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周易上經、彖上傳、象上傳、文言傳
此題今補。
補 孔子曰:方上古之時,人民無别,羣物未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伏犧乃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宜,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故《易》者,所以斷天地,“斷”當“繼”。理人倫,而明王道。是以畫八卦,建五氣,以立五常之行。象法乾坤,順陰陽,以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度時制宜,作罔罟,以佃以漁,以贍民用。於是人民乃治,君親以尊,臣子以順,羣生和洽,各安其性。《易緯乾鑿度》。孔氏穎達曰:“此作《易》垂教之本意。”
《禮》説:伏犧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伏犧則而象之,乃作八卦。孔氏《周易正義·八論》引《含文嘉》。
馬融曰:伏犧得河圖而作《易》。
王肅同。《八論》。
鄭康成《易論》曰:虙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兑消息”,无文字,謂之“易”。朱震《漢上易傳》引鄭康成曰,《左傳·定四年》正義引《易》云。
京房引夫子曰:神農重乎八純。王應麟《玉海》。
鄭玄之徒以神農重卦,孫盛以夏禹重卦,史遷等以文王重卦。
馬融、陸績以卦辭文王、爻辭周公,鄭學之徒以卦辭、爻辭並是文王所作。
《子夏傳》云:分上下二篇。孟喜《易本》云:分上下二經。
鄭學之徒説十翼:《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繫》五,《下繫》六,《文言》七,《説卦》八,《序卦》九,《雜卦》十。
鄭康成《易贊》及《易論》曰: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絶。“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備。以上並見《八論》。
又曰:易一名而函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故《繫辭》云“乾坤,其易之緼邪”,又云“易之門户邪”,又云“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此言其易簡之法則也。又云“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典要,唯變所適”,此言順時變易、出入移動者也。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此言其張設布列不易者也。據此三義而説,易之道廣矣大矣。《八論》。《世説新語·文學論》。
姚信曰:連山氏即厲山氏,神農也。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歸藏氏即黄帝。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玉海》。
皇甫謐曰: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黄帝曰《歸藏》。同。
又曰:文王在羑里,演六十四卦,著七八九六之爻,謂之《周易》。《八論》。
崔憬曰:“易”者,謂生生之德有易簡之義。“不易”者,言天地定位不可相易。“變易”者,謂生生之道變而相續。
劉瓛同。《八論》。
釋曰 伏羲作八卦,因重六十四,其序首乾次坤。神農更伏羲之次首艮,夏人因而繫之辭,謂之《連山》。黄帝又更神農之次首坤,殷人因而繫之辭謂之《歸藏》。後人因謂神農連山氏,黄帝歸藏氏。神農亦稱厲山氏、烈山氏,“連”、“厲”、“烈”聲通也。夏、殷易皆有彖無爻。文王始復伏羲之次而繫之辭,又加以六爻。神農更次之始,夏禹繫辭之始,文王增爻辭之始,故後世皆有重卦之説,《繫》曰“八卦成列,因而重之”。鄭君稱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坎離艮兑消息”。“消息”者,乾坤十二畫剛柔相推。伏羲以消息教,則既作八卦即自重之明矣。《周禮》:“《連山》、《歸藏》、《周易》,經卦皆八,别皆六十四。”杜子春云:“《連山》,伏羲。”雖傳聞異辭,亦伏羲已重卦之一證。據《繫辭》諸文,重三六,義無閒隔。羲垂皇策,必不更待後王。京氏引夫子曰“神農重乎八純”,葢謂重定其次。鄭學之徒,以鄭先治京《易》,遂誤據之以神農重卦,恐非師傳本意。至卦辭爻辭誰作,説者不同。孔子釋乾坤卦爻辭特稱《文言傳》,葢以别於屯以下之不盡文言。竊疑乾坤卦爻辭並文王作,屯以下卦辭文王,爻辭周公,愚所《周易學》論之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