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9节 麦西尼亚、伊利斯、阿哈伊亚和阿卡狄亚

塔吉图斯山的诸支脉巍峨挺拔且植被茂密,将拉科尼亚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角的麦西尼亚隔开。与拉科尼亚一样,麦西尼亚的海滨地带多是岩石,中部则是平原。与埃夫罗塔斯盆地相比,麦西尼亚境内的帕米索斯河谷更肥沃。麦西尼亚正南面的林木和果实均具有热带性。在希腊其他地方,这些林木和果实根本无法培育成熟。麦西尼亚的要塞伊索姆山高耸在帕米索斯河谷上。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多山的沿海地区,有西海岸唯一的一处优良港口,即皮洛斯湾。皮洛斯湾成名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交战双方分别为雅典率领的提洛同盟和斯巴达率领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在本世纪的纳瓦里诺海战指1827年10月20日发生于希腊独立战争期间的一次海战。皮洛斯湾即如今的纳瓦里诺湾(Navarino Bay)。中更是声名鹊起。

伊索姆山

一条叫“内达”的小河将麦西尼亚和伊利斯分离开来。伊利斯分为三处。一处是介于内达河和阿尔斐俄斯河间的特普利亚。在特普利亚,阿卡狄亚的山丘向西伸展。不少离乡背井和颠沛流离的部族幸存者将特普利亚作为避难所。另一处是皮萨提斯。皮萨提斯平原沿着阿尔斐俄斯河北岸铺展。皮萨提斯平原土地丰腴,是举办盛大的奥林匹亚竞技会的圣地。最后一处才是我们常说的伊利斯,它涵盖了埃里曼托斯山西部坡地及其支脉福罗厄山。伊利斯牛羊成群。人们居住在分散的村庄里,对希腊日常的城市生活一无所知。早期的伊利斯人征服了近邻皮萨提斯和特普利亚。虽然皮萨提斯和特普利亚多次反抗,却一直处于伊利斯人的统治之下。伊利斯虽然海岸线很长,但没什么港口,只有片片沙丘和片片潟湖。这也是伊利斯尽管拥有广阔的沿海地区,却鲜有人成为水手的原因。伊利斯最西面海角十二英里处是札金索斯岛。札金索斯岛上的高山都是莱夫卡斯岛和刻法勒尼亚岛上山脉的延续。

伊利斯的东北部一直向东延伸至西锡安边界。此处就是阿哈伊亚。在科林斯湾和阿卡狄亚北部山脉的双面挤压下,阿哈伊亚在夹缝中生存。阿哈伊亚每一处散落的海滨平原上都坐落着一个城镇。大型山脉向南的支脉将山谷与山谷彼此隔离。因此,对阿哈伊亚人来说,海上通行比陆上更便捷。与总是内讧且纷争不断的希腊其他地区不同,阿哈伊亚人是一个团结的民族,由一个古老的联盟将彼此联合在一起。

最后要介绍的是伯罗奔尼撒地区的阿卡狄亚。阿卡狄亚地处伯罗奔尼撒半岛中央,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唯一没有入海口的地方。阿卡狄亚分为两区。东部由三个高处洼地构成,在米纳拉斯山和帕尔铁尼昂山之间。在描述伯罗奔尼撒半岛山系时,我们已经介绍过东部地区。在这些孤立的山谷中,最南端的山谷最关键。在这个山谷中,双子城曼丁尼亚和提基亚纷争不断、兵连祸结,在希腊史上尤为引人注目。但双子城是阿卡狄亚诸城邦中规模最大且文明程度最高的城邦。伯罗奔尼撒半岛境内最大河流阿尔斐俄斯河的支流流经阿卡狄亚西部的各个地区,形成了若干河谷。众多上游的小型山脉将这些支流彼此隔离。但在赫里亚,诸多支流从四面八方流淌而来汇聚此地。赫里亚是阿卡狄亚最西端的城市,俯瞰奥林匹亚平原。经河流冲刷,赫里亚形成一片崎岖不平的高原地带。海拔约两千英尺。在这片高原上,树木繁茂的山丘此起彼伏,还居住着若干小部落。这些部落中有些自己建造城镇,有些则散落在偏远的乡村。这些部落异常珍视自己的独立自足,不愿和相邻部落建立更密切的联盟。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部落是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最贫穷和最落后的居民。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这片高原上的人们成群结队地背井离乡,去环境更好的地方充当雇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