈良七朝。《日本书纪》的记载截止到持统天皇时期。持统天皇八年,持统天皇迁都藤原宫。从藤原宫的文武天皇开始到桓武天皇迁都山背国之后的第七年,即延历十年,这期间是《续日本纪》记载的时代。这样一来,《续日本纪》记载的时代和奈良时期只不过有几年的出入而已。七朝六帝加上藤原朝的文武天皇,就是八朝七帝,总共九十年左右。这就是《续日本纪》时代。

圣德太子在飞鸟的小垦田宫主持朝政。之后,难波朝的孝德天皇、近江朝的天智天皇制定了律令。到了飞鸟净御原朝,文武天皇修改律令。再后来就是藤原朝。前后经过了一百年。在此期间,日本内外的形势变化非常显著。由于唐朝、朝鲜半岛的形势发生变化,日本与海北分离。朝廷采用绥靖和征服两种手段解决虾夷、隼人的问题。为了加强国内统治,朝廷设立国郡、检查版图民籍、开垦荒地、修改律令。日本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发生了变化。要研究奈良朝历史并非从一个点就能说清楚的。譬如,虽说奈良朝有七十余年,但这期间首都未必都在奈良。起初,首都从飞鸟迁往藤原,进而迁往奈良、施乐、难波。中间发生了诸多变动。最终,朝廷迁都山背的大内里。只说宫址的变化就已经很麻烦,更何况能够搞清楚迁都事由的究竟有几人?这么单纯明显的事情尚且如此,以此类推,搞清楚其他复杂的事件是非常困难的。

将日本国史和《令》的格式的研究作为终生事业的日本国学家指出,迄今为止,没有比奈良朝的历史更容易让人混淆的了。日本皇室改变历代迁都的惯例,在平安朝以后不再迁都。能按照顺序说明这一沿革的人又有几人?从阿倍、苏我等大臣家族衰落到藤原氏独掌朝权,能够搞清楚这一变化过程的又有几人?在日本国史中,虾夷开拓的过程记载得不太详细,而朝廷设置国郡的实际情况也不太明了,也没有人知道庄园的起源。这样一来,怎样才能知道奈良历史的真相?从日本国史的表面来看,与《日本书纪》相比,《续日本纪》的内容更详细,引用、旁证的书籍也更多。那么,为什么与《日本书纪》记载的时代相比,人们对《续日本纪》所记载时代的研究更不完整?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事情的阴阳表里很多。

阴阳表里是指阳奉阴违,表面的事情和事实真相有所不同。譬如,政治和佛教有明显的区别。表面上,僧侣不参与政治,这就是阳。但从佛教在日本传播之日起,佛僧和儒学家就共同起草政令,如僧旻和高向玄理都是大化时期的国博士。由此可以推知,日本皇室暗地请僧人作顾问处理政务,直到近古时期,情况都是这样。从这个现象可以发现,日本历史表里不一的情况很多。有的人读《续日本纪》,读到诏敕所禁戒的地方就认为这一时期这类事情就是如此。其实这种看法属于很大的误解。因此,研究历史是需要看阳观阴的,也就是说,从表面的历史现象研究现象背后的实质。读历史时如果不洞察历史事实的内容实质,而只是解释文义,是不会有任何发现的。这个方法不仅对阅读或者研究奈良朝的历史有效,也是观察整个日本历史的要领。在奈良时期,朝廷制定了政治纲纪、律令、格式。也是在奈良时期,诸国百姓发生了变化。百姓成为地头、御家人,最后和公卿、领主相争。这一现象后来逐渐过渡到幕府政治统治形态。这一点需要特别留意。因此,在当代历史研究中,我们必须理解其意义。对年月进行注记是非常烦琐的事情。隐藏在年月里面的事情有的经过数年会成为大事件,有的事情到后来发生变化而带来相反的结果。在体量上,仅记录了不足百年历史的《续日本纪》和《日本书纪》大致相同。《续日本纪》里有律令、惯例、诗歌集、古文书。如果将奈良历史分成各种题目进行整理、详述的话,能够写成浩瀚的书籍。笔者在这里尽量进行概括,说其概要,来抓住其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