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与孩子做个约定

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在外玩得高兴时不愿意回家,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对手机、电视倒是兴趣十足……于是我们千叮咛万嘱咐,给他讲道理,给他言明利害,可是孩子还是该怎样就怎样……总之,孩子经常对我们的话置若罔闻,仿佛对我们的说教产生了免疫力。

如果孩子不听你的,不妨换个方式,与孩子做个约定吧!让约定成为孩子的约束力、自控力,这要比唠唠叨叨的说教更有效。

妈妈发现文文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当别人问他话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性地用“嗯”“啊”之类的词语回答。这是很不礼貌的表现,妈妈为此说了他几次,可是文文总是嘟着嘴,不认可妈妈的说教。今天去姑姑家,文文又犯了同样的毛病,妈妈觉得自己应该换一种方式,就和文文做一个约定,也许这样能帮文文改掉这个坏毛病。

在回来的路上,爸爸开车,妈妈和文文聊了起来:“文文,妈妈最近发现自己有个坏毛病,总是改不掉,你知道是什么吗?”

“我知道,一生气就大声说话,尤其是我犯错的时候……”文文想了想说。

“对呀,就是这个毛病,妈妈知道和你大声说话是不对的,妈妈也想改,可是怎么也做不好,所以妈妈想请你来监督,好吗?”

“好呀。”文文饶有兴致地回答。

“那如果下次妈妈再对你大声说话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我会提醒妈妈,说:‘不要生气,不要大声说话。’”

“嗯,这是个好方法,有了宝贝的提醒,妈妈一定会改掉这个坏毛病。”

爸爸饶有兴致地听着母子俩的对话,继续开自己的车。妈妈顿了顿,继续说:“宝贝,你看妈妈现在找出了自己的坏毛病,宝贝自己想一想,有什么需要妈妈帮你改正的坏习惯呢?”

“这个我知道,就是做作业要认真,不能一边玩一边写作业。”

“嗯,文文说得没错,不过这个毛病文文已经在慢慢改了,而且表现得很不错,今天妈妈想和你做一个生活习惯上的约定。”

“什么约定呀?”文文好奇地问。

“妈妈发现,刚才姑姑跟你说话的时候,你总是习惯性地回答‘嗯’‘啊’,妈妈觉得这样不好,可能会让姑姑觉得我们家文文没有在认真听话,是个不懂礼貌的孩子,你觉着呢?”

“嗯,是的。”文文想了想,表示认可。

“其实妈妈发现你一直有这个习惯,所以妈妈想和你做个约定,希望你能改掉它,同时你也要监督妈妈。”

“那下次我再犯错误的时候,妈妈您会怎么办?”

“妈妈也会提醒你,不过,如果你要是总犯同样的错误,就要接受惩罚了,罚你学大象捏着鼻子转圈圈。”

“哈哈,我最不怕这个了,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玩这个游戏……”

“嗯,那我们就这样约定好了,不能忘了哦。”

“嗯,知道了,妈妈。”

孩子的身上总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毛病,如果我们唠唠叨叨地说教,孩子恐怕不愿意听,即使孩子硬着头皮、耐着性子听完了我们的话,也可能把我们的话当成是耳旁风,因为没有人会对唠叨的说教有兴趣。其实,与孩子做约定是个好办法:一来这种新鲜的教导方式会让孩子产生兴趣;二来约定本身具有的约束效应会成为孩子内在的管控力,帮助孩子约束言行。

当然,与孩子做约定是有技巧的,最常见的约定通常是以条件为前提的,比如很多家长都会跟孩子做“如果式”的约定:“如果你的成绩提高了,我就带你去动物园。”“如果你乖乖听话,我就给你买好吃的。”“如果你改掉这个坏毛病,我就答应你的要求。”……这类带有鼓励性质的“条件式”约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与我们合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孩子做约定其实是一个与孩子建立信任、加深信任的过程,为此,约定的条件中物质奖励不能太多。另外,也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约定方法,如参考案例中文文妈妈的做法,以退为进,与孩子进行约定。

除此之外,父母还需要注意一些约定的细节:

(1)给孩子一个执行约定的过渡过程,适当提醒孩子。比如和孩子约定十分钟后上床睡觉,在过程中可以提醒孩子:“宝贝,还有五分钟就要上床睡觉喽。”

(2)适当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比如让孩子收拾玩具,可以征询孩子的意见:“再玩五分钟还是十分钟?”然后按照孩子选择的约定去执行。

(3)遵守双方的约定。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对于与孩子的约定,父母务必要说到做到。