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专注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拖延症,原来是专注力不足惹的祸

苗苗的妈妈是一家公司的部门领导,她做起事来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可是她想不明白的是苗苗一点都不像她,不管做什么事,能往后拖就往后拖,能拖到什么时候就拖到什么时候。

这不,从早上起床,苗苗的妈妈就开始着急上火,她喊了好几遍,苗苗还是赖在被窝里不动,直到看到妈妈快发飙了才慢吞吞地爬出被窝,然后慢条斯理地穿衣服、洗漱……

其实,妈妈对苗苗的日常生活已经有了一套固定的安排,那就是:早上起床——催催催,洗漱——催催催,吃早餐——催催催,准备出发——催催催,放学写作业——催催催,晚上睡觉——催催催。

每次苗苗做事慢吞吞的时候,妈妈就会忍不住催促她。可是妈妈最近发现,自己的催促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据她分析,苗苗被催促的时候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拿催促苗苗晚上睡觉来说,苗苗喜欢看动画片,经常越看越兴奋,忘了睡觉。为了让苗苗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妈妈经常催促苗苗睡觉。

当妈妈催促第一遍的时候,苗苗会表现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因为她知道,这只是打一针“预防针”,反正妈妈接下来还会催的,于是继续安心看动画片。当妈妈催第二遍的时候,她的心里有点小小的慌张,因为她预感到妈妈可能要发火,于是她要抓紧最后的时间多看一会儿。当妈妈催第三遍的时候,她清楚地知道,这次妈妈真的要发火了,如果再不去睡觉真的要挨揍了,于是她这才起身去洗漱、睡觉。

对于这样的经历,许多家长深有体会。尤其是陪孩子写作业,甚至成了许多家长的“心病”。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最好不要去思考孩子的性格像谁的问题,因为这与先天的性格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由后天的原因造成的。

可能很多父母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自孩子出生后,自己全心全意地教育孩子,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再说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听话的,怎么长大了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了呢?其实,纵然父母竭尽全力地培养孩子,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很容易忽视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而专注力一旦缺失,孩子就极有可能做事拖拉、懒散,在小小年纪就有了“拖延症”。

孩子拖拉、懒散的现象似乎成了一个难倒父母的难题。其实,当父母了解孩子拖拉的本质和造成拖拉的真正原因之后,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般来说,孩子养成拖延习惯有两方面的原因。

1.生理原因

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拖延症只不过隶属“坏习惯”范畴,只要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拖延症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实则不然,诸多研究表明,拖延症很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在人的大脑功能分区中,有一个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它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时,大脑排除杂扰的能力就会降低,专注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做事效率降低。如果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都比同龄人逊色,就会导致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做什么事情似乎都比别人“慢半拍”。

2.客观原因

有时,孩子做事拖拉仅限于行为层面。然而,这些拖拉的行为背后往往存在比较客观的原因,这就是缺乏时间观念,缺乏计划性或者做事没有条理。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他就不会意识到,花费2个小时去完成本来1个小时就可以做好的事情,有什么不妥或者会带来哪些损失。如果孩子做事没有计划性或者做事没有条理,他就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能很好地把握事情的节奏,做事的效率自然就会大大降低。

要想帮助孩子改掉拖拉、懒散的坏习惯,家长不妨尝试下面的做法。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对于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当你焦急地冲他大喊“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的时候,他可能以为5分钟的时间很长,于是他会继续磨蹭下去。

这时候,计时器或者闹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比如,当你要求孩子做到“用5分钟的时间洗脸、刷牙”“10分钟写完作业”“看30分钟的电视”时,你就可以在计时器或者闹钟上设置好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体验“5分钟”“10分钟”“30分钟”到底有多长。

2.帮孩子厘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在刚开始纠正拖拉的坏习惯时,孩子要经历一个适应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特别希望能尽快把事情做好。

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比如,哪些事情是重要的、紧急的,需要优先处理,哪些事情是可以缓一缓再做的。家长让孩子列出做事的先后顺序,制定一个任务清单,在任务清单中,附上每件事情初始时间和计划完成的时间。家长可以找一些卡通的、孩子喜欢的记事板作为载体,让孩子(或者帮孩子)列好任务清单,将其放在显眼的地方,随时叮嘱、提醒孩子按照任务清单上的时间完成要做的事情。

3.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孩子在和同龄人的交流、嬉戏、玩耍中相互比较、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家长最好让孩子和那些性格活泼开朗、做事效率高的同伴交往,多和他们一起学习、玩耍,这有助于发挥榜样效应,促进孩子之间的正面影响。

4.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

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承担拖延造成的后果,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惩罚”。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再不起床,迟到了老师会批评你的”,然后不再催促孩子。当孩子因拖延迟到而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他就会明白,做事磨蹭的后果会很严重,会让自己受到“惩罚”。这样,孩子就能学会管理时间,为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